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雅尔塔体系与冷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以大国合作为基础的雅尔塔体系成为维护世界安全的新秩序。然而,1947年3月冷战的爆发极大地冲击了雅尔塔体系的大国合作大厦。以美国和苏联各自为政的两大阵营时而合作,时而对抗,但对抗始终没有冲破合作的底线。可见,关于雅尔塔体系导致了冷战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冷战与雅尔塔体系是背道而驰的,冷战的核心是对抗,雅尔塔体系的核心是合作,雅尔塔体系不是导致了冷战,而是限制了冷战向热战的发展。相反,雅尔塔体系崩溃以后,不仅冷战思维依然存在,而且热战甚至是大规模的战争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2.
雅尔塔会议与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对世界与中国产生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对这两个重大事件之间的若干历史联系进行全面的考察,将会有助于我们了解战后国际关系和中国政治格局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使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战后出现了以雅尔塔体制为基础的苏美两大阵营对峙的国际政治格局。新中国的成立,击碎了美国战后亚洲新秩序规划,使美国的“中国蓝图”成为泡影。对1949年10月1日诞生的新中国,美国采取了强硬态度,即“不承认、不接触、不通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阵营采取了经济封锁,对包括新中国在内的国家实行“禁运”。中国政府随即展开了机智、灵活的反“禁运”斗争。  相似文献   

4.
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是指二战后朗,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美苏等大国从当时的现实出发,在肯定了战争形势所造成的既成事实的基础上,经过妥协而达成的维持战后世界秩序的各项安排。具体包括: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苏联默认美国单独占领日本,苏...  相似文献   

5.
冬生 《山西老年》2013,(11):21-21
在二战结束前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就战后如何瓜分势力范围大致达成了妥协。然而,中国的东北成了一个“灰色地带”,苏联在这里拿到了大量权益,但美国并没有明确宣布这里是苏联的势力范围,其主权也仍属于蒋介石政府。于是,东北成为各方争夺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思维方式的开放态势及实践价值庞耀辉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历程业已表明,本世纪80年代后期,最具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就是冷战结束──以"马尔他会议"为标志宣告了"雅尔塔协议"所形成的两大阵营的对抗已经消失,世界格局在剧烈的重新分化和组合中出现多极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世界格局发生了真正具有全球意义的三次大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国际关系史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雅尔塔格局;至20世纪末,以苏联解体宣告了两极世界格局的瓦解,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和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冷战与两大阵营对峙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使战后国际战略格局出现新局面:欧洲列强势均力敌的传统均势格局已被打破,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苏联作为一个政治、军事强国在欧洲崛起,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极对立的新格局。 战后初期两极对立的格局渊源于雅尔塔  相似文献   

9.
1945年美英苏在雅尔塔达成的有关战时和战后远东问题的协议,对于中国有重要的影响.中国驻苏大使傅秉常较早得知了雅尔塔会议的有关情况,但并未得知秘密协议的内容,他的工作对于蒋介石决定对苏政策具有一定的影响.实际上,苏联和美国在雅尔塔会议前后的政策都是一如既往,而雅尔塔会议也将所有的问题暴露无遗,包括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战略对立,这些也许是导致冷战来临的原因.在许多方面,冷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紧密相连的,虽然战争最后结束了,但事实上东亚的问题和斗争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10.
雅尔塔会议中,美苏英三国签订的《雅尔塔秘密协定》,以牺牲中国主权为代价,满足了苏联提出战后在中国东北享有特权的要价,美国和英国也获得了各自在中国的利益,苏联则同意对德战争胜利后参加对日作战。《蒋介石日记》《蒋经国自述》及《艾登回忆录》都对《秘密协定》侵犯中国主权的行径有比较详细的记录,同时也证明在美苏强权政治的压力下,中国与苏联通过谈判,苏联获取了比《秘密协定》还要多的好处。《秘密协定》无疑是美苏英强权政治对中国主权的践踏,新中国的成立使其部分破产。自此中国逐步摆脱受列强任意操控的命运,逐渐成长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当下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为国家间关系指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强权政治的一条道路,但是西方强权政治的影响根深蒂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仍需要克服很多阻力。   相似文献   

11.
雅尔塔会议背着中国政府和人民达成了关于中国问题的秘密交易, 而在会议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 美国当局既不告知中方上述协定的内容, 又屡压中方同苏方谈判。国民政府则急于了解雅尔塔会议对远东问题有何具体规定, 为此向美国盟友多方打听, 在获悉苏联对日参战的条件后, 蒋介石一方面直接向苏方交涉, 表明中国政府收复主权的立场 ;另一方面劝说美国居中调停, 以便于向苏联施加压力。但在美苏政府已在中国特别是远东地区就对日战争和战后合作问题达成一种妥协的情况下, 国民政府的种种外交努力只能是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12.
雅尔塔会议背着中国政府和人民达成了关于中国问题的秘密交易, 而在会议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 美国当局既不告知中方上述协定的内容, 又屡压中方同苏方谈判。国民政府则急于了解雅尔塔会议对远东问题有何具体规定, 为此向美国盟友多方打听, 在获悉苏联对日参战的条件后, 蒋介石一方面直接向苏方交涉, 表明中国政府收复主权的立场 ;另一方面劝说美国居中调停, 以便于向苏联施加压力。但在美苏政府已在中国特别是远东地区就对日战争和战后合作问题达成一种妥协的情况下, 国民政府的种种外交努力只能是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二十世纪的即将终结,雅尔塔体系已告崩溃,新的国际体系尚未形成。在新旧国际体系转换之时,对旧体系做出适当的评判,既有利于总结旧体系对世界和平的影响,又可以为未来国际新体系的创建提供借鉴。故此,本文不揣谫陋,拟就雅尔塔体系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仁。一关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是把苏、美、英领导人举行的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作为标志。笔者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4.
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在美国历史上是具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和革命的意义。”内战后,开始了联邦政府对南部的经济、政治、思想意识的重建时期(1865——1877年)。在这期间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社会取得了进步。但在美国史学家中,  相似文献   

15.
福山通过对世界历史问题的分析,提出目前世界历史已走到尽头,自由民主已经战胜共产主义等意识形态,取得完全的胜利;后历史世界将以美国等为代表的发达的资本主义为最终样板,它是一种“普遍均质”的社会状态。由于福山的“后历史世界理论”不是预示着一种还未到来的新社会,而是为已经存在、并矛盾重重的社会状态作理论上的辩护,因而其理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明显的局限。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关系史上,介于近代维也纳体系和现代雅尔塔体系之间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无疑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一短暂而又特殊的国际关系格局所造成的世界政局变化早已为人所共知,但它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仔细分析中国在这两次国际会议上的外交活动不难发现,中国外交正是在此期间形成了明确的战略,开始从近代双边的“羁縻相安”、“以夷制夷”外交,转变为现代多边的运用国际法原则制约平衡外交。近代中国外交始于19世纪中叶的“信义笼络”、“羁康相安”,“成j’20世纪初的“以夷制夷”、“惟持各国牵制”。…  相似文献   

17.
张达明 《社区》2011,(20):41-41
前不久,芬兰一个16岁的少年.以芬兰总统的名义搜索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电话号码,并以娴熟流利的英语连闯森严壁垒的白宫三道电信监听关口,硬是和世界上“个子”最高的总统通了电话。尽管后来少年免不了被警察带走“教导”了一番。但民众并没有责怪少年的鲁莽行为。正是这件事,把我的兴趣引向了这个北欧小国。  相似文献   

18.
斯大林根据对世界形势和革命进程的分析,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世界历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历史观。其内容包括: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是世界的体系性,世界体系有“中心”与“外围”的差别,资本主义世界存在“总危机”并导致“战争不可避免”,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在于“世界革命”,社会主义的实现首先在于“一国建成”,世界历史中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斯大林的世界历史观具有内容和影响上的“双重性”,因此我们也要对其进行辩证地看待和客观地评价。  相似文献   

19.
前 言 “当代”,指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毛泽东同志说:“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现代史正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一九一七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为开端的,这以后西方各国产生的资产阶级哲学,我们称之当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以来的20年中,评论家思考着怎样的综合框架才能指导美国的外交政策以最佳的方式来取代包容,以及新的世界格局将会是什么样。比如,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nyama)曾经预测了1989年“历史的终结”,并认为在那个决定命运的年代中所发生的惊天动地的事件证明了“经济和政治解放”会超越其思想上的挑战而取得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