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是学刊》2017,(1):34-42
与其他存在哲学家不同,卡尔·雅斯贝尔斯的死亡观并没有囿于关于死亡的总体的、存在概念的定义,而是直面死亡,探讨人对死亡的各种态度。围绕这些不同态度,他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人之中死亡所无法摧毁的可能根据,即生存的自由这一人的不死的可能性根据。雅斯贝尔斯把死亡界定为人的存在无可逃避的边缘境况,并揭示了人面对死亡所能采取的两种态度:第一,可以把死亡体验为灰飞烟灭、化为乌有,从而把死亡当作虚妄的终结来了结;第二,可以把死亡体验为超然于生与死的东西,从而把死亡当作借以体验无制约的东西的契机。最终,对死亡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每个人对死亡抱有怎样的意识,采取怎样的态度。作为单纯的此在,我们必然会死,但是,作为意识到自身自由的生存,我们绝不会死。  相似文献   

2.
死亡商人     
李螈螈 《东西南北》2014,(15):58-59
对大多数人而言,军火商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一直被笼罩于迷雾之中——他们穿梭于各国之间,行走在枪林弹雨之中,干的是刀尖舔血的营生。这是一份颇具刺激和诱惑的工作。近日,美国联邦检察院宣布正式起诉中国商人李方伟,称其涉嫌违反制裁法规,利用空壳公司进入美国金融系统和他名下遭美国制裁的8家公司。这些公司涉嫌为伊朗政府采购导弹零部件。美国联邦调查局还悬赏高达500万美元,希望有人能提供线索,以帮助逮捕李方伟或证明其有罪.  相似文献   

3.
死亡陷井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不知你救了多少伤员;如今,不知你又吞蚀了多少条性命。麻醉品,作为药物你给人类带来福音;变为毒品,你便是犯罪、暴力、死亡、社会道德沦丧的同义词。吸毒者自以为借助它上了天堂,实则一步步走向地狱。  相似文献   

4.
死亡公路     
李佳蔚 《东西南北》2012,(13):43-45
同一条公路,既带来了交通的便利与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无法遏制并仍在蔓延的死亡。 “经济大动脉”的美誉,“死亡公路”的恶名,属于同一条路。贵毕公路,始于2001年通车,是一条仝封闭的高等级公路,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起于贵阳,止于毕节。在没有铁路、没有机场、没有水运的情况下,这条路承担了贵毕地区800万人口的往来出行,肩负着“振兴黔西北交通重任”。  相似文献   

5.
稍懂人事的人都知道每个活着的人都免不了死亡,人从出生的那刻起就面临死亡的威胁,随着岁月流逝,死亡的阴影越来越近,从这个意文上说,每个正常人都能预知死亡。死亡给人带来的恐惧和不安就好比一个孤怜怜的孩子置身于漆黑一团的屋子里。为了揭开死亡这层神秘的面纱,于是就产生了诸如尽情领略大自然的美妙及宇宙法则的艺术家、诗人,探索宇宙奥秘和规律的哲学家、科学家。但社会上占人数更分的是民失低于;他门每时每刻都要面临突如真采的死亡的图协,在死〔这个自然养中最神秘莫测天最难以确定的颜脑面就,茫然无措的人渐渐由得理想信…  相似文献   

6.
死亡墓碑石     
焦松林 《东西南北》2009,(10):62-63
多斯最近回到多塞特郡来探亲。他刚为卧病在床的父亲洗了把凉水澡之后,忽然接到了弟弟亨特的电话。亨特是个浪荡子,上大学一年级逃学结婚,将父亲气得差点吐血,好不容易找到份工作后,又与妻子离婚,不知去向。父亲卧床不起,很大程度上是亨特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死亡学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关于死亡学的研究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展开。死亡问题成为人类医学、哲学、伦理学、人类学、教育学、社会学、宗教学等诸多学科普遍探索的问题,也成为立法和公共政策开始关注的对象。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一死亡学(thanatology源自希腊文thanatos即“死亡”一词)正在形成中。美国已出版名为《生死学》和《死》的特殊杂志,西德则实施了“死的准备教育”,出版了教科书。日本也在定期举办“生和死问题研讨会”。日本朝日文化中心编制、由专家讲解的《死前的准备教育》录音带和教科书,引起公众强烈反应。专业化的书籍如《学习快要死亡的经验》、《生与死的思考》、《人的临终图卷》等十分畅销。与此同时,生命科学的政策咨询与立法也为政府首脑所重视。美国和法国都成立了总统委员会来专门处理有关生与死的社会控制问题。法国总统密特朗亲任由36名哲学、宗教学、伦理学、生物学和医学专家组成的《国家生命和健康科学伦理学顾问委员会》的主席,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在西方,父母带即将成年的子女  相似文献   

8.
关于死亡学     
《社会》1992,(2)
当前,死亡问题已成为人类医学、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普遍探索的问题,也已成为立法和公共政策开始关注的对象。1.社会的老龄化要求提高生命质量。优生学不限于生育的选择,更要着手解决“优死”这一全新课题。2.人口膨胀和城市化的不可逆性,使交通事故和非正常死亡成为常态下非正常死亡的主要方面。家庭人口核心化和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化,使家庭在遭受非正常死亡和  相似文献   

9.
10.
“死亡”不是一般价值物的灭失,而是生命的丧失。生命价值如何计算,不仅在于它是一种抽象的、精神上的东西,而且涉及到伦理道德诸方面的问题。又因为人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止于死亡,被害人既已死亡,也就无损害赔偿请求权,故“死亡”本身无损害赔偿的余地。因此,实务上所探讨的损害赔偿的范围不包括“死亡”本身;死亡赔偿请求权主体,也只能是死者以外的第三人。死亡赔偿的理论基础,立法例上有继承丧失说和抚养丧失说。但是把死亡赔偿的基础无论是解释为继承丧失说,还是抚养丧失说,都会出现难以自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需要另辟蹊径。人的价值学说,可以作为死亡赔偿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小说的死亡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夫卡小说的死亡意识祖国颂人以生命的形式来到这个世界上,构成了一种现实的存在,当人的生命降临尘世,一切都可能是不确定的,一切都有着千万种选择。然而死亡却是确定了的,它是生命的孪生姐妹,它是唯一不需要生命的努力而必要达到的客观存在。舍勒说得好:“每个生...  相似文献   

12.
论儒家的死亡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 《学术交流》2007,(2):18-20
儒家以三种方式实现对死亡的超越:其一,通过子孙、家族的嗣续来实现,是一种大众的、肯定生命留存的方式;其二,通过重生安死来达到一种境界,于生活日用中来展现和获得;其三,通过对“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追求来实现,是较难实现的精英价值选择和死亡超越。这三者都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认同。  相似文献   

13.
杜品 《学习与探索》2020,(12):33-40
戊戌维新失败流亡日本期间,梁启超在明治日本武士道思潮的刺激下,综合佛教、儒家、墨家思想以及近代生物学、进化论的观点,形成了以"死之责任"为核心的死亡价值观。这一价值观的主要内涵是"死之责任"是个体的道德责任,是个体为人群进化所负之责任,是国民对国家所负之责任。以"死之责任"为核心的死亡价值观表现了梁启超强烈的爱国强国情怀,具有积极的思想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当前加强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亦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同时,分析探讨梁启超的死亡价值观对于系统深入地掌握他的整个思想体系,全面地评价梁启超其人也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贞观七年腊月太宗视察朝廷大狱,那里有390名被判处死刑的囚犯等待批准,执行死刑。太宗历来不主张严刑酷法,而是务求宽简。他对死刑的审核极为慎重,规定要实行三复奏,向皇帝报告三次,反复核实,务求不冤杀一个好人。后来,他觉得三复奏还不够,规定了五复奏并且前三次和后两次复奏之间必须有时间间隔。这些关在监狱里的死囚,都是经过了三复奏和五复奏程序,实际上都是情无可原,罪无可恕,死无可冤的人。  相似文献   

15.
正房地产行业的红利消失后,厄运开始逐一降落到个体身上。刚刚进入2016年,浙江金华市广天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方锦华便用自杀的方式,完成了解脱。生前,方锦华是金华市著名企业家,开发了10个楼盘,一度家财万贯、受人敬仰;死去时,他留下了5.2亿元的债务,公司被冻结的10个账户里,总共只有230万元。在生命的最后8个月中,方锦华一直在与两条锁链搏斗,一条是从繁华走向落寞的房地产市场,一条是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6.
谭元亨  吴良生 《创新》2015,9(3):56-61
广州南石头大屠杀是日军在细菌战中杀害无辜难民最多的屠杀,远远超过十万人,比1942年同时发生在东亚的巴登死亡行军及泰缅死亡铁路两次大屠杀的数量还要多,是最为严重的理性杀人。这一违反国际公约的反人类罪行,迄今未能得到最后的清算,凭借目前的相关证据,包括可找回的用瓦罂装上运到增城的尸骨,应当在邓岗斜的"万人坑"上建立一个"南石头大屠杀"纪念馆,以铭记南石头大屠杀事件和悼念遇难者。  相似文献   

17.
走向死亡 谁说了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的这句隽永诗自从发表以来,就一直是众多读者的理想人生追求目标。然而,如夏花之绚烂的生不易,如秋叶之静美的死尤难,因为生命的辉煌可以通过自身的主观努力正大光明合理合法地实现;而死之愉悦却暂还不能由自己随心所欲地选择。纵观茫茫人海、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文化中对死亡的抗拒正在随时间不断增长。抗衰老药剂、整形外科手术和肉毒杆菌疗法的兴起证明着人们对于衰老的抗拒。由丧葬承办人在灵堂内对尸体进行化妆和防腐处理在美国的流行同美国文化中对死亡的抗拒不无关系。概言之 ,在美国 ,衰老、死亡和被埋葬的人之中很少有没经过任何化学“复原”的。在我们评价以下三本关于死亡的心理层面的著作时 ,必须记住的是令美国从神圣走向世俗的唯物主义的兴起。老年人无法从一个贬低老年人价值的文化中脱身。对死亡的抗拒常常伴随着世俗化的出现。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曾将美国称做“否认死亡的社…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哀伤服务目前还是为大家所不熟悉的新名词。然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哀伤服务借助发达的社会工作体系,已经形成了相当的服务规模,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越来越高,哀伤服务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李雁程 《东西南北》2011,(17):54-56
这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一已死亡的亿万富翁;这也是一次沉重的调查——他们都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寿终正寝。从2003年1月22日,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海鑫钢铁集团董事长李海仓被昔日的“发小”用猎枪杀死在自己办公室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