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高等教育办学的根本问题。教育是为政治,经济和为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技术服务的。任何社会的统治阶级总是要用自己的教育思想去培养和影响青年一代,使青年成为本阶级的接班人,以巩固其社会制度。社会主义中国的高等教育就是要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是由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为此,必须保证党对高校的领导地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教学活动中的首要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大学区别于资本主义大学的重要标志。我们在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  相似文献   

2.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贯穿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全过程并起主导作用的基本规律。掌握并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规律,始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二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回答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要性;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决定的,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自媒体因其平民化、交互强、传播快等特点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新渠道,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拓展了新平台。同时,由于其传播信息内容良莠不齐等特点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也带来了挑战。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文化知识传承发展的重要阵地,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自媒体环境下,通过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自媒体队伍,鼓励师生应用自媒体,加强自媒体平台建设等措施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发展先进文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有本质的必然联系。在当代中国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 ,才是真正的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必将指引着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校园文化是我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进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持久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正确处理好整合与包容、继承与创新、统一意志与学术自由的关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涵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当前高校校园面临文化取向多元化、价值观多样化、信息传播方式广泛化的冲击,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师生行为,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培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感情,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批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必须重视培养青年大学生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奠基作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和伟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必须重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的发展作用。坚持和巩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的指导地位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重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主阵地和思想库的创新与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地.为使我党永不变色,使未来的接班人都能成为"三个代表"的模范,作为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坚持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机制;坚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青年领导人才队伍;坚持做好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现实的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因此,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从主体的角度看,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各类主体中的指导地位。各级执政骨干、社会知识精英、宣传文化工作者和普通大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体。离开这种主体塑造,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问题都不可能很好解决。首先,执政骨干必须发挥率先引导和榜样示范作用。其次,知识精英要坚守自己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再次,宣传文化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给以准确诠释和有效传播。最后,普通大众要增强对马克思主义自觉认同和积极拥护。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文化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与概括。试着从哲学基石、政治立场和价值目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三维解读,是我们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我国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现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处于首要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批判精神、开放意识以及它鲜明的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将随着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及人们之间物质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伴随着新世纪和谐社会的建构,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亦具有了时代的气息和内容。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及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因素决定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指导地位,需要协调处理好继承与发展、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思想观念多样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与具体表现形式等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我国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即主流意识形态正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必须加强理论武装和理论研究与创新,加强阵地建设,尤其要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以巩固和确保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从而为先进文化的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的持续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前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遭遇了挑战。历史经验证明,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确保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吸取国内外政治风波的教训,始终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于进一步强化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提高其理论创新的能力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等都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不利现状的深层次原因是教材内容、体系结构单一,理论严重脱离实际,教学手段缺乏灵活性,教学改革力度不够,政府及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激励保障不足等.增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中的指导地位、营造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发展的氛围、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等是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其根本指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从矛盾的视角观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和唯物史观,坚持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两类社会矛盾学说,在不断化解矛盾的持续实践过程中构建和谐社会。其意义在于辨明大是大非,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坚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指导地位的需要,是社会转型期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需要,也是培育和弘扬当代大学精神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应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心环节来创新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实效性,以大学精神为引领,创建和谐校园文化,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基础的工作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高等学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必须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保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学校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乡村文化的价值重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向指导,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这是乡村文化未来的发展走向和价值归依.为此,必须以理论创新来强化整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威,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以人为本塑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文本权威,在乡村社会和农民的日常生活实践中重塑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权威.并同时要打造重塑乡村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