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都塞是唯科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 ,他通过对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的“总问题”———人道主义的分析 ,以及对人道主义的理论定位和理论本性的揭示 ,论证了人道主义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历史时限 ,即人道主义只是青年马克思思考的“总问题” ;提出成熟的马克思思想 ,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的极端论断。 相似文献
2.
阿尔都塞的反人道主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3)
自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于三十年代初公开问世以来,特别是五十年代初以后,在西方出现了“复兴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思潮。这股思潮在六十年代以前可谓独占鳌头,但六十年代以后,西方又出现了另一股与此完全对立的反人道主义思潮,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便是法国“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在人们较多地注意西方的人道主义思潮的情况下,了解一下阿尔都塞的“反人道主义”理论,是很有意义的。为此本文根据阿尔都塞论著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陈文钢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9(2):42-46
“艺术色情学”强调艺术的形式和对艺术的感受力,是向人们逐渐散失的艺术感受力的厉声呼唤。艺术色情学与追求“审美解放”的马尔库塞的爱欲主张有相通之处。爱欲作为一种生命力基础,有着与审美共同的最终诉求:自由。美学理论与批评实践有意无意地被理论主义所笼罩,强调艺术感受力与艺术形式的“艺术色情学”是对其的纠枉,它强调“身心”合一,主张艺术向“身体一主体”回归。 相似文献
4.
徐彦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4):46-48
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的思想进程有一个从意识形态向马克思主义科学转换的“认识论上的断裂”。在“断裂”之前,马克思的思想属于人道主义理论的意识形态问题式;而在“断裂”之后,则属于“理论反人道主义”的科学问题式。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5.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炳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述评陈炳辉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理论的问题上,阿尔都塞最有影响的是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理论。阿尔都塞并没有系统地探讨国家问题,没有形成自己的系统的国家学说。他在早期著作中几乎没有谈到国家的问题,只是到后期才... 相似文献
6.
卞友江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
阿尔都塞早期围绕着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区别问题所展开的与当时各种形式马克思主义阵营的辩论,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历史问题的理论探讨.黑格尔的辩证法被阿尔都塞界定为表现因果观,而《资本论》以实践形式隐藏着的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彻底“改造”,即由表现因果观转向结构因果观或者“多元辩证法”.马克思辩证法区别于以黑格尔辩证法为基础的传统哲学之处在于,它将认识过程中的认识对象与现实对象作了根本性区分,否定了传统哲学所固有的各种“二元对立”模式,从而实现了一场认识论的根本转移,即从同一性到差异性,从“目的论”转向反“目的论”,从历时认识走向共时认识.历史由以往简单的线性脉络走向了复杂的不平衡发展脉络,任何认识都是建立在既与的复杂整体的特殊不平衡结构基础上的.阿尔都塞的不平衡性的结构因果观意在表明各种宏大历史的终结,其对认识过程的祛魅,意义不在于揭露了意识形态本身的虚假性,而在于表明了意识形态与人们复杂的日常生活的合二为一.尽管阿尔都塞对当时各种形式的人道主义潮流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判,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放弃历史“整体”而遁入虚无,差异或者不平衡性并非绝对性的,正是这种不平衡性构成了整体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7.
周文文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3):29-31
鉴于传统理性在西方哲学理念和社会实践中的疯狂和僭越 ,以现代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倡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理性运动 ,但这场运动却因非理性主义自身种种理论局限性的阻断而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8.
苏报案中章太炎、邹容分别被轻判的结果折射出晚清国家综合控制能力的薄弱。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由于近代租界的特殊性加之行政系统运行效率低下,致使清政府镇压性国家机器在苏报案中难以发挥“暴力机关冶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相对独立性、多样性,造成清政府与革命派在报刊舆论、法庭辩驳等意识形态领域呈现相互较量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判罚结果。 相似文献
9.
王庆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
评“五四”前期的反传统主义王庆安一五四前期反传统思想的根源五四前期反传统思想的根源应该从思想上和政治上去寻找。我认为,五四前期反传统思想作为一种文化思想革命运动,有思想和政治的深刻原因。中国人民受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思想的统治由来已久。封建统治者以... 相似文献
10.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2):81-84
本文主要通过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概念的梳理,分析意识形态的本质特性及其发挥作用的机制,论证意识形态的不可超越性,并利用阿尔都塞自己提出的"症候阅读法"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做深层剖析,指出他为了保卫马克思所采取的立场及其理论不足。 相似文献
11.
周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3):42-48
在阿尔都塞中期的思想体系中,意识形态作为科学的对立面出现。而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末的社会动荡之后,阿尔都塞渐渐转向在现实政治领域探讨对意识形态的超越,着重于对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自身结构的学理化解析。在意识形态断裂的前后不同阶段,作者对意识形态遮蔽性的批判和在此基础上对意识形态的超越始终处于辩证矛盾的关系中,具有作者所处时代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2.
鲁杰“多边主义”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边主义”理论是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新兴领域 ,鲁杰则是其主要代表人物。鲁杰的“多边主义”理论基本借鉴了国际制度理论对“国际制度”的概念界定 ,从学理上初步探讨了“多边主义”的内涵、特征及其表现形式等问题 ,并从多边国际制度的角度创造性地提出了“美国式霸权”的观点。有鉴于此 ,鲁杰的“多边主义”理论为国际关系和美国霸权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3.
阿尔都塞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科学主义的解释,并提出“认识论断裂”的学说来说明马克思早期思想和成熟期思想的差别,认为马克思思想经历了从人道主义意识形态向科学的转换。他以“认识论断裂”为立论基础,以此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试图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学说割裂了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思想之间的承接性,但其理论努力和探讨也提供给我们一种与众不同的对马克思历史理论的解释方法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韩旭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
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分析开始,揭示了其理论的重要方法论启示。那就是"直观的领域"、"无意识的领域"、"教育和学习的领域"的划分。它们分别适用直观与描述的方法;精神分析、无意识分析与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广义的解释学方法。三大领域及其方法相互联系、相互区别,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一启示对我们研究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十分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钱厚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73-77
“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文本结构及总问题存在着复杂的逻辑关联。意识形态是症候阅读的根源,它决定了文本的结构以及思想理论的总问题,所以,虽然文本结构是症候阅读的直接对象,但症候阅读的关键是要抓住潜藏着的总问题。对症候阅读的内在含义的分析也表明,症候阅读的实质就是总问题的阅读。 相似文献
17.
姬长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1-6,17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独树一帜,曾产生过巨大影响。近年来,学术界对其思想的研究日益聚焦在这一方面,并出现一大批理论成果。目前,国内对这一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理论渊源、内容、贡献和缺陷的认识等方面。阿尔都塞在诸多方面时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都进行了丰富和发展,甚至触及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机制问题,但其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初衰”并未真正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18.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独树一帜,也曾产生过巨大影响。近年来,学术界对阿尔都塞的研究也日益聚焦于此。从目前来看,人们不仅探讨了这一理论的思想渊源和主要内容,而且也对其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中肯评价。尽管阿尔都塞在诸多方面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领域,甚至触及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机制问题,但其保卫马克思的"初衷"并未真正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19.
袁玲红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32-134
哈耶克的“真个人主义理论”反对借集体之名行个人利益之实的“整体主义”,批判借个人理性能够对社会进程做有意识的控制和指导的“伪个人主义”。它得出的结论是“要求对所有的强制性权力或一切排他性权力都施以严格的限制”。我们既要看到真个人主义对社会有机体造成的危害;同时也要看到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催人反思极权社会扼杀人的生命力和自由权利的社会弊端,思考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48-55
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中通过总问题作为逻辑起点将马克思分为青年时期马克思和成熟时期马克思,引起了广泛反响。虽然阿尔都塞的分期理论对明晰不同阶段马克思思想特点是具有理论意义的,但是再从提上陷入了无法自洽的逻辑迷阵。笔者认为,对马克思分期的理论,遮蔽了马克思首先作为一个自然人,有其自身精神成长连贯性这一基本事实,对于理解马克思自身的理论成长并不适宜。通过对阿尔都塞理论的反思,借助《荷马史诗》的比附手法。澄清对马克思思想发展的理解遮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