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世界文学的视野上,花园意象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红楼梦>文本中有完整的花园描写,<红楼梦>中的花园和人物性格及故事情节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浸润着儒释道多家的思想观念,承继并升华了中国文学的传统意象,表达了人类渴望生活美好、环境和谐的愿望,反映着人类对女性的亲近和对大地的崇敬,映照着人类解决天人关系不懈努力的脚步.  相似文献   

2.
歌剧<图兰多特>是西方人心目中东方古国的文化体现.本文通过对普契尼<图兰多特>的故事内容、背景以及具有东方情调的江苏民歌<茉莉花>音乐素材的应用来分析经典歌剧<图兰多特>对东西方音乐文化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体现国际文化相互交融,跨越民族的审美改变着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3.
中国咏物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咏花卉诗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大类.<诗经>作为歌咏花卉的源头,以花卉这一题材作比起兴,使其作为一种描写对象,真正进入了文学审美视域.而其后的<楚辞>以巨大的飞跃,使花卉真正走向了人格象征的丰富的意象世界,成为百代不衰的象征中国文人精神品德和心灵世界的重要意象.<诗经>和<楚辞>在中国花卉诗词的发展史上有着彪炳千秋的历史文化功绩.  相似文献   

4.
<庄子>中有不少关于鱼及其相关意象--水、鸟和渔者的故事,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建构,庄子表达了他对于人类社会伦理、政治的基本立场,以及对生命和精神世界之终极意义的特殊理解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5.
三国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它的兵家文化.<孙子兵法>为春秋末年齐人孙武所著的中国兵书经典,曹操是传世诸注家首席.曹操注简明扼要,是研习<孙子兵法>的钥匙.曹操又是取得很大成功的实践家.他身体力行,至老不倦,从"名微而众寡"起步,逐渐统一北方,为缔造三国时代的魏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即使他所遭到的赤壁之战等败绩,也可作为反面永鉴.总而言之,曹操对<孙子兵法>的注解和正反两方面的实践,都是值得人类珍视的三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西藏度亡经>对亡灵切合人性的理解、指导,是整个20世纪20年代西方世界对藏传佛教发生兴趣的原因.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讨论该题目:(一)西方基督教死亡问题的回答中发展出了不可克服的张力;(二)<度亡经>对死亡的理解;(三)<度亡经>对死者灵魂的引导的仁爱慈悲,它帮助人类更为深刻地省察灵魂的奥秘.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基督教生死观的内在张力,为<西藏度亡经>在西方精神世界的拓展提供了契机.从某种意义而言.<度亡经>在西方的流行表明西方人开始接受人类其它时间体验形式.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伤逝>受到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个作品从艺术手法到思想内涵都和易卜生的<群鬼>有着耐人寻味的可比性.这两部作品都是通过婚姻家庭题材反映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作品,鲁迅和易卜生不约而同地将笔触深入到问题背后.探寻其文化根源,两部作品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伤逝>可以回溯到唐代元稹<遣悲怀>及<莺莺传>,<群鬼>则涵盖了欧洲文化内部诸般的对抗冲突.鲁迅和易卜生各自通过作品对本民族的文化进行深刻而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预言是人类凭借自身的经验与已有的认识能力,对将要出现的现象和将要发生的事件做出合理的预计、判断,是基于一定的认识能力上的思维活动.<左传>一书记载了大量人事预言材料,可以分为:行为预言、言语预言和神态预言三类.<左传>中的人事预言体现出了独特的预言依据和思维逻辑,包含了许多历史和人生经验的总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左传>人事预言的内容、特点是由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所决定,在人类思维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汶川大地震报道在美国大报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纽约时报>在寻找天灾中的人祸因素;<华盛顿邮报>在突显地震后的风险判断,并把这种风险判断延伸至美国加州;<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则向世界宣传汶川地震后的救灾情况.这些特色皆源自于环境新闻的相关理论.并为保护整体生态系统服务,有别于传统新闻报道里的人类中心主义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原始人灵魂观念是心身关系问题的史前史.弗雷泽的<金枝>对史前社会原始人灵魂观念做了具体描述和说明.灵魂观念是原始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与原始文化的许多具体概念紧密相关,表现了原始人期望认识自身和解释世界的强烈愿望.原始人的一些认识尽管是朴素的,但它为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边城》构建了一个有形的可视空间和心灵意义层面的无形的模态空间。在描写自然山水和人物时呈现出的和谐的"丫"或"三"型空间结构之有形空间中,浸透着作家有关人性、文明以及社会人生的悲剧意识,由此而展现出一个深层次的悲剧式的审美空间,并超越历史凝成永恒的审美理想和经典印象。  相似文献   

12.
《边城》的美洋溢着灵性之光。这是因为沈从文用童心观照世界,把自己的经验与翠翠的视角融为一体,写出了童心的纯粹。沈从文视童心为信仰和价值尺度,这在《边城》里通过以翠翠为核心的人物群体得到强调,彰显了童心所创造的奇迹。但是《边城》的美丽中隐含着人生无常,沈从文感受到了现代性的脚步正在进入古老的湘西。他意识到神的存在要依赖牧歌的环境,而这在现代社会难以得到保证,因而不免发出“美丽总使人忧愁”之叹。《边城》是二佬唱给翠翠听的情歌,也是人们探索人性和思考社会的一本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13.
《边城》道德思想的伦理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时代的语境下,对《边城》所构建的社会生活画卷做一次伦理学阐释,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通过《边城》人物伦理关系的描述以及道德心理的勾画,充分展示了特定时空中人际关系的本真和人物心理的纯美,这种本真与纯美正是今天人们追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之一,也是工农业生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牢固树立水利基础产业观念,了解和认识水资源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并研究、探讨解决途径,确保北仑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水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条件。水景观是自然景观当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水景观与具体的人、事等要素产生主客体互动而有了文化价值。水景观的文化价值就在于它对人的熏陶和启迪作用,并通过这种文化的作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水景观、欣赏水景观,进而体会到人水和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景观是由实体环境与文化意义交互作用而生发和演进的叙事系统。湘西边城通过命名、造景和解说等叙事策略关联沈从文的文学作品《边城》,实现景观的历史背景、文学幻景与旅游实景的叠合,以唤醒记忆的特殊方式凸显地域特色,进行文化传承、意义表达和价值重构。边城文化在景观制作、关联记忆、审美体验和景观认同等文景同构过程中得以重塑。湘西边城景观内涵经过历史、文学和现实生计等方式得以重新定义和解说,实现从民族传统小镇向现代特色旅游名镇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混沌之初"和"太一生水"之说可证明水存在于阴阳分割之前,是世界构成的原初要素。中国儒家把阴阳和五行确立为哲学的核心范畴,并以"易"的方式推演万物,水被列在八卦之内、五行中,以致被确立为万物之宗的本原地位,又进而把水的特质比附到人的品德上。这样,在儒家的观念中,水就具有了世界本原的哲学意义和比附道德的伦理学意义。作为世界本原,水是生命的母体和构成要素,并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心理文化基因;作为比附道德的喻体,它对应着人性善恶的两极,并对后代文学创作尤其是作品的主题走向具有潜移默化的分流作用。水之清浊的特征构成了诗歌中德之善恶的反向主题。  相似文献   

18.
《边城》的美学意蕴幽深丰盈,耐人寻味。作品不仅建构了一个由自然美、风俗美、人情人性美相融而成的恬和秀美的“边城世界”;还讲述了一个曲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并在其中注入了作者丰富多彩的生命体验。毋庸讳言,《边城》并非完美无缺,它的思想缺憾与作者所持的自由主义文学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概览七十年来域外学者有关《边城》研究的论文、论述,其兴奋的视阈可归纳为牧歌--中国人形象说、悲剧--命运说、象征--原形说三种类型。域外学者认为,一部《边城》是“人情风俗画卷”中的“完璧”,写出了“无垢纯真的中国人”的形象;“爱的神曲终成一曲让人忧伤的挽歌”;一部《边城》充满着复杂的象征意义,《边城》中的“‘死亡与再生’,是作为原型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精神的家园——解析《瓦尔登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尔登湖》被认为是梭罗的精神独立宣言,梭罗在其中探讨了人究竟应该如何生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文章认为他在《瓦尔登湖》所传达的超验主义思想与东方的佛教禅宗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认为人内在地具有精神完善的源泉,自然是宇宙精神的体现以及人的直觉在精神完善中具有重要作用。梭罗以其审美化的人生实践对艺术化的人生进行了深入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