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8 毫秒
1.
关于物质的可分性问题,自从德谟克利特以来所有“原子论者”答案都是明确的,他们都是物质的有限可分论者,认为存在着不可再分的基元物质,并指望着基本粒子能够给他们的理论以最后的肯定。另外,也有不少人认为“物质无限可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命题,由此可以断言,不论现在研究的基本粒子具有何种特异性质,它们决不能是“基本的”,一定还可以分割,而且可以无限分割下去。现在,我们结合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再来认真地讨论一下物质可分性问题是有一定理论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在历史学研究中,出现了所谓的“史学危机”.不少论者认为当前出现的史学危机,其主要表现是史学研究的理论陈旧和方法陈旧.要解决这个危机,就必须敢于解放思想,采用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笔者以为,学术研究“应该解放思想,但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解决所谓“史学危机”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从“五四”新文学诞生起,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俄国文学在中国文坛上的影响尤为深远,经久不衰,一直受到中国现代作家的热切关注和衷心的爱戴。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与俄国文学的渊源关系和创作思想上的维系,是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的;他与俄国作家之间的文学关系也曾为不少论者述及。但是鲁迅与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之间的文学关系,却往往不被人重视。人们更多地把眼睛盯在鲁迅与果戈理、契诃夫、安德烈夫等人的关  相似文献   

4.
从南宋晚期开始,不少论家认为陈与义与黄庭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诗学渊源,方回甚至认为陈与义是黄庭坚的法嗣,这也是他把陈与义纳入江西诗派最重要的原因。其实两人的诗学渊源有很大的差异。从总体上看,黄庭坚的诗学渊源要比陈与义广泛;陈与义主要推重的是陶渊明以来的山水诗人,而黄庭坚推重的则大多是对宋诗发展有过重要贡献的诗人;即使同是学陶和学杜,陈与义侧重学习两人的诗学精神,而黄庭坚侧重学习两人的艺术技法。  相似文献   

5.
艺术起源的理论研究,两千多年来历久不衰,并常常提出新的理论,“多元论”就是其中的一种。所谓“多元论”,这是一种认为以往的艺术起源理论,“不足以单独说明艺术起源的问题,但都无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互为补充”,成为“一种较为宽容的多元的起源理论。”为了确证“多元论”的科学性,有的论者提出要从新的角度采取新的方法进行艺术起源的研究。笔者认为,“多元论”是值得商讨的,但从新的角度选择新的方法去研究艺术的起源,是个很好的意见,它有助于将艺术起源的理论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略论“请示”与“报告”的区分周森甲不少论者认为请示与报告是互不相干的两个不同文种,要截然分开。但数十年来.二者界线仍未划清。新中国成立前,在晋察冀边区《改革公文程式的理论与实践》与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中,“请示”与“报告”是分开的,但其职能划分不...  相似文献   

7.
在以往的论著中,有不少史家将《太平经》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联系起来,论者着跟于经文有某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语句,以及张角也曾拥有《太平经》的记载,认为它是“我国历史上农民阶级流传下来的第一部理论作品”。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兹就此略陈管见。一、黄巾起义的口号与《太平经》无关《后汉书》载东汉朝廷因宫崇所上的《太平经》妖妄不经,遂由皇家图书馆收藏起来,不许流传民间。但以后黄巾军领袖“张角颇有其书”,论者据此把黄巾起义口号与《太平  相似文献   

8.
<正> 在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研究的过程中,不少人提出要建立“应用哲学”。在什么是“应用哲学”的问题上,目前论者还有不同的看法。一种主张认为“应用哲学”是关于哲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研究的规律的科学;一种主张认为“应用哲学”就是“部门哲学”,诸如自然哲学、社会哲学、科学哲学、政治哲学、领导哲学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看,这两种主张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特别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不少论者在论述时往往两者不分或相互取代。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或区别也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自“五四”以来 ,中国现代小说就有“散”的一脉存在 ,不少作家的小说都或多或少带有“散文化”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 ,沈从文、萧红虽同是中国现代散文化小说的创作实践者 ,但他们的散文化小说在艺术世界的构筑 ,在格调、氛围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意趣 ,可说是两种个性化十足的艺术建构  相似文献   

11.
从思想渊源上来看,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理论源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二者是源和流的关系,它们同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论沈从文家世对其创作道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沈从文家世对其创作道路的影响黄献文不少论者都谈及沈从文的“自卑情节”,认为“自卑情节”对其创作道路和作品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①,这是对的。但若进一步问:自卑情节又缘何而起?自卑感的产生要有一定的“落差”和“参照系”,这“落差”和“参照系”是什么?在...  相似文献   

13.
2006可乐语录     
《可乐》2007,(1)
一、2006新闻语录: 1、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对于胡戈恶搞《无极》的行为,陈凯歌如是说2、未解决!未解决!!未解决!!!你有压力,我有压力!——“巴士大叔”陈乙东的视频在网络走红后,不少香港市民认为这两句话说出了他们的日常心声  相似文献   

14.
洋务派官僚对中法战争的不同态度说明了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洋务派的外交是洋务运动史研究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焦点。长期以来,一些论者认为洋务派一贯主和、妥协,对外推行一条投降卖国路线,并据此否定洋务派所倡导的洋务运动。近些年来,不少论者通过对洋务派个别人物的研究,特别是对左宗棠的研究,又认为在洋务派内部存在主战的抵抗派与主和的投降派,前者爱国,后者卖国。有些论者则提出外交属于国务活动,不包括在洋务运动之内,对洋务派外交采取迴避的办法。那么洋务派的对外态度究竟怎样?特别是应如何看待对外交涉中的“主和”与“妥协”,“主和”与“妥协”是否就是投降卖国?本文拟以洋务派官僚群体在中法战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中国法制史》教科书和对中国法制史的研究中,夏商周时期的法律被认为是奴隶制性质的法律,论者们自称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然而论者们的论证有自相矛盾之处,更重要的是,根据马恩原著及相关资料,却不能证明夏商周时期的法律是奴隶制性质的法律,理由如下:第一,夏商周时期并非私有制社会;第二,马恩原著中找不到能证明夏商周时期为奴隶社会的论述;第三,对"奴隶"概念认识分歧大;第四,夏商周时期存在奴隶,但其数量却可能极少;第五,不应该把不公开法律当做奴隶制法的一个标志。夏商周时期的法律不应归类为奴隶制性质的法律。  相似文献   

16.
普列汉诺夫的美感论是什么性质的?这是学术界对普列汉诺夫美学思想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美感问题上,“普列汉诺夫常常自命为阶级论者,但不完全对.他曾经是阶级论者,但后来他已变成阶级论和人性论的调和论者,最后则索性变成为生物学的人性论者.”(《试评普列汉诺夫的审美感的人性论》,《文艺理论研究》1980年第2期第2页)这样的评价,是否符合普列汉诺夫美学思想的实际,是否公允,我认为有值得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一对于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论者往往只注重他的政治抒情词。辛弃疾的门人范开称他是“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近代大词论家王国维也说,“南宋词人,白石(姜夔)有格而无情,剑南(陆游)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稼轩)耳”。建国以来,对辛词研究不但论者众,论著多,而且研究范围亦日趋扩大。但从总体上说,众多论者除了评价辛词的人民性和爱国主义等政治内容外,依然多是对前人观点的再阐发。对于辛词的词风,古今论者虽也承认他的变异多样,但都忽略了对其农村词词风的研究。其  相似文献   

18.
人伦与独立人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哲学中,儒家特别重视“人伦”,同时又认为人是具有独立意志的因而应具有独立的人格。儒家的这两种思想观点之间存在着如何的联系呢?近几年来,在所谓“反传统”的思想浪潮中,有的论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由于重视人伦因而抹煞了人的独立人格。事  相似文献   

19.
有关“朗诵诗”概念合法性的讨论,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现代诗朗诵理论的焦点之一。针对此问题,“纯诗”论者与“大众化”论者有着不同的见解,在“大众是否能够接受诗歌朗诵”这一问题上,两者观点也不一致。但在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下,许多曾经的“纯诗”论者,如朱自清、李广田等,逐渐意识到诗歌朗诵在“传播—接受”方面的功用,并认为诗歌朗诵是将“个体世界”与“公众世界”结合在一起的重要途径。在20世纪40年代末的诗歌理论家看来,诗歌朗诵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读”与“听”,暗含着一种声音的“政治”,指向现代诗的公共性。同时,诗歌朗诵也是现代诗自我更新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20.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著作,其产生受到了当时思想环境的影响,彻底摆脱了“助人伦、成教化”的传统绘画理想,转而从山水中寻求“道”的真谛,成为绘画史上“艺术自觉”转变的重要标志,并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梳理其理论渊源,认为《画山水序》一文受儒释道三家影响均有,但其理论灵感激发则是当时玄风振畅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