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日本的地方自治以知事和地方议会由居民直接选举并相互监督的二元代表制为原则,地方自治体的权力运行主要取决于民意支持以及地方议会对知事的支持与合作,不受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具有相对独立性。东京都作为日本最重要的地方自治体,东京都政不仅具有独立性,而且都知事与都议会的选举结果直接影响各政党在首都的力量消长。逾总人口十分之一的"民意"走向,更使其成为全国政治的"晴雨表"影响国政走向。战后的东京都政经历了保守政党主导下的政官合作、多党化格局下的协商政治、无党派主导下的合作与对抗三个阶段。战后初期,保守政党以及其后成立的自民党,凭借在首都的政党组织票和东京都议会的多数席位,通过支持东京都知事的政治运营实现对东京都政的干预;1965年"刷新都政选举"后,东京都议会呈现多党化格局,自民党被迫选择同各政党展开协商政治;冷战后随着无党派力量的崛起,自民党与东京都知事之间基于彼此利益需求进入到合作与对抗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2017年10月,日本举行了第48届众议院选举。安倍晋三率自民党夺下284席而赢得大选。"突袭"解散的策略及在野党的分裂是自民党大胜的重要原因。希望之党成立后,民进党宣布与之合并。然而,小池百合子将赞成修宪等作为入党条件,这迫使民进党左派结成立宪民主党。希望之党虽以反安倍为口号,其竞选纲领却与自民党并无大差,加之小池的"排除的逻辑"与不参选,导致了希望之党的失势。相反,立宪民主党因其鲜明的反修宪立场吸收了左翼选民,一跃成为最大在野党。而能否建设好民众基础并提出更吸引中间选民的方案是其对抗自民党的关键。大选后,虽然安倍会加速修宪的进程,但是面对修宪势力内部见解的不一致,如何纠集修宪势力以实现自卫队入宪方案仍面临很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在冷战后日本政界重组进程中形成的"自公合作",使得自民党能够在联合政权的框架下作为"核心政党"继续执掌政权.同时,国政选举中的"自公合作",又使得自民党对公明党及创价学会的依赖程度日趋加深.因此,"自公合作"能够维系多久,直接关联到新的自民党"一党优位制"能否最终确立.展望未来,"自公合作"在日本政党体制的转型进程中必将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4.
面孔     
正稻田朋美日本新防卫大臣报家产资产最厚日本内阁10名新入阁成员近日公开个人资产。包括家庭成员资产在内,防卫大臣稻田朋美在新阁僚中身家最高,以1.8178亿日元(约合1185万元人民币)跻身"亿元俱乐部"。除稻田朋美外,新阁僚中还有两人身家过亿,如再将首相安倍晋三、副首相兼财政大臣麻生太郎等老阁僚包括在内,日本内阁成员的平均资产为9679万日元(约合631万元人民币)。根据日本2001年确定的《大臣规  相似文献   

5.
百合系指女性之间的纯精神性爱恋,是日本动漫独有的题材,其渊源深深植根于日本文化的"物哀"与"知物哀"传统中。百合现象对"物哀"的契合与发扬可以从三方面论之:百合之爱是一种"本然的人情",虽有悖德之嫌,但符合"物哀"对自然本真感情的认可;百合之爱是纯精神性的灵之爱,发扬了"物哀"中重精神、轻肉体的一面;百合之爱既体现了"物之哀",也体现了"事之哀",符合"物哀"理论所提倡的双重审美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6.
老牌保守党自民党"一党独大",得益于"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中"小选区"优势的制度保障。近来,自民党在国会大选中实力大增,历史修正主义及修宪意图凸显。社民党等革新政党的议席急剧减少,基本失去对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制约力。新型保守政党民主党的政策"自民党化",公明党的执政党化,加之维新会和次世代党等右翼政党的崛起,日本政坛的"总体保守化"势在必然。从内因来看,日本现行选举制度客观上使得传统革新政党及在野小党弱化,保守政党壮大,日本政党政治生态发生结构性改变,导致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趋于常态化。  相似文献   

7.
<正>2009年8月30日,日本举行了举世瞩目的众议院选举,最终民主党击败自民党以308个席位赢得了本次大选,实现了政权更迭。同年9月16日,鸠山由纪夫当选日本新首相,鸠山新内阁诞生。鸠山新内阁成立后,提出了一系列有别于自民党执政时期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其重  相似文献   

8.
在今年4月11日日本东京都知事选举中,极右政治活动家石原慎太郎的当选,不仅在日本政界产生了冲击,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由于他长期一贯的右倾及对中国不友好的言行,使中国关注中日关系的人们不无理由担忧,石原的上台是否意味着他的极右政治立场在选...  相似文献   

9.
张云 《日本学刊》2008,(1):49-59
作为日本最有代表性的压力团体,日本经团联在战后很长时间内通过向自民党提供"政治献金",对日本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以日本自由贸易协定政策出台为例,探讨自1994年开始停止向自民党提供"政治献金"后,经团联在日本的对外贸易政策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并试图从压力团体的角度来考察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0.
日本平成时代政党政治发端于自民党"一党支配"体制的动摇,历经"多党重组"及"两党竞争",终止于自民党"一党独大"格局的形成。其间,自民党先后两次在下野后又上台执政,并最终确立了"安倍一强"支配体制。此种演变脉络的形成存有内在逻辑:在"变动"的时代环境里,以社会党、民主党为代表的主要政党由于执政失败而走向党势衰落;小选区制有利于第一大党的运作特点加剧了大党之间选举竞争的激烈程度;行政改革的效用累积有力地支撑了官邸主导型政策决定机制的构建;加之自民党党内支配体制的中央集权化倾向,这些均为"一党独大"格局的形成与"安倍一强"支配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平成时代的日本政党政治在朝野竞争、政策决定与政治参与等领域,面临着是否完全体现"政治民主"的课题挑战。  相似文献   

11.
民主党在2009年众议院选举中提出"农户收入补偿制度",是其赢得农村选票进而击败自民党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大米政策为例,详细阐述了该制度的由来及内容,并对其进行了评析,认为民主党的这一"农户收入补偿制度"带有明显的大众迎合性,但是民主党政府按承诺照办的可行性较低,坐稳政权后以国际贸易自由化压力和提高农业竞争力为理由灵活对待的可能性反而极高。  相似文献   

12.
日本首相官邸主导政治是日本议会内阁制改革的一环,日本议会内阁制从"55年体制"的"共识型",向冷战后的"简单多数决定型"转变。日本通过改革选举制度和内阁制度,完成这个转变。安倍上台后,推行首相官邸主导政治,通过考察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安保法案制定过程,可以管窥日本"简单多数决定型"议会内阁制和日本首相官邸主导政治的实质。安倍政权在制定安保法案受到自民党内势力制约,也受到执政联盟伙伴公明党的制约。安倍政权制定安保法案过程中,压制自民党内反对势力,也牵制公明党。安倍顺利通过安保法案有制度原因,也有日本社会全体保守化等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3.
自民党概况     
自民党是日本的第一大政党,又是执政党,系统介绍和研究自民党的情况,对于了解日本政治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较全面地介绍自民党的情况,本刊从本期开始将陆续刊登刘映春同志编写的《自民党概况》的部分内容,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07年的参议院选举反映了以自民党、民主党为代表的两大政党化趋势,促使政权结构演变为以自民党为主的"自公联合",并体现了政党政治的"总体保守化"倾向.本文在概述日本参议院选举的制度规定与运作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其对冷战后日本政党体制转型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再次就出售"苍龙"级潜艇一事与澳大利亚国防部长佩恩进行会晤。其实,日本还积极与菲律宾、越南、印度及欧洲相关国家谋求合作,想要出售武器装备或联合研制武器。日本急欲闯入国际军售市场,有着多重战略考量。日本"军工强人"的称号由来已久,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盟国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其核心芯片大多是日本军工企业生产的。美国的报刊甚至称:"近几场战争中,可以没有日本人参加,但不能没有日本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四、自民党在决策体系中的作用战后日本实行议会内阁制,执政党的政策以法案形式经国会通过后便成为政府的政策。30年来,自民党一直在日本国会中占有多数议席,是执政党。1983年12月,自民党虽因议席减少与新自由俱乐部联合组阁,但它仍是国会中的第一大党,对政策的制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自民党的国会议员占据了内阁及国会的几乎所有的  相似文献   

17.
自民党派阀政治是植根于日本政治文化土壤的独特现象.1972年以来,以田中角荣和福田赳夫为各自领袖的两派问的路线与权力斗争成为派阀政治的主线.在这场被称为"角福战争"的政治博弈中,田中派占据主导地位达28年.2000年4月以来.福田派上升为自民党内主流派,"角福战争"扩展成为自民党与民主党之间的朝野争斗,日本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期.  相似文献   

18.
《日本国宪法》宣布日本放弃战争并对军事力量做出限制。宪法甫一出台,便出现了"修宪论者",这与幕末日本和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后继起的"条约修改运动"十分相似。岸信介是战后初期"修宪论者"的典型代表。在他执政时期,虽然"修宪任务"未完成,但通过不断找寻"防卫力量"与宪法契合点的诸多努力,留给了后人一笔政治遗产,即在"南进论"指引下构筑海上防卫力量。从"吉田路线"为海上防卫力量复兴所做的准备,到岸信介执政时期的重建,再到池田内阁以后的传承,日本海上防卫力量经历了由复苏到强大的过程。结合今天日本的实际情况,可以认为战后日本海上防卫力量的重建是从岸信介政府以日美同盟为后盾与美国共享亚洲及太平洋海权开始的。  相似文献   

19.
解禁集体自卫权,意味着日本防卫政策发生重大调整。从"中美日因素"观点分析,日本鹰派政治家以积极和平主义为借口,试图修改宪法,摆脱"战后体制",使日本成为一个所谓的"正常国家",这是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在动因。为了迎合美国的亚太战略转变的需求,配合美国的军事行动,使日本成为一个可以行使武力并在军事领域协助美国发挥影响力的大国,这是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外在推力。中国的崛起导致以中美日博弈为核心的亚太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改变,日美两国共同把中国作为假想敌,遏制中国的发展,是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的结构原因。"中美日因素"反映了三国互动的现实,也反映了日本自主防卫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政治资金与自民党的兴衰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王振锁日本自民党自1955年成立军分裂,作为日本第一大党执政长达38年之久。在战后日本经济复兴和走向经济大国的进程中,作为执政党的自民党功不可没。但另一方面,战后几十年来,日本"金权政治"亦愈演愈烈。据有关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