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外出农民工汇款比例高于其他国家的现象既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 ,也对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文章提出了在跨地区收入分配上的“依附理论”和现代化理论”之间的争论 ,并且通过对外出农民工的实证调查进行了论证。作者认为中国外出农民工高比例地往家乡汇款的现象 ,是中国农民家庭伦理关系的表现。农民工汇款存在一种“边际效应心理” ,这有利于增加农民家庭收入 ,缩小地区差距 ,但是又因农村存在有无外出农民工的差距 ,这又有使区域差距拉大的可能 ,同时还对原有农业生产造成一定损伤。(李强 :《中国外出农民工及其汇款研究》 ,载于《社…  相似文献   

2.
一、背景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农民工的规模更加壮大。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4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1823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至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达到700万人。据四川省农调队的一次专题调查结果,每外出1万个农民工,将会产生4000个处于6~16岁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留守子女,并有1000个同类子女随其父母进城接受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3.
谢秀钿 《社会工作》2008,(15):36-38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农民工的规模更加壮大。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4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1823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至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达到700万人。据四川省农调队的一次专题调查结果,每外出1万个农民工,将会产生4000个处于6~16岁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留守子女,并有1000个同类子女随其父母进城接受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4.
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加上众多不方便的原因,许多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农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中已经上学的称为农村“留守学生”。所谓“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上学,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马戎 《社会》2010,30(3):107-129
摘要:近20年来,“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城乡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现象,上亿农民进城务工与生活不仅极大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调整了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推进了中国城市化进程,同时也有力地改善了农民家庭的收入。但目前学界的研究偏于宏观分析和对“迁入地”的调查,对“迁出地”的调查相对较少。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半农半牧区的26个自然村的户访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当地外出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结构性特征及务工活动对当地农户收入的贡献,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细致地认识和理解农村的外出务工现象及其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许多出口加工企业相继陷入困境,农民工失业返乡的新闻也不绝于耳。2009年,被认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1.3亿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有两千万左右因失去工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相关实证研究文献的疏理,从农民工总量规模、结构分布、对输出地贡献和对输入地影响四个方面对中国农民工的总体性状况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在总量规模的分析中,我们需要注意各调查的统计口径,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最新发布的农普调查数据,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已达1.3亿,此处数据不含随外出从业劳动力外出的非劳动力人口。外出务工经商者以初中文化的青壮年为主,行业分布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长距离迁移占很高比例。农民工跨区域转移这种就业结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巨大,已有研究估计对GDP增量贡献在20%左右。从输出地来看,总的影响是积极的,特别是收入状况的改善,但也留下了数量庞大的留守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相关实证研究文献的疏理,从农民工总量规模、结构分布、对输出地贡献和对输入地影响四个方面对中国农民工的总体性状况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在总量规模的分析中,我们需要注意各调查的统计口径,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最新发布的农普调查数据,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已达1.3亿,此处数据不含随外出从业劳动力外出的非劳动力人口。外出务工经商者以初中文化的青壮年为主,行业分布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长距离迁移占很高比例。农民工跨区域转移这种就业结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巨大,已有研究估计对GDP增量贡献在20%左右。从输出地来看,总的影响是积极的,特别是收入状况的改善,但也留下了数量庞大的留守族。  相似文献   

9.
目前,1.25亿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但如果新生代农民工既不能融入城市,又无法退回农村,他们长期的“城乡漂移”必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农民工阶层内部分化日益明显,剖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诉求的多元化和利益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不仅有利于揭示中国农民工问题时代变迁的主要特征及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而且有利于提出一系列化解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可行路径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是中国特色现代化进程中的崭新实践,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农民工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机制推动着中国现代化的继续前行。如果说中国现代化是由外生力量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开启的,那么以农村现代化为起点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则是内生于中国农村的求富动力与党和政府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图强的外生挑战相结合的最佳方式,而农民工的流动则是农民主动求富的直接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之下,分析农民工流动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作用和影响,既是经济理论创新的需要,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因此,农民工从产生之时就始终与农业现代化紧紧相连。当前,农民工的流动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农民通过外出务工,为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资金、信息和人力资本,推动了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14年最新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出农民工的职业流动轨迹及向上职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外出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经历和总体职业特征均呈倒“U”形分布,存在逆向选择和向下流动现象.农民工的职业获取存在明显的性别区隔;职业培训是农民工获取中高端职业的重要条件,社会资本仅有助于农民工低端职业身份的获取,对中高端职业以及职业发展并无显著效应.尽管农民工的城市就业存在较多障碍,但受教育程度越高、务工年限越长、参与过职业培训或拥有职业技能证书、有家属随迁或举家外出的农民工更有可能实现向上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农村教育和农民工培训是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重要途径。课题组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教育差异对外出务工动机、途径、行业、回流和收入的影响,认为教育是农民外出务工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与收入的相关关系不显著。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最后提出了若干加强农民工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社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既减轻了农民对土地的压力,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过程,出现了很多问题和矛盾,具体有农民工参保难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婚姻家庭不和谐与计划生育管理难问题、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农村老人经济收入低及家庭养老负担大等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的这些社会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将产生长远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是中国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山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农业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农村出现了大批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做生意、谋职……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农村外出打工一族。那么,他们的外出对其子女的教育有何影响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对湖北省建始县、巴乐县、咸丰县和恩施市等四个县市的1430户有外出打工人员的家庭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表明,家长外出给子女家庭教育确实带来一些不利因素。1.不利于孩子良好个性心理和人格特征的形成。据调查材料表明:在父田双方外出的家庭中,几乎百分之百的孩子由祖父或外祖父母照顾,这样就很容…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群体分化与相关社会公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近年来,农民工群体发生分化,从单向由农村向城市流动,转为了双向流动.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城市打工还是返乡回流的农民工,就业和生活都遇到了重重困难;农民工市民化也遇到诸多障碍.这些问题的解决,依靠农民工本身是远远不够的,目前,这一群体迫切需要有效扶助的社会公助.根据农民工群体分化的不同层次,在其自助基础上,实施积极有效的社会公助,既有极强的针对性,又可以降低中国城市化的成本,是中国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的根本保证,对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城市居住保障机制构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海瑞 《社科纵横》2008,23(10):35-38
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问题反映了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新旧体制交替和磨合中的各种矛盾,构建"制订和实施‘农民工有其居'的政策、加快‘农民转市民'的工作力度、加强对农民住房的政策研究和引导、完善公共住房体系等保障机制",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城乡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城镇化步伐逐步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是农民工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人的速度增长,其中70%以上是男性一方外出。农村年轻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和土地,跨省流动越来越多,并且,他们离开父母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时空距离的增大,使得子女外迁的农村老人成为空巢老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空巢家庭1561.64万户,占65岁及以上有老年人家庭户的22.83%;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2339.73万人,  相似文献   

18.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杨立雄 《社会》2003,(9):40-43
引言 农民工是我国的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特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郑功成,2002)。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规模外出寻找就业机会的“民工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现在全国常年外出务工经商人数达8600万,其中2002年以来新增600万,全国处于流动状态的农业人口已近1.3亿。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加快了城镇服务业的发展,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为当地创造了财富和税收,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邱云慧 《社科纵横》2008,23(5):37-38
农民工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生力军由农村转移到了城市,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权益却没有得到完全的保障,就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现状的不乐观.本文分析了相关的原因,试图引起大家对于此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过去20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多数都把子女留在家乡,部分子女跟随父母到了城市。无论是留守还是流动,这些农民工子女的抚育和教育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和学界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2006年珠三角3000多名农民工的调查资料中反映的有关农民工子女的抚育和教育方式的分析,理解农民工子女留守家乡和流动到城市的影响因素,发现在控制了农民工个人和家庭因素之后,农民工来源地的区域差异仍然是影响他们的子女留守或流动的重要因素。地区性壁垒存在的原因和机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