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地区不平衡发展问题由来已久并不断扩大,已成为影响国家地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以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为基础,基于静态指标角度、多重视域分析我国区域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差异,对中、东、西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城乡居民收入、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地质灾害分布、区域基础设施水平、人口教育水平与科技创新力六个方面的不平衡问题进行量化并对比分析,发现三大区域之间不平衡发展的现象仍较为突出,未来应合理控制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关键是将"区域间协同互补"与"区域内自我提升"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很大.我国铁路、公路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十分密切,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铁路、公路的空间分布差异极其吻合.为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政府应该大力加强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如何走出人力资源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水平落后,人力资源匮乏,人才大量流失是当前制约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最大瓶颈,而导致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和人力资源匮乏、人才流失的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因此,使西部地区摆脱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困境,从而使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成功的最关键措施在于改革中国现行户籍制度,允许国内公民自由迁居,人口自由流动。这一措施的重大意义在于:1、能有效的解决因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劳动价值不公平和国民收入及生活水平两极分化的问题。2、有利于国内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的平衡发展,教育公平和人力资源的更有效开发。3、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分布两极分化的问题,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平衡发展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区域差异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助R统计软件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数据作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同时也发现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的主要动因来自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为使我国高等教育协调、均衡发展.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优先发展教育,加大西部高等教育投入,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扩大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提高中西部地区城市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能力、开放能力、学习能力、技术能力明显低于东部,西部地区能力结构均衡性明显弱于东部地区.市场化进程缓慢,FDI聚集弱,制度供给不均衡,地方政府过度竞争,政府的科技投入、教育资源供给是西部能力弱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力建设是政府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西部的能力建设重点是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增加西部制度供给、加大西部科技投入和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受到区域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引导,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经济发展的梯度差,使得高等教育资源各要素的经济属性明显,非均衡性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分析高教资源要素在三大区域分布特点,提出高教资源合理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三次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方面比较分析了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存在的区域经济差距.高校具有人才、科技聚集优势,根据西部高校的现况,指出西部高校必须要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加快改革的步伐,并提出了几点西部高校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不仅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而且同一地带的不同省市区之间,甚至同一省市区的不同地域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电信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非常强的联系,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对电信业会有不同的要求。为明确区域电信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区域电信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状况,基于电信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理论以及东、中、西部电信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结合国际比较,对东、中、西部电信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关系进行了研究,就"十二五"期间东、中、西部电信业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东西部区域工业化差异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部①区域工业化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其原因主要是东西部产业结构、交通设施、政策支持、资金状况、对外开放度以及科教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西部地区要缩小与东部区域工业化的差距,必需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多渠道吸收和积累资金,大力倡导绿色技术和清洁生产,并且高度重视科技与教育,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0.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观。基于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省域经济、县域经济存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探讨其与相应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认为区域社会经济差异直接影响到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缩小地区的经济差异将会对实现地区乃至全国的教育均衡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技术进步逐渐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高校科技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它必然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文章在选择适当计量模型的基础上,就辽宁省高校科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科技进步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高校的研发支出效率远高于其他科研机构的平均水平,高校科技对地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应加大对高等院校科技投入,提高研发投入效率,以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离不开高等教育、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教育推动经济、科技发展,以经济支撑教育、发展科技,以科技促进教育和经济发展,使三者之间协调互动发展,是加快江西发展的有效之路。通过实证研究,对1999—2009年江西省的普通高等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利用SPSSl7.0软件对1999—2009年江西高等教育与江西区域经济、区域科技的各项指标进一元回归分析和曲线估计,最后为江西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区域科技的发展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区域科技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区域科技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2002年中国各地区科技发展情况的最新数据,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和因子分析模型对各地区科技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的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PCA-SE-DEA理论的组合模型,对其科技创新效率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影响其发展进程的要素体系,并重点对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收敛检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成因.同时,基于C-D生产函数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因素在长江经济带当中的关联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目前未能达到我国平均水准;位于长江边缘地带的各省市在科技创新效率方面呈现出地区差异性,并且这一差异呈现扩大态势;在影响成因当中,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影响最大,科技投资、科技输出以及科技环境对于地区经济的良好发展尤为关键.因此,长江经济带需要整体调整和规划,构建协调机制,形成流域整体创新创业的良好运作系统,全方位提升科技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和计算我国各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发现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区域差异较大。从整体上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科技金融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严重依赖财政支出。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区域科技金融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更多地取决于当地的科技基础。为此,发展科技金融首先需要增强科技实力,明确界定财政科技投入在科技金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优化林业产业,发展现代林业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中国林业面临的基本问题。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区域林业经济进行建模、仿真与调控研究。以黑龙江省南岔区(局)林业经济系统为例,在分析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林业经济系统SD模型,并且对总体模型进行历史检验与仿真分析。通过调整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有重要影响的政策性参数,并利用其参数的不同组合,规划模拟南岔区(局)经济发展的多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模型中政策变量的可行性变动影响,当“政府林业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林业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和“投资比例”,同时增加1%时,系统达到相对最优状态,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后根据结果提出了提升林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对沈阳市科技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采用相关分析与大连市作横向比较,结果表明:沈阳市科技与其他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关联程度普遍偏低,科技发展仍然没有能够与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环境四个方面很好地协调起来,尤其是科技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理论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区域为着眼点 ,主要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来探索区域经济发展与变化的规律 ,也就是探索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规律。区域经济理论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相似文献   

19.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对人口系统的支撑之上的,关键是要保持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并维持资源、环境对人口发展的持续支撑。基于此,该文采用全国各省的横截面数据,建立包括人口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资源环境子系统和科技制度子系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并选取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人口安全对策:人口安全的公平建设;人口安全的文化建设;人口安全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是上海市在实践科教兴市主战略过程中探索出来的、适合科教发达的特大和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城区经济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有效地实现了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布局、社会功能拓展的有机融合,为科教兴市、增强城区自主创新活力开辟了新的道路,适时对其进行理论总结,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