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现在,不少干部因作风和腐败问题,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社会公众拍手称快。但也有少数人为其喊冤,觉得有些干部是为情势所迫,臣服于环境,迷失了自我,放任自流直至腐化堕落,是不良政治生态的牺牲品。诚然,环境能够影响人,但人也能够影响环境。就政治生态而言,每个干部又都是这个生态环境的一部分。身处不良政治生态中,你被生态改变,这个生态就会  相似文献   

2.
声音     
《东西南北》2011,(3):8-8
幸福 大钱是生产资料,小钱是生活资料,想吃肉就吃肉,就是幸福;人类的很多痛苦都跟时间不自上有关,睡觉睡到自然醒,时间自我支配,就是幸福;角色和身份常让人不舒服,假如你不介意自己的角色和周围人对你的评价,而是有自己的是非标准,那么你就幸福了。  相似文献   

3.
藏碟     
《东西南北》2008,(11):75-75
关于信仰所谓的信仰,就是任何你相信的,并且打算一直相信,并愿意在别人不屑它的时候站出来适当维护一下的那个东西。即便它实在不够华丽让你喧之于口,也请默不作声地放在心里。毕竟,那是你的信仰。《电影人生》导演:弗兰克·达拉伯恩特主演:吉姆·凯瑞中国有主旋律,美国也不例外,这部影片就是典型的主旋律影片,只不过两者之间的旋律不一样而已。中国是和谐社会,美国是自由情结。  相似文献   

4.
微言大义     
正成功就是1%的灵感加99%的远离手机。所有的社交软件都始于约会,兴于炫耀,衰于代购。结局,和你想得不一样的叫生活,和你想得一样的叫童话。成熟不过是善于隐藏,沧桑不过是无泪有伤。授人以渔,很快你就没了利用价值;授人以鱼,别人吃完了就会来哭着求你。  相似文献   

5.
花田喜事     
以一个漂亮得让人生妒的姿态迎接这个春天,一扫冬的沉闷;尽情绽放,让自己再活泼一点,俏丽一点,妩媚一点,风骚一点……无论怎样都不过分,因为你是春的使者,因为你有花的姿态。  相似文献   

6.
陈彤 《东西南北》2009,(5):24-25
如果有一天,你的未婚夫对你说:“我已经征得以前女友的同意,她说可以接受我和你结婚,但是你必须同意我和她继续来往,并且每年有一个固定假期和她一起度过。你愿意吗?”你会怎么样?也许你会说,我会给他一记耳光。慢一点,假如这个男人是比尔·盖茨呢?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爱安·温布莱德,但是因为母亲反对,他不得不放弃娶她的计划。  相似文献   

7.
我最想对李亚鹏说的句话是“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可是不择手段地到处泡妞就是你的不对了。”不得不承认,长着一张猪腰子脸、双三角眼的李亚鹏在泡妞上绝对有一手,不然就凭他那模样,连我都比他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话俗理不俗.你我都多多少少知道其中诀窍过分拒绝和异性相处.不仅要怀疑他的脑筋究竟是长了绿霉还是白斑.更可能妨碍职场角色的扮演,失去默契合作的好果实不过这句话只说了事情的一面,还有另一面担忧有时候男人女人隔阂起来真像是一个来自火星一个来自金星.对很多事物的看法普遍有分歧,弄不好就貌合神离或干脆分道扬镰.岂不是反而累了彼此而且,男女交往、交流中总有颇多“灰色敏感地带”.两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条松紧绳.可松可紧,其中分寸颇难拿捏,外人的眼睛和嘴巴也颇难掌握本期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为了统一,此篇的四个故事都以女性为主角,但对男性读者来说,也很容易触类旁通,因为就是男主角嘛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开始为自己的日子奔波忙碌时,我们父母的容颜已苍老,他们的皱纹越来越深,他们的白发越来越多,他们的思维不再敏捷,他们的行动不再灵活。他们已不复是当年优雅睿智的青年才俊。而是需要呵护的老小孩!你的一点关心,你每一个关爱的细节都是你对父母的一份孝心。有时我们会很急燥,有时我们会对父母的想法很不理解……,这时,你只要想一想从前,想一想父母是怎样的"含辛茹苦",我们就会什么都可以去做,包括放慢你对他们说话的语速。请用他们当初教你说话时一样的耐心,慢慢地告诉他们你所有的故事和心情……  相似文献   

10.
量化自己     
《东西南北》2012,(21):77-77
好长一段时间以来,拖延症都是一个热门话题。但如果真有一个机器,或者有这么一个小程序.就跟断点续传似地,把我们所有拖延的时间都分秒记录下来了,结果多半还是会让你羞愤难当。 在眼下这个一切都可数据化的时代,“量化工具”已经随处可见了。  相似文献   

11.
30年后,谁来给你养老?理财最需要注意的三大因素:第一是本金;第二是时间;第三是报酬率。时间越长,在相同的报酬率和本金的情况下,可能获利越大。在你的养老计划中,时间就是财富,就是获利空间。现在,如果你今天超过30岁,你很有必要开始准备养老金了。  相似文献   

12.
<正>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事物(包括自然、理想或主义)的极度推崇和信服,并把它视为终极价值以作为自己精神寄托和行为准则的一种精神活动。信仰属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范畴。信仰是灵魂,信仰是生命。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民族;没有信仰的国家,是一个没有凝聚力的国家。我同意一个学者的说法:具有政治信仰的人,是骨干分子;具有宗教信仰的人,是稳定分子;没有任何信仰的人,会成为暴徒。人是不能没有信仰的。一个人没有信仰,他就没有  相似文献   

13.
声音     
《东西南北》2011,(13):9-9
我妈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所以我跟我妹走遍世界,我俩都不买房,就觉得很幸福。我妈说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生活有诗和远方。我和我妹妹深受这教育。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适合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越是年长,越能体会我妈的话。  相似文献   

14.
雷晓宇 《东西南北》2011,(15):42-43
创业其实就是把你置身野外,周围都是一群狼,你饿得三天都没吃饭了,你说老子是亿万富翁,不弄点海参鲍鱼我就不吃,这时候旁边爬出一只老鼠来,你快饿死了,就它了,生吞活剥。这就是一个创业人必须有的素质,你没这点素质就别创业。  相似文献   

15.
正一吨旧手机中包含的贵金属含量要远远高于同等重量的矿石。人人都是"微矿主"人一生中会拥有多少部手机?鉴于如今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11个月就要更新换代旧手机,这个问题实在难以回答。那你知道你的旧手机会遇到什么情况吗?这个问题似乎更难回答。其实我们应该多关注一下被我们淘汰掉的手机、电脑、电视,因为最新的报告显示,这些被淘汰掉的电子产品简直就是一个"金矿",人人都是"微矿主"。  相似文献   

16.
就罗伊·哈罗德来说,给人的印象是文笔华丽,读过他的名著《凯恩斯传》的人都为凯恩斯有这样一位文笔出众的高足而赞叹不已。可是如果你对他的生平有所了解,你就会知道他的母亲是既会写小说又会画肖像画的才女,他从孩提时代起就受到家庭文学艺术气氛的熏陶。母亲给他的幼学启蒙不是儿童读物,一开始就是莎士比亚和雪莱的作品。他晚年曾说过大体意思是:如果你想要  相似文献   

17.
于青 《东西南北》2013,(9):46-47
打车到底有多难?难就难在“现在打车,你都不好意思说,师傅我要去哪儿,你得先问师傅您去哪儿”。如何应付的哥拒载?有人支招:先上车再说我要去哪儿,不去就投诉。可的哥很聪明:什么?你说什么?火车站?火车站在哪儿?我不知道怎么走。  相似文献   

18.
别去碰它     
黄小平 《东西南北》2008,(12):27-27
如果你冲着诱惑而去,那么不管你离诱惑有多远,都是危险的。有这样一道游戏题:悬崖边有一块金子,你开车去取,车停在离悬崖多远的地方更安全呢?答案有三个供你选择,一是3米,二是1米,三是0.5米。我想,很多人都会选择"3米"这个答案,以为离悬崖远一点会更安全。但正确的答案是:不要开车去取。  相似文献   

19.
宋石男 《东西南北》2011,(13):45-45
国企利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你到街上随便拉住一个行人问,而他又不是国企员工的话,他多半会奇怪地看你一眼,说,“有病啊,国企利润跟我有啥关系?”然而,这个问题并不荒谬,国企利润跟我们有着深刻的关系,任何国企的亏损或者利润的分配不当,都意味着国民公共利益的受损,就像任何一小块泥土被海浪卷走,海岸都会塌陷一点。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宗教对话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由对终极者的信仰所激发,以之为核心又与之相适应的情感体验、思想观念、行为活动和组织制度的象征体系。姑且不论实际存在的种种宗教作为人间的体系,有以次终极为终极而沦为准宗教或伪宗教的可能,有背离自身的信仰核心或与之不相适应而“世俗化”甚至“伪滥”腐化的可能。仅就其符合上述宗教定义的情况而言,任何宗教顶多也就是带有人的种种局限性的象征体系,它可以部分地表达,但不能完全地表达信仰对象,它与信仰核心的适应只是相对的,它是不能也不应该与它所象征的对象或其信仰对象相等同的。任何宗教总要以其信仰对象为绝对,但它绝不应该以自身为绝对,因为象征体系并不是被象征者。如果说被象征者或绝对者是唯一的,那么象征者或相对者就一定是多样的,因为内在无限丰富的绝对者需要外在无限丰富的相对者来表现。所以结论只能是:第一,实际存在着的各宗教都不能自视为绝对;第二,宗教的多元状态是正常的;第三,非绝对的各宗教当然就是可以相互比较、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是应该彼此开放并对其他思想开放的。而所有这些的前提,就是认识到宗教的象征性和与之相连的相对性。由于宗教在文化中所处的根本地位,在文化对话中,宗教对话显然带有根本的性质;由于宗教冲突与族际国际冲突的关联,在今日世界上,宗教对话已日益具有紧迫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普通信众对自己的宗教信条的象征性质的忽略而造成的执着或狂热,会形成妨碍宗教对话的基础深厚的重大障碍,这就对理论思考,不论是宗教界还是学术界的理论思考,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