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孔     
正"社会主义者"桑德斯超越一场必输的竞选2016年的美国总统竞选,因为特朗普等极端色彩鲜明的候选人充满了戏剧化。不过,极端思想在美国的抬头,不仅仅体现在满嘴跑火车的特朗普以及同样极端的克鲁兹等共和党右翼候选人身上。在民主党方面,自诩为"民主社会主义者"的桑德斯异军突起,代表的则是美国社会中左翼思想的崛起。  相似文献   

2.
正唐纳德·约翰·特朗普当地时间1月20日在不少示威民众的反对声中宣誓就任美国第45任总统,美国正式进入"特朗普时代"。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总统将把美国引入一个新的更加不可预测的时代。从特朗普的就职演说以及白宫网站公布的新政府对内对外政策等可以看出,"美国优先"将成为特朗普政府内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天公似平不太为美国新总统喝彩,一大早华盛顿就时断时  相似文献   

3.
正虽然八年任期当中浪费了太多时间,在所剩不多的最后日子里,奥巴马还是想努力抓住命运的尾巴,"小动作"频频,接连通过多项法令,力图保护自己的执政遗产。可这对于他的"接班人"特朗普而言,事情显然不那么令人愉快。2016年年末与2017年年初,候任总统特朗普未正式宣誓就职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曾发文称:美国如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的国际舞台是属于特朗普的表演时间,没有之一。从年初到年尾,特朗普都玩嗨了!朋友们敌人们,祝你们统统快乐"一年过去了,而我们刚刚开始。我们正在共同使美国再次伟大!"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7年的最后一天发表了新年讲话。特朗普在演讲中表示,"我们曾孕育现代世界,通过美国人的力量与技巧,我们将继续塑造世界的明天。"特朗普还列举了他上任以来的政绩,如任命新的最高法院大法官以及在税收改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特朗普还在推特上发文说:"随着我  相似文献   

5.
正她嫩模出身,29岁任白宫高官,被《福布斯》杂志提名为"30个30岁以下最具影响力的人",CNN说她是位"不可撼动的女人",绝不会有失业危险,如今她却依旧难逃"短命"魔咒。还记得那个嫩模出身、29岁就被任命为白宫高官的霍普·希克斯吗?去年希克斯被特朗普提名,并于9月正式就任白宫通讯主任,成为白宫最年轻的高级官员。如今时间刚刚过去了半年多,白宫却传出希克斯辞职的消息。希克斯是特朗普上任以来第五任白宫通讯主任。模特  相似文献   

6.
正伊万卡夫妇的强势加入,将有助于吸引和鼓励更多年轻选民倒向共和党和特朗普。当地时间3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女婿库什纳"终于"注册成为共和党人。问题来了:难道他们之前是民主党人?还真是。不但他们是,伊万卡的兄弟、特朗普的儿子埃里克也是。但特朗普可是共和党籍的美国总统啊!怎么会这样?其实在美国,父子、父女不属于同一个党,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别说父母和子女两代人,就算本人  相似文献   

7.
面孔     
正蒂勒森特朗普推特炒掉国务卿摇晃全球被总统一条推特炒掉工作的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已于3月31日正式离职。美国总统与这位前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CEO之间长达数月的意见分歧终于告一段落,而特朗普政府最高层的洗牌行动却进入了更剧烈的阶段。全球媒体都感受到"特朗普的指尖造成的巨大摇晃"。对于蒂勒森的离去。德国社民党政治家劳特巴赫说,特朗普  相似文献   

8.
了解特朗普"新政"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好理解当前并预判未来美国内政外交的走向。特朗普"新政"的内涵可从内政、外交、社会思潮三个维度来解读。内政方面,主要体现为4项内容:大减税、促就业、争民心、反移民。对内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国内经济的增长,执政效果较好。外交方面,体现为以"美国优先"为原则,继承并发扬了20世纪以来美国共和党总统的"三大外交法宝"。社会思潮方面,特朗普"新政"则打破了数十年来美国文化多元主义的所谓"政治正确性"与"道德正确性",让过度"左倾"的美国回归正态。同时,我们不宜过分解读特朗普"新政"对中美关系的负面影响,而应从战略高度认知和正面塑造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近些年来人工智能行业的崛起,以中国、加拿大、欧洲、日、韩等国家和地区为代表的新势力同样也在不断加速自身的技术与产业研发。曾经占据AI全球霸主地位的美国,终于坐不住了。白宫签署重磅行政命令,确立AI领域美国优先这次特朗普真的急了。美国时间2月11日,美国国家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了由总统唐纳德·J·特朗普亲自签署的《美国人工智能倡议》。在白宫网站上,《美国人工智能倡议》被视为"行政命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刚刚在凛冽的冷空气里探出头来,美国政坛的火药桶便被彻底点燃。一本新书横空出世,不但令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前首席战略师班农反目成仇,更使白宫不和谐的内幕暴露在世人眼前。【1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发布单方面声明,全面否定前首席战略顾问班农,称其已经心智疯癫。当天稍晚些时候,特朗普的律师又专门发出警告信,称班农违反了  相似文献   

11.
正之所以要向基辛格求教,是看重基辛格无可比拟的三重优势:睿智的思维、老练的从政经验与手腕、广泛的影响力。2016年11月17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和93岁的基辛格会面。拜会基辛格这位服务过多位美国总统、有着外交“活化石”之称的老人,成为近几任美国总统上任前的惯例。“基辛格离任美国国务卿已近40年,但世界上这么多领导人还一直在向他咨  相似文献   

12.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后,始终坚持其在竞选过程中不断强调的"美国优先"基本政治原则,并将这一政治原则完全贯穿于对日政策之中。综合考量日本在对华制衡中的关键作用和战略定位之后,特朗普政府制定了具有显著单边化、内向化特征的对日政策,突出表现为外交政策上凸显单边化战略思维与政策取向,军事政策上强调"成本分担"的现实利益,贸易政策上追求利益再平衡、构建新的美日利益分配模式。受其影响,未来日本的对美关系发展将延续"合而不从"的底线思维,同时美国将在更多层面受到源自日本的"反向"压力。  相似文献   

13.
正特朗普退出《中导条约》不但会加剧欧洲与美国的矛盾,而且会加剧美国内部矛盾。俄罗斯一旦手脚被松绑,谁能保证它不会将中程导弹部署到古巴、委内瑞拉?普京2月2日宣布俄罗斯暂停履行《中导条约》,并下令不再就此问题主动与美国展开对话,但谈判大门是敞开的。2月6日,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乔治城大学的一场演讲中对特朗普宣布退出《中导条约》发表了看法,她说:"我认为,这是送给普京的礼物。"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一直担心"中国技术威胁",一直黑中国的英国《经济学人》却说了实话:在科技领域的博弈,中国如今势头正猛,特朗普你能不能有点远见?曾经不放过任何中国"黑料"的《经济学人》,在当地时间2018年3月17日发表了"封面故事"。以《问鼎科技领域之战》为题,英国人指出,中美之间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有些地方还被中国超越;文章拿"收购案"为例,向特朗普发出警告:不要计较微利,要顾全大局。  相似文献   

15.
正回看几次针对美国总统的弹劾案,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但结果都未能最终通过弹劾。简单说,自美国建国以来,总统弹劾案的弹劾成功率,至今仍然是零。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不喜欢特朗普,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她此前就曾批评特朗普政府"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灾难"。民主党发起对特朗普的弹劾后,第二天,希拉里就在推特发声支持。  相似文献   

16.
正蒂勒森的出局,看似突然,但其实他与总统特朗普的不合,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3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推特宣布,解除蒂勒森美国国务卿职务。蒂勒森先生流年不利,此前似乎已有预兆。此前一周,蒂勒森开始了非洲之旅——出访非洲五国。结果不仅什么都没谈成,自己还"病倒"了。这一病,心力交瘁,转头又被总统先生炒了鱿鱼。其实特朗普与蒂勒森的不合不是一天两天了,下面就讲  相似文献   

17.
潘阳 《东西南北》2014,(17):22-25
一旦民主党提名希拉里、共和党提名杰布·布什,2016年大选俨然就是1992年大选克林顿挑战老布什的翻版。更为重要的是,2016年的当选者将开启第二个“克林顿政府”,或第三个“布什政府”。美国总统政治史上,也会出现第一对总统夫妇,或第一对总统兄弟。然而,在与“新对手”开战前,克林顿家族与“老朋友”奥巴马家族的关系却又陷入危机……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的前妻伊凡娜近日表示,"我将建议由我来担任(美国)驻捷克大使。那里是我的出生地,我懂那里的语言,每个人都知道我。"伊凡娜现年67岁,迄今已经有过四段婚姻。1976年,已离过一次婚且在模特界混出名堂的伊凡娜在纽约结识房地产开发商之子特朗普,两人一见钟情,伊凡娜成为特朗普的首任妻子,先后生下小  相似文献   

19.
"美国优先"是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执政理念,迎合了全球化过程中利益受损群体的世界观和利益诉求。"美国优先"的逻辑出发点是振兴作为民族国家的美国。对内,通过鼓励制造业回流、加强边控修复在全球化过程中受损的各项国家职能;对外,通过调整国际经济、同盟制度,打压"修正主义大国"、"流氓国家"和"跨境威胁团体",为重振美国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特朗普政府也因此对美韩同盟进行了一次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调整。制度层面,特朗普政府要求重修《美韩自由贸易协定》、重新分配防卫义务;国际行为体层面,特朗普政府希望韩国加入"印太战略"平衡中国的影响力,同时要求韩国配合"极限施压"政策迫使朝鲜弃核。特朗普政府在大部分议题领域都实现了既定政策目标,并以美韩同盟再调整为筹码,向其他谈判对手施压。但是,上述调整也加剧了同盟内部的不平衡性,削弱了同盟的道义基础,暴露了两国在同盟未来发展方向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20.
正特朗普抓住了美联储人员大换血的历史机遇,开启了重塑美联储之门。但若过多干预美联储的独立性,也许政府会短期得利,但将大大降低美联储的市场信誉。美联储时下面临1936年以来最大规模的高层人事变化,这或许给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实现"重塑美联储"一个绝佳时机。2018年2月3日,民主党人珍妮特·耶伦结束了美联储主席任期,并自愿辞去美联储理事。耶伦是1979年以来首位未获连任的美联储主席。要知道,过去几任美联储主席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