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项旨在保障农村贫困人口最低生活水平、体现公民生存权、进而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制度,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维护农村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其具体实践中却产生了诸如拼保、轮保、人情保等异化现象,严重背离了制定这一制度的初衷和价值取向.救助理念的滞后、专业人员的缺乏、供需矛盾的突出、法律制度的缺位是异化产生的主要原因,应从保障理念、政府投入、管理监督及对象识别方法等方面予以矫正.  相似文献   

2.
财政转移支付法的公平正义理念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阳光 《社会科学》2008,3(1):104-110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尤其是财政法治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最为有效的制度保障,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己任的财政转移支付法,寓正义于法之中,明确"公平通过政府",在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下,从地区财政均衡与阶层收入平衡两个层面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是天然地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宗旨之法律制度.在和谐社会、公平正义、财政法治的语境下,财政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蕴含社会公平正义理念,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的理论基础和制度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略论基于公正理念的高考招生制度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国培 《江淮论坛》2007,2(6):106-110
制度公正是实现考试公平的重要条件,没有公正的制度也就没有公平的考试。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与教育公平直接相关的高考招生制度设计的公正和合理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人们在质疑高考中的不公平现象的同时,期待着高考招生制度深化改革创新。从考试制度设计公正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考试公平的理念和路径,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财富共享是指在财富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体对财富的公平享用。财富共享研究的逻辑起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消除贫困,二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三是人与财富的关系。财富共享研究的主要内容涵盖实践、制度、理论三个层面。财富共享的本质在于建立财富共同体、幸福共同体,使人人在共建共享中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财富共享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看待和分析财富共享,既是对马克思主义财富观的当代阐发,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的财富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建立,表明最低生活保障已成为全民性社会救助制度并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充当“最后一道社会安全网”.但在不同的学科视野中,其价值理念和具体实践中存在一系列偏差:在法学视野中,社会救助在人们之间的分配应是平等公平的,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存在城先农后、城高农低、城乡有别的偏差;在公共财政学视野中,社会救助价值是国家通过财政保障贫困人口基本生活需要的公共事业,在实践中却存在着因供给主体角色错位带来的公共性与政府角色不匹配、责任分担不一致等偏差;在社会学视野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标准应是反贫困或使受助人脱离贫困,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存在因标准单一、难以完成缩小阶层差距和整合稳定社会功能的偏差.  相似文献   

6.
私营企业主阶层是中国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这一阶层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备受关注的社会力量.尽管该阶层的阶层意识发展较慢,但是在与政府的良性互动过程中,在自由公平竞争的理念下,将带动社会整体更加关注社会的公平与民主,从而促进政治和社会的透明度,使社会更加开放、公正、和谐.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逻辑探讨新农合绩效评估的基本理论与思路。认为,通过考察医疗市场的交易成本、公平与效率问题,对于新农合绩效评估更具客观性。在新农合实际运行过程中,预期结果与制度设计初衷相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资产专用性、信息不对称性造成的,亟需政府层面的规范引导。基金运行情况、制度运行成本、利益主体行为特别是参合者的认同是新农合绩效评估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我国实行土地招拍挂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土地出让环境,规范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然而,制度变迁的累积效应却导致地方政府成本和收益预期发生变化,在既得获利机会面前,土地招拍挂逐步偏离了其制度初衷,成为地方政府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工具。要改变这种状态,可以考虑采取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丰富和完善土地拍卖机制等措施,从而削弱和消除制度变迁累积效应对地方政府产生的边际影响。  相似文献   

9.
阶层分化中的社会公正及政府职能的强化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何显明 《学术研究》2000,18(9):53-60
公正秩序的缺失,是当前阶层分化进程中的一个症结性的社会问题。公正(形式公平)相对于公平(实质公平)而言,具有无可置疑的逻辑与历史的优先性,是效率与公平共同前提和相统一的基础。促进阶层分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是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克服“政府失灵”现象,将阶层分化导入公正、规范的制度轨道。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6,(5):137-142
公平是社会主义首要且核心的价值观。整体推进且落实社会主义公平,其逻辑性前提就是需要彻底厘清社会主义公平内在的辩证法,否则,社会主义公平的践行必将失去理论根基,无异于缘木求鱼。社会主义公平存在三对矛盾、三组关系,即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理念公平、制度公平与实践公平;作为手段的公平与作为目的的公平。无论是我们在理解社会主义公平之时,还是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践行社会主义公平的伟大实践中,都需要恪守唯物辩证法,有效化解这"三对矛盾"、着力协调这"三组关系",以使它们保持必要的张力和统一。唯此,社会主义公平才能由理念、价值变为真切的实践并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社会公平和稳定。但这一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成了影响再就业的障碍,与良好的初衷有了反差。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既要在已有的制度安排上统一、规范,又要在具体的政策规定上细化、务实,使这一利国利民的好事起到它应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市场社会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显著差别在于理论初衷、实现道路以及具体制度的不同,因此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可以从市场社会主义那里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3.
公平、效率与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龄 《河北学刊》2001,21(5):10-14
公平与效率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分配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影响很大。价值分配坚持公平优先和计划分配的制度安排。因为复杂劳动向简单劳动的转换缺乏市场评价,不但公平未能完全实现,而且效率也没有得到提高。财富分配坚持效率优先和市场分配的原则,效率能够大幅度提高,但是公平受到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分配的制度安排因而必须是财富分配与价值分配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是绿色发展理念下实现环境保护的新举措,是创新政府环境行政监管职能、夯实污染主体修复责任的有效途径.赔偿磋商兼具私法化的外观形式和公法化的内在机理,契合行政契约理论的基本构造.但在实践中,赔偿磋商机制尚未完全达到设计初衷,政府的绝对优势地位限缩了污染主体合理抗辩空间,磋商双方地位的平等性、协商的合意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寻找柔性化解决方案,平衡磋商双方的利益关系,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进而彰显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实质意义和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传统意义上的分配正义通常被理解成财富分配正义,甚至等同于收入分配公平,而忽略或者较少涉及风险分配正义及其所针对的当下社会中财富占有越少者而风险承受却越大的规律性事实。处在争论中的机会公平方案和结果公平方案都只注重于财富分配正义而缺少风险分配正义的安排,且主要基于原理取向的进路研究问题和设计制度。为矫正当前因风险分配失衡所恶化的财富分配失调,具有较强分配功能的经济法和社会法,应当遵循问题取向的进路,在追求财富分配正义的同时,将风险分配正义纳入社会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并确立风险分配正义中的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16.
赵晓芳 《兰州学刊》2012,(8):70-73,50
俾斯麦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初衷是将其作为对抗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的工具,计划由政府财政出资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从而实现政府对社会保险制度的全面管理。这与德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工人互助性行会的自治理念及福利实践相冲突。劳资政多方利益集团经过博弈,最终确立了劳资双方出资和管理的社会保险制度。权责一致的劳资共治原则成为德国社会保险制度最突出的特点,并强化着劳资双方的社会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公平缺失与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公平缺失和违背制度设立初衷的现象必须及早进行调整。本文分析了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及执行过程造成的各种利益差别,提出一些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8.
政府制度创新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是政府提供的一种重要公共物品,制度创新能力是政府的基本能力。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更应当重视制度,崇尚创新,从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以及国内不同层级、不同地域政府间的关系入手,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建设政府外脑和思想库,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而不断提高政府制度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最低工资制度作为外生冲击,分别从广义与狭义的角度考察社会包容性。广义上,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出发,利用1999—2018年的宏观数据,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对社会包容性进行分析;狭义上,选取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库对劳动者工作满意度、生活幸福度、家庭所属阶层与社会经济地位进行分析,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最低工资制度对社会包容性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最低工资制度改善了广义社会包容性,改善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等社会环境,而不利于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包容性之间并未形成发展悖论,政府绩效与制度环境是影响社会总体包容性的重要因素;最低工资制度提升低收入劳动者社会认同感的概率更大,且其中间传导机制来源于低收入劳动者社会公平意识与社会信任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国家公共政策的调整促进高等教育公平是政府的职责和义务所在,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当前高等教育在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阶段中都存在不公平现象,因此,公共政策的制订应从理念树立、资金扶持、健全机制、政策改进和资源调节五个方面予以改进,以促进高等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