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年来,我们一直在纪念海子,读他的诗,出版他的纪念集等,但我们都知道,海子的时代毕竟过去了,诗歌的时代也在渐渐远去。纪念,或者足为了告别。为了忘却的纪念,因为这个时代和海子和诗歌越来越缺少关系  相似文献   

2.
邓伟志 《社会学》2005,(3):63-64
《和谐社会笔记》一书己经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书名叫《和谐社会笔记》,有人问我读了哪些书?说实在的,精读加粗读,真不知读了多少百本书。记得单是一家出版社的书我就读了十好几本。可是,这笔记与其说是读出来的,不如说是跑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木易ydg 《金色年华》2007,(10):38-38
现在有许多人读博客的时间已大大超过了凄书的时间了。前几天有一个过去在一起的同事,他拿了厚厚的文稿来我这里。告诉我去年他读了将近一千万字的书,我算了一下,平均一天近三万字.这是一个十分了得的阅读速度。其实我的阅读速度也是极快的,遇到消遣类的书,一天读十万字估计也不在话下.但如此持之以恒地阅读,这对于我来说,可就难以坚持了。  相似文献   

4.
王尧 《现代交际》2010,(11):160-160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从前的书本教育,就是以书本为教育,学生只是读书,教师只是教书。在生活即教育的原则之下,书是有地位的,过什么生活就用什么书。书不过是一种工具罢了。书是不可以死读的,但是不能不用。从前有许多像这样的东西,非推翻不可的,否则不能实现生活即教育。”那么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师课程改革中应做以下转变:以生活为基础,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以作业为桥梁,实现生活化的再扩展、以实践为导向,生活中再现英语。  相似文献   

5.
孔庆东 《中外书摘》2011,(12):78-79
我认为,作为当代人要读四种书,按照重要性排列如下:分别是经典书、专业书、时髦书和休闲书。这四种书都应该读,不可偏废。经典书,就是各界推荐的中外名著。这些经典书集合到一块儿大约有上千本。我在《百家讲坛》上说过,上千本经典书中选择五十本来读,你一辈子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6.
从希望工程的“大眼睛的小姑娘”,我们知道了西部有很多的孩子渴望着接受良好的教育,渴望着用知识来丰富、改善自己未来的生活。一开始只是因为抱着一个梦想,希望可以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到西部的那些读不起书的孩子们,给西部的孩子带去知识和更开阔的视野。于是我有了支教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班策 《华夏少年》2007,(8):45-46
如今社会变了,社会的要求高,学生越来越难当了,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学习的负担就像一座大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了。  相似文献   

8.
这本书,作者已经送给我好几个月了,一直到假期我才拿来细读。读这本书,是需要我们沉下心来,潜心思考的。因为它太过厚实、绵密,对我们已有的斯密印象有着强大的冲击力。此次阅读竟然延续了一个多月之久,中间有兴奋,有景仰,有感喟,亦有质疑存焉。不过,我想这大概不会是我最后一遍读这本书。记得四月份王则柯师来学校讲学,共进晚餐时我曾对他言及此书,当时罗老师刚将此书相赠,我才读了汪丁丁和万俊人教授所做的两篇序言,即已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9.
读书与悟道     
杨炀 《老人世界》2008,(6):28-28
近日读《庄子》,书中有一段话颇令人深思:齐桓公坐在堂上读书,有一个正在做车轮的木匠放下推凿走了过来问道:“请问桓公读的是什么?”桓公:“是圣人的书。”木匠又问:“圣人还活着吗?”桓公说:“已经死了。”木匠听后不禁感叹地说:“既然圣人已死,那你所读的东西就不过是圣人的糟粕了。”桓公听他对自己所读之书竟如此轻蔑,心中就来了火,怒道:  相似文献   

10.
百期金言     
百期金言今年的首期适逢本刊的第100期。这种巧合,可说是个好兆头.一个人活到100岁,虽称“人瑞”,实已衰老,而一本杂志办到100期,却正是成熟大气,生机无限,耐得住潮起潮落,云卷云舒,葆其变而不变的一己魅力。100期的《现代交际》在攀登中,在追求中...  相似文献   

11.
生死关系问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哲学命题,《庄子》一书中多篇中有所论述,从外生死——对死亡的猜想、齐生死——生死之变乃形式之变、无生死——超越生死之境三个方面加以分析,能够使我们对《庄子》一书中的生死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地把握。  相似文献   

12.
食书者据说,探险家李文斯敦在非洲各部落旅行时,只要有空闲,总不忘打开身边的书来阅读,而且常常一读就是好几个钟头。  相似文献   

13.
名人点评     
《老年人》2004,(3)
读胡适的书是让人长学问的,读鲁迅的书是让人长脾气的。学问得有,脾气也得有。———评论家韩石山对于满身伤痕的俗世凡人,友谊是抚平伤痕和重新注入动力的灵丹妙药。———香港影星成龙一个民族如果把浪费当面子,它在地球上将越来越没面子;一个民族如果把节俭当面子,他在地球上将越来越有面子。———作家郑渊洁年轻的时候,我们常常冲着镜子做鬼脸;年老的时候,镜子总算是扯平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别想从后视镜看清楚未来的路。———作家册瑟琳·迪利呼吁所有的领导人必须要有远见,能规划远景。即使蜈蚣有千只脚,每次也…  相似文献   

14.
不可否认,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裸露的世界里。这个时代,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乃至社会导向,都在劲吹着一阵裸露之风。当初,披上兽皮和植物纤维的祖先们以遮蔽身体,男女有别来表示人类的文明进程。但时下的社会风气却把裸体和暴露当做潮流风尚,更是把挖掘秘密和咀嚼隐私作为佐餐的小料。究竟是人类祖先的思想太过落后,还是这个时代的观念太过超前?不管结论怎样,裸露暴力使我们的视觉主动或被动地遭受着污染。那么究竟有哪些裸露,已经或正在成为腐蚀我们视觉和心灵的污染源头?  相似文献   

15.
毕竟是从小爱读书的好孩子,我以前在国内读大学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去图书馆占座位自习。来美国工作以后,读书的时间少了,但也还会经常到社区的图书馆去翻翻书,顺便借两本回家看。那么多年来,图书馆一直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女性大世界》2005,(6):50-51
在这样一个物欲时代,我们发现幸福感的增加并没有和我们物质的增长成正比。我们被眼花缭乱的生活观所驱赶,我们活得越来越累,活得越来越不够快乐,到底是为什么?也许该到了反思我们生活观的时候了。当现代人历经了物质尘嚣后,可能更喜欢一种温暖的,质朴的,简章的,健康的生活,一个纯棉时代正在到来。  相似文献   

17.
从希望工程的"大眼睛的小姑娘",我们知道了两部有很多的孩子渴望着接受良好的教育,渴望着用知识来丰富、改善自己未来的生活.一开始只是因为抱着一个梦想,希望可以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到西部的那些读不起书的孩子们,给西部的孩子带去知识和更开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一生用来读书的时间可以说是书读的最多的。毛泽东无论走到哪里,都保持的一种习惯——读书,坚持有"重点"、有"选择"地读书。毛泽东酷爱读书,也有自己独特的读书之法,比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联系实际读书法、古为今用读书法等,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读书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香平 《老人世界》2014,(11):18-18
毛泽东:“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毛泽东嗜书如命,以史书为最。早在1920年12月1日,毛泽东在致好友蔡和森等的书信中分析袁世凯称帝、段祺瑞执政之所以失败,就是“均系不读历史之故”。他说“读历史是智慧的事”。走上革命道路后,毛泽东更是以史书为伴,他一生到底读了多少史书已无从统计。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知识量越来越大,信息更新越来越快的信息时代,要赶上时代的步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关键。任何时候我们不应该放弃自主的学习的机会来更新自己,发展自己。自主学习是在自主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充分体现主体意识,自觉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进行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中,学校和教师起着决定性的辅导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