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天地》2015,(1):30-31
近日,一条父母写给女儿的“请假条”在年轻人的朋友圈里转发,数千网友边读边笑,但“笑着笑着眼眶就湿了”,要么潸然泪下,要么掩卷而泣,这是一个怎样的“请假条”呢——微博节选父亲对女儿的诉说“真不该怪你不给家里来电话”女儿,我们要告诉你一个重大决定,今年过年,我们要请假——我和你妈不跟你过年了!以前是你跟我们请假不回家,这一次,我们老两口也来造  相似文献   

2.
得知爸爸妈妈编辑出版了自己的文集,我为他们感到高兴的同时,作为女儿更是思绪万千,儿时的情景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的童年是和已年过古稀的姥姥姥爷、父母一起生活在北京礼士胡同。那时几乎是伴着父母不断地出差、开会、加班和午夜亮着的台灯度过的。当年,他们  相似文献   

3.
邹善人,是农业银行的一位退休干部。邹善人膝下无子,只有两个女儿,长女已出嫁,次女邹桂花仍在父母身边,已长成一个容貌俊美的姑娘,该是谈婚找郎君的年龄。邹善人夫妻想招一个上门女婿,一方面女儿女婿在身边可以照顾自己安度晚年,另一方面女儿女婿  相似文献   

4.
申国强 《社区》2012,(27):56-56
十年前,我和妻子到美国纽约去打拼,把年仅八岁的女儿留在国内,由我的父母来看护。 女儿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妻子思念女儿,就在放暑假时,借出差的机会,把女儿带到纽约来度假。女儿从上小学开始,各科学习成绩一直很差,我和妻子一直很内疚,认为这是我们长期不能和她生活在一起造成的。因此,到了纽约,我们也没有忘记提高她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5.
丁大华 《北京纪事》2014,(5):99-102
1967年秋,我和爱人结婚,不久便有了女儿。由于彼此工作很忙,我们俩便不得不扔下刚刚满月的女儿,分别奔赴河北和浙江各自的工作单位。仍在上班的父亲和体弱多病的母亲虽然都已满头白发,却毅然挑起帮助我们抚养孩子的重任。由于我俩工作异常忙碌,而父母的身体健康也每况愈下,我不得不想方设法把爱人调回北京工作。可谁知道,调工作的过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近乎一场噩梦。  相似文献   

6.
我女儿已考进交通大学,在高考期间的那段日子真是令人难忘。孩子紧张,父母也紧张,一家人的生活似乎都在围着她转:她要看书了,我们就不能看电视;她要背英语了,我们就不能说话;她要翻试卷复习了,邻居、朋友们不敢来串门。虽然这样,女儿的心境还是不好,学习效果不大,我们非常着急,不知父母该如何做好孩子们的后勤工作。记得临考还有一个月左右时间,我就和单位曾也是“家有考生”的同事谈起,结果大家七嘴八舌,互相交流,互相启示,倒学到了不少的经验。回家一试,果然不错,现把所谓的经验整理一下,供参考,想必能起到一点作用。高考期间,考生一定要做到三要: 要吃得好!要睡得好!要动得好!  相似文献   

7.
张教授在北京一家高校退休多年,衣食无忧,弟子成群,可是架不住惟一女儿的劝说,与老伴双双飞往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定居。几年不见,张教授看着女儿、女婿、外孙女及新居,真有一种知足感。一切安顿妥当后,女儿驾车专程找了一家毛利人风味的饭店,为父母接风洗尘。张教授与老伴还陶醉在这浓浓的亲情中,小车将二老送回驻地。女儿说:"为了让二老早点休息,我们也该回去了。"张教授一听立即愣在那里,感情这漂洋过海投奔女儿,就这样将我和你爸扔在这里啊?女儿笑道:妈,来到这儿,保你衣食无忧,从现在开始你就过上"共产主义"了。  相似文献   

8.
叶未央 《百姓生活》2014,(10):37-37
一天,7岁的女儿问我:"爸爸,奶奶的生日是哪一天?"我一愣,这时才意识到,我记得女儿和老婆的生日,竟然不记得母亲的生日。 每年,女儿生日的那天,我父母和岳父岳母都会从老家赶过来,和我们一起为女儿庆祝生日。我即便当天在外出差,也会想办法尽量赶回来陪女儿,不想错过她的每一个生日。  相似文献   

9.
丁继东 《今日南国》2014,(11):36-36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每每听到这句古谚,我总是会心一笑,近十年间我们兄妹三人带着父母走中国的经历又一次浮现眼前.如今的时代出行方便快捷,与孔子时不可同日而语,“孝”的形式也应有所变化,“父母在,共远游”,是时代赋予我尽孝的新选择. 自20世纪50年代父母结婚以来,我们一家五口在一起生活的时光不足六年.最初是父亲在部队带兵,与母亲两地分居,后来父亲离开部队回到母亲身边,但那时我们兄妹三个已分散于祖国各地.在2005年以前的记忆里,一家五口人的合影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我是父母最小的女儿,上有两个哥哥均已结婚,父母也都80多岁了。哥哥嫂嫂总是借口忙,很少回家看望父母。前几天他们突然来家要父母立遗嘱,要求父母把现住的房子由他们继承。父母听后心里很难受,吃不下睡不着,如果不按照他们的要求立遗嘱,怕他们今后不管,如果现在立遗嘱  相似文献   

11.
徐春林  李作明 《老友》2008,(7):46-49
一次是血管瘤引发脑出血,一次是因颅内压过高而成为植物人,几年内两度致命打击,是亲情扭转了这位舞蹈女孩的命运——最近,一个父母亲情两度战胜女儿不幸命运的故事在江西省修水县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2.
蒋书 《社区》2004,(5):56-57
女儿消失了1995年的一天,辽宁省本溪市的张德传17岁的女儿张园,一反平时从不在外面过夜的习惯,两日后才回家,还和关心她的父母顶嘴,暴怒下的张德传打了女儿。谁料一记耳光,彻底打碎了这个三口之家原本的平静。1995年5月8日,正读职高幼师的女儿张园突然离家出走了。张德传夫妇找  相似文献   

13.
NO.1与娘家父母相处的原则我们通常听说的待嫁期,是从恋爱中的男女首次拜见双方父母,到他们走入婚礼殿堂的那段时间。这通常也是理性至上的父母与沉醉在情感海洋里的女儿,关系最紧张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4.
1998年感恩节的前一天,女儿带我和老伴到美国俄亥俄大学的莱瑞(译音)教授家。驱车12小时,到达时,教授夫妇已等候在门口。我与莱瑞夫妇已经是第二次见面了。第一次是女儿生孩子后,他们远道来为我的小外孙祝福并赠送钱物。教授夫妇把我们迎进屋后,寒喧片刻,便引我们上楼,他们为我们安排的房间非常整洁干净。女儿三口一间,我和老伴一间。 莱瑞是俄亥俄大学的一名终身教授,年近花甲,身体清癯矍铄,喜欢长跑。教授夫妇有两个上大学的儿子,但都不住在家里,家中成年累月住着学生,多半是一时租不到房子或租不起房子的留学生。当年女儿女婿一下飞机就被老教授的妻子接到家里,等租到房子后才搬走。  相似文献   

15.
苏昌平 《老友》2008,(2):20-21
江西广丰县是我的祖籍,因父母在外,我已经十年没有回去了,对家乡很有些陌生。在女儿的期盼和老家姑姑、舅舅的热情邀请下,大年初二,我携妻女回到了久别的广丰老家。车入县城,映入眼界的是宽阔的马路和林立的高楼,尤其是恢弘壮观的月兔广场给我们极大的惊奇和震撼。来接我们的姑父张建国告诉我们,广丰经过几次  相似文献   

16.
母亲过世已经25年,可直到现在,和母亲最后一次“告别”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我的老家在东北辽宁。远在几千里之外谋生的我,当年一月工资几十元,膝下还有两个女儿,每回一次家,得举债半年。晚年的母亲知道我的困境,所以即使再想念也不肯露一点口风,唯恐儿女在回与不回之间犯难。1972年春节,我携妻子女儿回了一趟老家。那时父母双双都在,谁知走后不到两个月,父亲突发脑溢血谢世。相濡以沫几十年,父亲突然离世,母亲的悲苦寂寞可想而知。父亲走后,母亲一直在父亲的影子里苦撑残年。我预感百病缠身的母亲在世时间不会太多,一直想再回去看看,可那年…  相似文献   

17.
洪弋 《山西老年》2010,(2):48-48
友人家女儿跟公婆的关系搞得很僵,几近仇人。父母劝她:对老人,一定要尊敬。女儿头一扬:"他们不爱幼,我就不尊老!"这种"口气"似乎并非是友人女儿的"专利",在其他场合笔者也常常  相似文献   

18.
QQ卧底     
叶雷 《百姓生活》2008,(3):20-20
看着女儿渺渺一天比一天长大,一天比一天漂亮,天真率直的她,就更让我们做父母的担心了。我们所担心的,就是生怕她一时择友不慎,耽误了前程,毁了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19.
正我原是父母生命中的女儿,只因为我出嫁了,就成了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其实我们两家,门不当,户不对。他家是旧式人家,重男轻女。女儿虽宝贝,却不如男儿重要。女儿闺中待字,知书识礼就行。我家是新式人家,男女并重,女儿和男儿一般培养,婚姻自主,职业自主。而钱锺书家呢,他两个弟弟,婚姻都由父亲做主,职业也由父亲选择。钱锺书的父亲认为这个  相似文献   

20.
苏更生 《可乐》2010,(9):38-39
翻墙看电影 聂其璧出生于1900年。此前,父母已育有七儿三女,她是第十一个孩子,后有一幼弟。母亲曾纪芬是曾国藩的女儿,父亲聂缉桑是当时的上海道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