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郝春燕 《船山学刊》2006,(1):165-166
本文着重分析了当代文艺学失语的表现与原因,指出文艺学必须扩展边界,但在拓展对象的过程中将学科功能也无限扩展只会导致学科自身的消失,因此当代文艺学在社会转型期的理论重建有必要保持文学性、审美性的研究,并将艺术论提高到生存论的层面上,只有与人的生活紧密联系,文艺学才能实现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探讨的是现象学思想对于文艺学研究的方法论启示。文章首先把现象学的方法论特征概括为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超越,而后从两个方面探讨了这种思想对于文艺学研究的启示:一方面,现象学对本源性的追求启示我们改变以往文艺学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倾向,从本体论上把文艺活动阐释为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和领悟,而不仅仅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认识;另一方面,从现象学的主体间性理论出发.我们可以把文艺活动看作主体间的理解和交往活动,并以此来取代那种主客体之间的认知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3.
建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必须把握好"当代性"这个核心命题.这既是中国当前丰富复杂的文艺实践与多元共生的理论生态赋予的时代使命,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革命性品格内在的必然要求."当代性"的理论内涵十分丰富,其中直面大众文化的崛起,重视对消费社会征候与文学艺术关系的研究,吸纳生态批评的思想成果是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与此同时,"当代性"又应该是一种深具理论开新意义的文艺学建构,它必须摈弃粗浅的理论模仿与理论拼凑,以更加开放的民族情怀和世界眼光整合理论资源,以深刻的理论思维揭示当代文艺活动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主体间性理论对人文学科研究的走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用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理论对当下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方法、研究指导思想、研究范式做批评分析,并指出基于对话、交往理性的跨文化研究应该关注主体间互动的地带——文化间性。  相似文献   

5.
刘文良 《江淮论坛》2005,(6):129-13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中国生态文艺学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作为生态文艺学研究之本的中国生态文艺创作渐趋繁荣;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为生态文艺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生态文艺理论研究日益多元化、纵深化,学科意识开始走向自觉。这些都说明中国生态文艺学已经具备了学科崛起的可能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西文论文上,"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符号性"是我们领悟和理会"文学性"最为重要的理论思路.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所有这些阐释文学性的途径和线索逐渐失去了理论的有效性.重释文学性,重建文学理论的话语系统,已经成为当代文艺学最为紧迫的理论使命.  相似文献   

7.
中西文论史上 ,“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符号性”是我们领悟和理会“文学性”最为重要的理论思路。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 ,所有这些阐释文学性的途径和线索逐渐失去了理论的有效性。重释文学性 ,重建文学理论的话语系统 ,已经成为当代文艺学最为紧迫的理论使命。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民俗学研究中,有关外来文艺理论和人文思潮的重大影响不容忽视。巴赫金的哲学人类学、超语言学理论以及类型理论对于民俗学与人类学的理论更新与经验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为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研究的范式转型提供某种理论性的说明,也可以为国际民俗学未来的实践导向提供某种伦理性的学术基础。在其烛照之下,民俗学领域对中国的民俗学研究,有了理论的借鉴参照的价值意义,这对于我国的民俗研究,以及当代整个的民俗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对于开拓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艺理论建设的新成果──《评文艺学论纲》佴荣本胡有清的《文艺学论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下称《论钢》)是一本有自己特色的文艺学专著。第一,《论纲》有一定的逻辑严谨性。作者在书中指出,“文学理论所研究的范畴大致包括:第一,关于文学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建构文艺学的三次原则和追求。“出新不出格”是建构的总原则,仁这变革时期,建构文艺学必以出新为其追求目标。出新归根结蒂是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之新,是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新视野。“以对象结构为依据”是建构的辩证唯物主义原则,正是对象结构的变化,带来了理论结构的变化,带来了文艺学出新的现实条件。“走向综合一体化”是实现文艺学出新的方法和设想,从內在性质看,就是马克思主义化,从外在形式看,就是体系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各个领域的研究者都在为本学科的发展进行回顾与展望.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这方面的著述,李衍柱先生的《时代的回声──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文艺学》一书属于此类。作者以宏大的理论视野、独特的研究方法,对二十世纪的中国文艺学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文艺学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重大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对下个世纪中国文艺学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展望与设想.此书是对文艺学发展有建设意义的一部力作。相信读到此书的人都能感受到其中沉甸甸的学术分量。 首先,李先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理论联…  相似文献   

12.
人论与文论的深度自觉和交互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进 《社会科学》2002,(2):70-74
在全球化思潮冲击下 ,世纪之初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文艺学的存在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型 ,这一现实推动了人论与文论的再度自觉以及文艺学创新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深层融合。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的文艺 /审美现实 ,要求文学人摆脱边缘 ,主动越界 ,关注新兴文化形式 ;也要求文艺学走出书斋 ,大胆扩容 ,进行文化转向。多话语共生的理论批评格局 ,呼唤文化研究深入开掘“间性” ,积极搭建对话沟通的话语平台。  相似文献   

13.
三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问题——答李贵仁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贵仁同志在《人文杂志》一九八○年第五期上发表的与我讨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问题的文章,已经悉心研读过了。首先,我十分欢迎学术界特别是文艺理论界就这一问题展开深人的讨论,因为真理是在争论中确立和发展的,只有经过认真研究和反复探讨,才能提高认识,明辨是非,达到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有所裨益的目的。但是,我不得不坦率地指出,李贵仁同志在《<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几点意见>质疑》一文中阐述的基本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不仅无法使我信服,反而把问题搞得更加混乱了,而且许多地方都歪曲了我的原意,为了对广大读者负责,下面仅就李文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逐一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4.
张新赞 《云梦学刊》2014,(2):110-116
2013年12月6日至8日,由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艺学研究中心和河南省高校人文重点学科开放研究中心共同筹备的“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暨刘恪学术研讨会”在开封举行。与会学者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及刘恪的学术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周兰桂 《学术论坛》2007,(10):149-153
文化转型与价值重建对传统学术与文艺学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崭新的课题.面对社会转型特别是后现代各种消费文化现象,文艺理论仍然没有摆脱"失语症"的梦魇与尴尬,从而引发出文艺学界对文艺理论与研究的困惑、对危机的反思.文章就解蔽文论与文论家的"失语症"、实现当下文论与文艺的同步性发展、拓展文论创新的方法论视野展开言说与回应,探寻文化转型大语境下文论创新的逻辑前提,以期获得既具学理深度又富人文关怀的理论视阈.  相似文献   

16.
文艺学作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在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中都渗透着科学性和价值性的互补、融合,由此决定了客观科学性与主观价值倾向性的有机统一是文艺学的学科本性。  相似文献   

17.
2012年的文艺学研究看上去似乎波澜不惊,并没有如前些年一样高度集中地、持续性的研究热点.但在围绕文艺学向前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上,文艺学研究者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探索.2012年文艺学研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文艺学研究的几大关键领域,如文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论、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以及对新的文学现实(视觉图像和新媒体文学)的关注中,研究者表达了对“接地性”、“及物的”以及与具有相同价值取向的“本土的”、“中国的”、“现实的”的关注,并且各个方面均有可圈可点的研究推进.  相似文献   

18.
范式研究是一种理论反思,也是一种理论批判,属于元问题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范式研究也是一种元文艺学的研究。从理论范式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主要形成了三种理论形态,即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文艺学、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论文艺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文艺学。  相似文献   

19.
看上去很美--对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朝辉 《学术论坛》2004,(2):130-133
近年来 ,日常生活审美化已成为文艺学研究领域内的热门话题之一。文章详细分析了其作为一种当代审美倾向所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指出其形成与发展有必然性和局限性 ,应加以分辨 ,去伪存真 ;同时主张在将其纳入文艺学研究范围时 ,应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加以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20.
20 0 3年 1 2月 3日至 4日 ,第四届全国文艺学及相关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文艺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70多人会聚一堂 ,共同探讨文艺学学科建设问题。面对上世纪 90年代以来兴起的文化研究、文化诗学研究以及跨学科研究等发展潮流 ,本届研讨会提出了“文艺学学科的拓展与边界”的中心议题 ,着重探讨了当代文艺学面临的危机与自身建设、文艺学与其他学科的互动与反思以及高学位点的人才培养和教育等问题。与会专家都提到了当下文艺学面临的危机问题。山东大学曾繁仁教授指出目前社会文化的急剧转型对传统的文艺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