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启疆  康世强 《探求》2011,(3):102-106
“幸福广东”的建设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它要求政府及其国家工作人员必须确立社会正义法治理念,并以此制导政府行为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行权行为;另外,要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地方立法,为建设“幸福广东”打造一个法制保障平台,以保障“幸福广东”建设在具体项目上有法可依,给予“幸福广东”建设以强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步云研究员和高全喜研究员承担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研究课题,继2007年4月在北京召开"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法治实践"学术讨论会(部分笔谈内容已经发表于《学海》杂志2007年第4期)之后,近期又召开了第二次学术座谈会,主题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会学者分别就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系、法治国家的标准、依法治国的理论依据、宪政与法治的关系、宪法解释与宪法司法化,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各自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课题组认为,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全面部署。如何在理论上把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新的课题,与会学者的观点和意见对于我们思考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问题,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模式,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以及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哲学派别的原理,为哲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列宁发展了恩格斯的思想,进一步指出:运用这一科学方法论要求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列宁还严厉地斥责了愚蠢的无党性和虚伪的超党性。什么是哲学的党性?第一,任何哲学都归属于一定的派别,全部哲学区分为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两个斗争着的党派,这种斗争是不可掩盖、调和、取消的;第三,不同的哲学派别都是站在一定社会集团、一定阶级的立场上的。国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出现一个标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认为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是“可知论”。这种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可知论”不能不是超党性的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略已深入人心,且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纵观我们亲历的法治实践,又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片面认为,只要以法治理国家就实现了依法治国。部分地区搞的以法治省、治县、治乡工程甚至制定了一些违反法律、搞地方保护的侵权之法,与倡导的法治精神背道而驰,走入法治的误区。因此,法治建设工程中,“有法可依”“普遍服从”并不是问题的全部,所“依据”“服从”之法的“良”“善”是法治又一关键环节,是现代法治的基础。可以说现代法治必须是“善”法法治,九届人大通过的《立法法》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善…  相似文献   

5.
“法制”与“法治”是法学和法律生活实践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术语和概念。这两个概念,由于其意义有相似之处,在汉语中又属异字同音,因此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往往感到难予区分,以至于经常混用。鉴此,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民本主义是孙中山平均地权土地纲领产生的思想渊源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在民族危机严重和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迅速将民本主义与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经济学说接轨,发展成为政治上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与经济上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纲领的实施范围是指全国土地而言,并非单单解决城市及近郊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问题;平均地权土地纲领具有切实操作的可能性,然而这一可行性又是有条件的。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不仅是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伟大纲领,而且是铲除封建地主阶段经济基础,转变地主阶级属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布莱勒性格孤僻,有酗酒、吸毒、家暴史,为制造血案精心策划。穆罕默德·布莱勒这个名字,如今已经是法国家喻户晓的恶名。7月14日22时30分左右,在法国南部城市尼斯,布莱勒驾驶一辆19吨的冷藏卡车,在当地最具盛名的英国人漫步大道上沿S形路线狂冲约2公里,碾轧观看国庆烟花者。近23时,  相似文献   

8.
周一妍 《东西南北》2011,(20):38-39
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同父异母的弟弟。虽然与美国总统共享着“奥巴马”这个姓氏。但更多时候他是另一个奥巴马。他曾因为哥哥的当选而备受困扰。并一度对所有媒体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9.
李定斌 《探求》2001,(Z1):21-22
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初考察广东时,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忠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讲活,精辟地总结了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基本经验,深刻指明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努力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与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春天南巡讲话中关……  相似文献   

10.
人类为了繁衍生息,延续物种,在行了结婚之礼后,男女交融.于是,上亿个精子争先恐后地逆流而上,靠尾巴摆动,以每分钟2-3毫米的速度游动,经过漫长的旅程--阴道、宫颈、宫腔后,到达输卵管,在这里精子和卵子会合.  相似文献   

11.
郑志红 《探求》2002,(Z1):96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指出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在实现“三个代表”的过程中各有其特殊的功能 ,但它们又相互制约、互为条件 ,作为一个统一整体 ,共同对“三个代表”的实现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 ,决定了理论创新是实现“三个代表”的思想前提“理论创新”是实现“三个代表”的思想先导。“理论创新”对于“三个代表”的这种先导作用通过“先进文化”来实现 ,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是通过“理论创新”得到…  相似文献   

12.
2004年的一天,一辆农用车载着一位五花大绑的年青人驶进了江西省荣军医院大门。据家属介绍,这位病人姓皮,25岁,未婚,出现睡眠差、多疑、行为紊乱已有一个多月,主要是怀疑父亲对自己不好,在前一天晚上用锄头砸伤了亲生父亲,致使父亲抢救无效死亡。为防再次造成伤害,在多人协助下他被家人用绳子绑着送入我院。小皮平时性格内向,不爱多讲话,为人忠厚老实,怎么会一反常态狠心地砸死自己的生身父亲呢?刚入病房的小皮寡言少语,对砸死父亲一事毫无悔恨之意,甚至还在责怪父亲对自己偏心。经过仔细的精神检查及病历讨论,小皮患的是精神分裂症,我们给他进行了抗精神病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法制”与“法治”概念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与“法治”概念再分析孙育玮笔者曾在1987年写过《“法制”与“法治”概念分析》一文,发表于《学术交流》杂志1987年第6期上。当时该文的基础观点认为:“法制”与“法治”是法学和法律生活实践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由于它们意义有...  相似文献   

14.
《东西南北》2011,(8):22-23
我代表部党组表态,我个人及党组成员决不插手干预铁路工程项目,请全路干部职工监督。”2月13日,盛光祖回到阔别十年的铁道系统,第一天来到铁道部的第一句公开讲话吸引了全国的注意。这位刚刚履新的铁道部党组书记的表态,让人不免感到一种临危受命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5.
从人类文明的形态上,国家与社会一直是人类创造并生存于其间的两个最基本的组织体,从法律意义上说,它们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价值导向。法治的其本形态就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宗法模式,与社会决定国家的民主模式。法治的真正基础与源泉是社会而不是国家。现代法治是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的统一。在当代中国,建构以社会为本位的社会主义法治模式是最可行亦是最有效的。目前,在法治建设中应确立私法优位理念、社会优位理念和权利优位理念。  相似文献   

16.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这组概念在2013年6月22日至2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被再次强调。“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既是实施“法治国家”的基础和前提,又是实施“依法行政”的关键和重点,更是社会和国家“治理”的主要内容。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深刻的分析研究可以消除对“法治”的模棱两可的意识,便于在全社会形成“法治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有效性+实效性"这一双效模式是法律存在问题的标配解答,它最终指向法律制度而非法律规则。正是法律制度经由解释和社会化,令法律通达法治及其秩序本身。法律解释信任问题和法律社会制度政策主导模式是制度通达模式的困境所在,应通过促使司法者取信立法者并构建法律主导的社会制度来突破这种困境。法治体系内蕴制度这种规范形式,直接将制度作为规范形式,可以使得法治体系比法律在通达秩序的道路上省却将法律文本构造为法律制度的"繁文缛节"。要想促进这种转变,构造并运用好法治体系秉具的制度规范形式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说这一制度运思主要是法律立场上的一种阐发,从而为法治体系通达法治秩序供给法律立场的制度化形式的话,那么,还需申明的是,这种法律立场上的制度化形式只是法治体系通达法治秩序制度规范形式的一种,尽管它是基础的、基本的、不可或缺的和柱石性的存在。法治体系要通达法治秩序,尚需构思诸如与执政党法规体系衔接协调上的制度规范形式。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两个结合”作出了深刻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重大论断。立足“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由于儒家仁学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华,其育人目标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立德树人的目标一脉相通,而且儒家仁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相互契合,因而推动儒家仁学思想深度融入课程教学是落实“第二个结合”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正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处水土养育了医巫闾。每每来到医巫闾山,来到此山怀囊中的大朝阳山城,每每受到震撼。那一山一石、一砖一瓦之中无不氤氲着一种气香,那是从远古弥漫过来,带着春秋战国时的黍稷之气,带着唐宋元明的谷草之香,更有大辽后金的鲜蔬花果、美肴佳酿……主人告诉我,在这里尽可以游走历史长河,尽览山川毓秀,入定佛祖禅心,畅浴天水神泉,更可以饱餐关东美食……  相似文献   

20.
一 任何一门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产一生和建立,无不来自社会实践的发展。“生产力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亦不例外。 经济科学作为一种研究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的规律的科学,同样是来源于人们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等社会实践的发展。作为经济科学中的一个大门类,以生产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建立,就是如此。比如产生于十七世纪中叶(完成于十九世纪初期)英国资本主义成长和发展时期的以亚当·斯密和大卫·里嘉图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就是“代表着一个还在同封建社会的残余进行斗争,力图清洗经济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