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工程硕士是专业学位,侧重于应用.本文从分析工程硕士的特点出发,提出了目前工程硕士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问题成为教育部门和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从工程硕士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分析如何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出从工程硕士生和招生单位两个角度作换位思考,改变单一、教奈的培养模式,寻找更为适合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内蒙古高校工程硕士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诸环节进行调研,了解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在内蒙古高校的进展情况,发现这些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即工程硕士不同于工学硕士 ,具有“工程”特色 ;改草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 ,构建适合工程硕士的教学框架 ;严格过程管理 ,保证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论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 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这是我国学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顺应了国民经 济发展的需要,丰富了工科研究生培养的类型。文章就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意义,工程 硕士的培养特点,包括在课程设置、教学实施、论文选题和评价、实行双导师制,以及建立 工程硕士培养基地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强调了注重质量、促进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地方院校在工程硕士的培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伴随着工程硕士教育的迅速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地方院校在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情况和问题。本文就地方院校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总结:培养方案工程性不突出、课程计划针对性不强、企业导师作用没有发挥以及学位论文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提出以菜单式选课、灵活方式教学来实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以保证工程实际性,以建设培养基地来保证"双导师"制的作用和工程学位论文的质量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工程硕士教育诞生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期,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位类型,也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三个方面,提出了工程硕士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通过优化知识结构,突出工程特色,提倡学科交叉等形式,来培养高素质工程硕士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分析总结出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具有高层次、应用性、实践性等基本特征,并提出了强化工程硕士培养的规范管理和过程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多年的工程硕士办学实践 ,充分认识到开拓生源把好人才选拔入口关、结合实际制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是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0.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分析西南部分高校及大中型企业培养工程硕士生的情况,提出若干改进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启发性对教育硕士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教育硕士案例教学存在质量难以保证、教师的实践知识不足、案例教学所需的硬件资源匮乏等问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加强任课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培养、注重教学硬件资源和教育硕士案例库建设、强化案例教学实施过程等方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烹饪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烹饪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高等烹饪教育的不足,提出了扭转择业观念,加强学科体系建设等建议,以期对烹饪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以某大学2009级和2010级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生源特征,学生对工程硕士的认识及其对课程设置和实践过程的理解。研究结果表明,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生源不足,学生多来自于工学硕士调剂,学生对工程硕士的认识严重不足,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和社会实践与工学硕士教育的差异很小。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决策能力等并没有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4.
发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推进工科研究生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单一的状况,介绍重庆大学在发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推进工科研究生教育改革方面的实践和探索。从招生方式与对象,培养内容与方式,教学方法与教材,论文选题与答辩,教学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建立工程硕士培养的新模式。指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工科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In the light of the simple state of engine ering graduate students training mod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actice of developing the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master and improving the educational ref orm of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in Chongqing University. From some aspects such as the enrolement forms and objects, training contents and mode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theses title selecting and defending, teachin g management and teachers rank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w modes of training,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master be an impo rtant reformative measure and possess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  相似文献   

15.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推动了农业的发展,适应了时代的进步。然而,由于它是一门新兴学科,其体制还不够成熟、完善,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它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地方院校是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本文对地方院校培养工程硕士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地方院校在培养工程硕士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对地方院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提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既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对我国学位制度的进—步完善。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虽然处于同一学术层次,但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及培养模式都有所不同。工学硕士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WebQuest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信息资源并以探究为取向的研究性教学方式。针对将 传统文献检索课作为工程硕士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存在的不适应性,结合WebQuest教学模式的 理论思想,对工程硕士专业硕士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实践,将信息素质培养实施方案设计为设计学习任务、搭建网络教学环境、组织信息资源、教学过程实施、评价学习效果、总结学习结论6个关键步骤,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加强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的结合,是积极促进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本文着力探讨重庆大学与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的实践,提出"按需服务"开展实务教育的新理念和培养工程硕士学位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办学新模式。,It is a key for constructing and developin g informationalizing society in 21st century to strengthen the combination and c oo peration between high education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Chongqing University's cooperating with Chin a Silian Instrument Group Co., LTD to train engineering master, proposes a new i dea of "services in accordance with requirement", that's pragmatic education, and a new model for running a school of training senior tal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