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2008年,周立波凭借"海派清口"一炮打响,又顺势接下几款火爆的综艺节目后,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脱口秀明星。目前他的微博粉丝数接近3500万。2018年1月9日,中国著名脱口秀演浪、"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在美国纽约州长岛的纳苏郡法院出庭。他身穿挺括的立领黑色大衣,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身边簇拥着他新近聘请的律师团。过堂持续时间很短,检方先陈述了周立波涉案细节以及对他非法持枪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脱口秀大会》等网络综艺的火爆,单口喜剧以"脱口秀"之名真正进入到大陆主流文化视野,看脱口秀成了年轻人非常喜爱的消遣活动,线下演出在国内遍地开花,火了起来。在青岛,就聚集着这样一群以"说"为乐的人。他们来自不同职业,却都"身怀绝技",自我解嘲、辛辣调侃,将生活的苦嚼碎了、消化了,回味出幽默调侃的段子分享出来,  相似文献   

3.
德克 《东西南北》2011,(9):58-60
他接替了被誉为“美国代言人”的CNN主播拉里·金,成为入侵美国黄金脱口秀时段的英国第一人。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英国男人,承接着美国人的“崇英历史情结”,再一次向美国输出了英式文化。  相似文献   

4.
正穿上球衣,39岁的孙继海享受着足球带来的最后一些纯粹的幸福时光;脱下战袍,他摇身一变成为老板,玩自媒体脱口秀,带着他的无畏和初心闯进了熟悉又陌生的领域。这个曾经留学英伦的追风少年,早就是大叔中的大叔。当他眯着眼睛笑的时候,依稀流露出当年的逗比模样。不过,眼角的皱纹和发福的脸蛋无情地戳穿了他的年龄,讲述着"球霸"的光阴故事。  相似文献   

5.
正他凭7分钟解读34所高校的视频走红,学生称其是"被教育事业耽误的段子手"。"政治不会你可以瞎乱写啊,英语作文不会你可以抄阅读理解啊,数学大题不会你可以写个‘解’啊。"这段话不是出自脱口秀节目,而是来自一名"网红"考研辅导老师。网络江湖上流传:"女有Papi酱,男有张雪峰。"因讲考研课时经常蹦出"搞笑段子",张雪峰被称为"考研界相声大师",他的讲课视频经由网  相似文献   

6.
贺中 《青岛画报》2012,(11):88-90
"我有幸在中国度过了生命中的25年光阴。像每一个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许久的人一样,我学会了爱这个国家,爱它的人民。"这是一个德国人在自己的书中写下的一段话,他叫卫礼贤(Richard Wilhelm),20世纪欧洲最著名的汉学家,被誉为"马可波罗第二"、"德国的孔夫子"。他所翻译的我国著名典籍《论语》和《孟子》,至今在世界各地流行甚广。他在中国生  相似文献   

7.
孙新 《日本学刊》2002,(4):143-147
隅谷三喜男先生是日本著名的学者、社会活动家 ,在日本声望很高。同时他也是中国人民的真挚朋友 ,特别是在中国社会科学界享有盛誉。一、日本现代劳动经济学的创始人隅谷先生生于 1 91 6年。幼年时期生长在被称为东京贫民窟的地方 ,周围贫民的生活对他影响很大。他曾这样描述当时的心境 :“我是看着这些人的生活长大的。对我来说 ,这些人为什么必须挨饿 ,是一个躲不开的课题。带着这个疑问来观察社会 ,我觉得 ,经济问题 ,具体地说 ,资本主义社会像一个沉重的大包袱压在人们肩上。”隅谷认为 ,要改变劳苦大众的苦难命运 ,经济学是最直接且最…  相似文献   

8.
奥普拉脱口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由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制作并主持,是美国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脱口秀节目,也是美国历史上播映时间最长的日间电视脱口秀节目。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众多政界、商界、娱乐圈明星都曾做过该节目的嘉宾。5月17日,奥普拉脱口秀倒数第三场节目在联合中心录制,包括汤姆·汉克斯、麦当娜、汤姆·克鲁斯、哈莉·巴里、迈克尔·乔丹在内的众多明星参加此次节目。对于美国电  相似文献   

9.
刘红新 《社科纵横》2008,23(2):171-173
辜鸿铭是儒家经典英译史上第一个中国人,其译文流畅、丰润,融合了中西传统文化的精华.如果按照传统译论的语言层面对等转换原则去分析辜鸿铭的译本,他的翻译是不忠实的.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译者的关注为翻译批评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翻译这项复杂的活动中,译者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对辜鸿铭的翻译进行系统研究,对他"不忠实"的翻译做出合理的解释,并从中探讨中西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9,(8):91-95
安东尼·皮姆把"共有系统"的概念引入到翻译史研究,企图跳出翻译、文化的概念而在整个社会的大框架下来重新阐释翻译史中的诸多现象。首先介绍了皮姆的共有系统论,并着重评述了他的两个翻译共有系统,即12世纪托莱多共有系统、15世纪西班牙卡斯提尔前人文主义共有系统。皮姆提出了很多鲜明的观点,比如"共有系统论设想了一个没有霸权的世界秩序"、"高度不平等的团体之间可以展开合作"、"(翻译规范)最有趣的特征是对双方都有益,并因此能使他们展开合作。这些将是共有系统的首要原理"等。这些观点对反思后殖民翻译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有迹象表明帮助支撑了日本经济增长的政治结合力已经削弱了.自民党在国会两院中保持着一个不稳定的多数.许多日本人怀疑政治,猜疑政客.一次民意测验表明,经常和政客们联系在一起的词汇是"有钱、诡计多端、不正直、傲慢和老朽".这部书的论点是:由于政治的经济基础已经改变了,政治也已变了形.按照作者鹤谷的说法,后工业社会具有一个很高的资本积聚水平.鹤谷承认他在观察新秩序时受到了历史的限  相似文献   

12.
《社会福利》2012,(9):4
2012年8月26日,由民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联合主办的2012中国(宁夏)黄河善谷慈善博览会(以下简称善博会)开幕式暨宁夏"黄河善谷奖"颁奖晚会在银川市举行。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出席并致辞。他指出:在宁夏举办善博会,是民政部联合地方政府举办的又一次国家级、综合性慈善交流盛会,与深圳慈展会共同构建了地域上"一南一北"、经济上"一东一西"、内容上各具特色的全  相似文献   

13.
有来有往     
《青岛画报》2013,(4):2-3
1月30日,赵本山在北京录制江苏卫视春晚,录完节目后在郭德纲主持的脱口秀《郭的秀》中,赵本山宣布收山,将不会再登台演小品,他表示要多思考自己的作品,把空间留给别人。活跃小品舞台22载的赵本山,正式退出了小品界。这一次是真的吗?又或是本山大叔的再次"忽悠"?请关注本期特稿《赵本山这22年》。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8,(2):64-67
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巡狩河西,这次西巡征服了吐谷浑,畅通了丝绸之路,达到了他的目的。在隋炀帝返程所走的路线问题上,我们认为隋炀帝是经大斗拔谷原路返回的。隋炀帝舍近求远最主要的原因是亲赴青海湖求得"龙种","龙种"实则为良马。获得龙种不仅可满足隋炀帝私欲,而且能提高隋军的军事战斗力,帮助实现其征服四夷的大业。但是,由于大斗拔谷的事件的发生,影响到了求"龙种"活动。  相似文献   

15.
正肖恩·怀特是冬奥会三冠王,创立了滑雪用品公司,是沸雪赛事的最大股东。"飞翔的番茄""单板滑雪界的乔丹""冬奥会U型池三冠王"……这说的是同一个人——肖恩·怀特。国际赛事沸雪的最大股东、服装公司董事长、华纳旗下"坏东西"乐队吉他手、电影《蓝精灵2》的配音演员、美国电视脱口秀常客……这说的还是同一个人——肖恩·怀特。体育界形容伟大运动员时有一个专有名词——Go AT(Greatest of All Time),即在某个体育  相似文献   

16.
陈叶 《学术交流》2004,(8):138-141
长期以来,人们大多把严复的"信、达、雅"作为一种孤立的翻译标准加以研究。这种研究导致了对严复本人及其翻译思想不公正和不客观的评价。综观严复的翻译作品,他本人并未遵守这一标准。根据西方多元系统理论及严复所处的时代背景,"信、达、雅"是严复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其背后隐藏着严复的"别有用心":严复希望当时的知识分子就着"信、达、雅"这件"糖衣",把西学这副"药"吃下去,从而实现其本人的西学救国的理想。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现代诗人肯尼斯·雷克思罗斯在其晚年的二十余载中一直关注着李清照,并英译了存世的李清照词。《李清照诗词全集》是他一生中翻译的最后一部外国诗集。译者"相遇"李清照是中美文学交流史中的必然,尤其是在"同情"诗歌翻译观的指导下,"创意英译"翻译策略的确定及副文本的运用,为李清照词在美国、乃至英语世界的传播、接受与经典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这不仅丰富了李清照词在美国的存在样态,更为中国汉诗译者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韩国汽车之所以能从业界的笑话变为神话,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其背后苦心营造的系统工程。 美国NBC有一档脱口秀,主持人雷诺在1990年的节目中讲到现代汽车,他说我经过两年的研究,终于懂得了韩国人造出的现代汽车跟美国有什么不一样,美国人造的汽车要开才会动,韩国人造的汽车要推才会动,而且还是下坡的时候。全体哄堂大笑。韩国人就这个水平,你能造什么汽车呢?  相似文献   

19.
徐帅 《青岛画报》2022,(3):54-59
位于青岛四流南路80号的"纺织谷",是一处有着厚重历史的青岛纺织工业遗存,现在,这里正成为以纺织产业为支撑的文化、科技和时尚交融的综合体.越来越多年轻人在此聚集,这里浓厚的文化创意和艺术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人们的注意,很多人把这里称作青岛版的"798".置身"纺织谷",可以近距离触摸青岛百年历史,追寻城市记忆,还能看到青...  相似文献   

20.
正虽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如今都已经故去,但是他们为新中国的翻译出版和文化教育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不该被遗忘。但凡对1950到1960年代的外国学术、文学和政治类图书的翻译与出版情况有过关注的人,一定都会对"清河编译组"和"北京编译社"这两个机构有些印象。事实上,即使到了改革开放以后,这两个机构当年翻译的不少译著一直都在重印,以前积压的旧稿也陆续有新刊。更不用说,其部分劫后余生的成员在新时期中国的翻译界、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