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以比较的眼光看待事物,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文学,本是鲁迅早在本世纪初就注意过的。他甚至把唤起清醒的比较意识作为复苏民族精神的前提,说:“意者欲扬宗邦之真大,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爰生自觉。”①正是借助于同近代欧洲浪漫派文学的对比,鲁迅看出了中国古代文学有轻软柔弱之弊。自然鲁迅当时并不知道比较方法已经在西方推动文学研究形成了新的领域,但说他是中国最早注意以比较思维方式理解文学现象的先驱者之一,实不为过。只是因为时时处在风云变幻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多从内容倾向上看待鲁迅的文学观念,所以他在分析文学时倡导的比较方法,便相对地被忽视了。事过半个多世纪之后,当中国又一次面向世界开放的时候,人们重新对比较文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近些年来,中国文学界不仅热心回顾鲁迅等先驱者运用比较方法开拓文学研究领域的历史教益,并进而着手以自觉的比较思维方式分析古今中外的文学现象。一个文学研究的新学科正在生机盎然地孕育和成长。但目前,国外的比较文学已经迈过了法国的“影响研究”、美国的“平行研  相似文献   

2.
鲁迅作为中国近代以来思想与文化的巨人,他对中国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洞悉与广泛的文化批判使他的著作已经成为了解和改造中国人及社会的伟大经典。不仅在20世纪20年代鲁迅犹如一颗文化巨星照亮了文坛,成为一代文化人中的精英,即使在后来,甚至整整一个世纪,鲁迅的影响也从未停止过。文化批判的道路上前仆后继,从70年代中后期到世纪末,近20多年中国当代文化中有两个人是不能被遗忘的,那就是王小波和王朔。尽管他们从未声称他们是师承鲁迅或受其影响,但从作品中不难看出,那种大胆挑战权威意识形态的批判性文化行为和言论以及彻底的革…  相似文献   

3.
鲁迅以他对新文化运动的杰出贡献,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的地位。鲁迅以他在反封建运动中冲锋不止、所向披靡的战斗实绩,奠定了他在中国近现代思想界中的地位。鲁迅也以他超凡脱俗的伦理思想和身体力行的道德实践,给人们带来了伴着崭新的社会人生而出现一种崭新的道德面貌、“精神文明”的希望。他的“严酷”的道德修养、高尚的品德情操,是留给中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鲁迅的许多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效法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京师多狐”的记载历来多见,狐仙故事盛行不衰,但以往研究主要从文学和宗教的角度入手,忽略了北京城市景观与中国传统宇宙论的同构性。从田野调查、笔记小说和报纸新闻来看,19世纪以后的北京内城各处城楼,常被认为是狐仙居处而香火鼎盛,这一方面因为城墙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另一方面也因为时人相信动物与人类共享同样的宇宙秩序。经由狐仙故事,角楼成为撑天的山岳,城楼标记出空间等级与界限。动物与人类共享的北京城,是中国神话中“天倾西北”式宇宙观的缩影。“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为有动物信仰及其故事的存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北京城不是仅有人类建筑与文化的城市,更是万物共生共享、山水皆有其灵的神话世界。  相似文献   

5.
梁捷 《学习与探索》2007,(2):135-139
在19世纪初,新教传教士重新进入中国,在传播文化和科学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经济学。郭实腊通过办刊物来传播西方思想,在士大夫之间颇有影响。而稍晚的丁韪良直接参与了同文馆的创办,一边教学,一边组织译书,最早系统地翻译了数部西方经济学著作。中国人第一次全面接触与传统"义利"思想截然不同的西方经济学思想,虽然受到客观条件影响,反响不是特别大,但为19世纪末的经济学热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先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着深厚的素养和极其广博的知识与极为精辟的见解。他生活在黑暗的旧中国,为了彻底地反封建,扫荡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乌烟瘴气,鲁迅当时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侧重于批判方面。在他战斗的一生中,极其猛烈的抨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文化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束缚和对中国劳苦大众的摧残和奴役。同时,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理和研究方面,鲁迅先生也做出了具大贡献,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思想启蒙是指具有高度文化传统的国家,在近代化过程中所发生的批判中世纪蒙昧主义和封建主义,宣扬近代社会政治主张,以实现人们观念的变革,促进近代政治、经济、文化诸制度确立的思想解放运动。从世界范围来讲,它既包括西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国明末清初的反理学思潮、日本德川前期元禄时代的“学艺复兴”等早期启蒙,也包括法国“18世纪启蒙”、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启蒙、日本明治初年的启蒙等近代启蒙,还包括一些后进国家当代所进行的启蒙。  相似文献   

8.
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鲁迅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日,大家要我写点纪念他的文章。记得一九五四年,我初来浙师院时,在一次学习会上,我曾说过我认识鲁迅先生。后来在“文革”中遭到某些人的讥讪说:“你也配认识鲁迅!”从此,我再也不敢谈鲁迅,也不敢承认认识鲁迅。我想现在是不必怕了,可说几句了。但因为事隔多年,有些事只能记个大概,要写成文便又模糊起来了。但无论如何,我要说一说,也算一点纪念。我在北京时,正是青年们对鲁迅先生誉望日增之时。我当时是搞古典文学的,但对《新青年》、《语丝》极有爱好,因而也非常尊敬他。我也听过他几堂课。当时北京各大学的课堂多半是开放的,不论是谁都可以入座听讲,我就是这样认识了许多一时名家的。当时北大、师大中文、历史各系的名教授,大部分是余杭章太炎先生的学生或旧相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几乎没人不知道鲁迅,课本上给他的定义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然而,鲁迅的身份远不止于此。事实上,他是民国有名的文艺青年——懂版画,擅书法,喜欢书籍装帧,时不时设计个徽标,还是个收藏家。鲁迅先生虽已辞世80周年,但他的文学与艺术仍在影响着今天的人们。  相似文献   

10.
中日现代化的殊途与交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日两国的现代化 ,既是一个比较研究的对象 ,同时也是近现代两国关系的一个核心内容。1首先 ,中日地理上的邻近、交流史的漫长、双方国力对比的消长 ,使两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了强烈的反差和较强的可比性。其次 ,在近代以来一个多世纪里 ,中日两国相互构成了影响对方现代化进程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正因为如此 ,在 19世纪末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 ,中国从现代化角度进行的日本研究和中日比较研究绵延不断 ,其中出现了几次高潮。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清末一批“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开始正视“蕞尔岛国”日本的崛起 ,主张“我朝变法 ,但…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几乎没人不知道鲁迅,课本上给他的定义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然而,鲁迅的身份远不止于此。事实上,他是民国有名的文艺青年——懂版画,擅书法,喜欢书籍装帧,时不时设计个徽标,还是个收藏家。鲁迅先生虽已辞世80周年,但他的文学与艺术仍在影响着今天的人们。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精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走向 2 1世纪的中国 ,我们不仅有数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文化传统需要继承 ,还有一个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的百年遗产需要发扬。全方位总结上个世纪中国文学成就 ,从文学精神角度解读 2 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并作出个性化的评价是新世纪学人应有的任务。中国现代文学精神分为四个层面。一、以个体、人性、自由为内核的启蒙文学精神 ,“中国现代文学”是因“诗界革命”、“文界革命”的推动而发端于 19世纪末 ,又因为“五四新文学革命”而正式诞生于 2 0世纪初 ,并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居于文坛正宗 ,以白话文为主导 ,以现代人本观念为价值坐标的文学形态 ,启蒙精神是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导性价值取向 ,它以“人的觉醒”为主命题 ;二、以救亡、统一、强盛为内核的爱国主义文学精神 ,帝国主义侵略和敌视伴随着 2 0世纪中国历史 ,这在文学上也得到了反应。三、以休闲、感觉、性爱为内核的都市文学精神 ,2 0世纪中国社会是一个工业化 ,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城市化的社会 ,城市生活以及都市情怀构成了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又一个精神内核。四、以猎奇、有趣、娱乐为核心的通俗文学精神 ,和中国古代文学诗、词、文、赋的“雅”审美精神相比较 ,2 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是俗文学精神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密尔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思想家,他既是激进民主主义者、自由主义大家,又是折衷主义大师和活跃的社会改良主义者。密尔的思想存在着很多内在的冲突,这种冲突恰恰反映了19世纪西方社会固有的矛盾。密尔继承了功利主义的传统,但他反对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他深受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但他反对科学社会主义;他主张进行社会改革,但反对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20世纪文学进程中,鲁迅一直是一个独特的、充满争议的存在,其中焦点之一就是鲁迅的时代精神及其历史意义,鲁迅会不会因为历史的变迁失去其价值和意义,阿Q时代是否已经死去,再一次在新世纪引起关注,这无疑为如何评价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基本状况及其走向提供了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写实的面目     
正说到20世纪初留法的大艺术家,徐悲鸿总是最先被人想到的一位。他不仅是当时留法学子中的优秀代表,更在归国后用自己的艺术创作和教育实践吹响了变革中国绘画的号角。他既是油画家,也是国画家,他的油画投射出中国艺术的影子,而他的中国画,  相似文献   

16.
《求是学刊》2017,(4):1-7
俄罗斯哲学的典型代表是20世纪初的白银时代宗教唯心主义哲学,它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俄罗斯以及整个人类的前途、命运,批判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今天,这样的俄罗斯哲学死了,其原因与弗罗洛夫有关。弗罗洛夫着重研究全球性问题,关注全人类的命运,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是俄罗斯哲学传统在苏联的主要代表,他的思想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理论基础。改革的失败终结了弗罗洛夫哲学思想在俄罗斯的影响,也终结了俄罗斯哲学家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批判和对全人类命运的关心。当前,面对人类生存的危机,中国共产党努力运用传统的儒家哲学解决中国社会以及人类文明遇到的问题,也赋予了中国传统哲学新的生命。相比之下,人们听不到俄罗斯哲学的声音,俄罗斯丧失了本应属于自己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7.
严格地讲,瑞士史学家雅克布·布尔克哈特(1818—1897)不能算作一位政治哲学家,但他的政治见解却值得研究政治思想史的人们的注意。布尔克哈特的著作为研究自然和个人提供了新的视角,他对19世纪政治和社会所进行的具有深刻影响的文化评论在今天也是颇有新意的思想。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布尔克哈特对政治思想的贡献。的确,许多评论布氏的著作,其中多数是传记性著  相似文献   

18.
(一) 鲁迅的杂文创作,成就巨大,战绩辉煌,古今中外,无人可与伦比。他不仅自己树起杂文丰碑,垂范后世,而且带领一批革命作家披荆斩棘,开辟了广阔的杂文天地,为文学拓展了新领域。这不是说,杂文是鲁迅的新发明。在我国,杂文有着悠久的历史。鲁迅自己就高度评价了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等人的小品文。到明末,尽管小品文走上了吟风弄月的歧途,鲁迅也还是肯定了其中积极的一面。杂文也不是中国独有的特产,外国早有文艺性的随笔与小说、诗歌等并存,而随笔也正是杂文的一种。可是无论中国或外国,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似乎都还没有承认杂文是文学的一个分支。鲁迅说:“我们试去查一通美国的《文学概论》或中国什么大学的讲义,的确,总不能发现叫作tsa-wen(杂文)的东西。”因此,甚至当时进步文学界内部也有人责怪鲁迅专写杂文而不多搞创作,言外之意,写杂文不算创作。  相似文献   

19.
鲁迅在世时,他的作品就遭受美国汉学界的冷遇。对于中国五四运动期间产生的新文学,美国某些集团向来是敌视的,认为它是“渗透共产主义的”。只有E.斯诺的态度例外。他把宣传中国的新文学作为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1936年鲁迅逝世后,他原在中国取得的文学成就使美国汉学家们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某种变化。美国开始发表鲁迅作品的译文;他的作品得到研究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些学者的重视。鲁迅逝世之后,甚至国民党当局也赞助他的作品在美国普及,这是用杰出作家的作品进行政治投机的典型事例。可是,美国大学汉学界仍然漠视鲁迅和中国所有的新  相似文献   

20.
鲁迅嗜好糖食,他的日记中频繁出现购买糖果、甜食的记录,友人也时常赠送糖食给他。糖之于鲁迅,不仅是一种饮食偏好,也构成了他人情往来和个人情感的一部分。尽管鲁迅自幼患有龋齿,一生与牙疾相伴,身体条件不适宜吃糖,但他仍然割舍不下这一嗜好,糖在给鲁迅带来味觉和精神上的甜蜜的同时也给他带来身体上的苦痛,鲁迅是以自虐的方式承受苦痛并坚持与现实的黑暗抗争。鲁迅作品中的糖则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既有民俗文化方面的意义,又成为他独特的修辞方式以及书写人性、人情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