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屏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内涵厚重。但由于旅游业起步较晚,民俗文化旅游不被重视,发展滞后。屏南白水洋知名度的日益提高,为其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提供了契机。应该充分挖掘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采取各种有效对策,促进民俗文化旅游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快速发展的历史村落旅游在村落社区发展与旅游开发博弈过程中突显出矛盾复杂化、过度旅游化等问题,因此景区型历史村落作为村民生活的社区,与旅游发展的景区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以系统科学的思想构建历史村落"社区与景区"一体化系统,从空间要素、社会功能和组织结构3个方面对耦合系统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然后以山西省榆次后沟为例探讨同一地理空间范围的景区型历史村落"社区与景区"耦合作用机制,指出后沟古村社区与景区互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旅游发展弱化了社区功能,景区管理受社区制约较多,景区功能尚不完善,并提出了后沟古村社区与景区耦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韶山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景区空间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从而严重制约了韶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流与景区空间结构存在密切联系,齐夫法则是分析景区旅游流空间流动特征的重要工具。韶山旅游流空间流动呈现过度集聚特征,带来韶山各景区(点)发展不平衡、整体经济效益低,核心景区极化效应明显、辐射作用微弱等问题,应当从旅游节点、旅游通道、旅游流、旅游网络以及旅游体系等五个方面来优化韶山的景区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有效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之间关系的新型发展模式。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深入,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低碳经济理念已逐渐渗透到21世纪的战略支柱产业旅游业。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景区管理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尤显重要,这既是景区提升竞争力的客观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低碳经济视阈下的绿色景区管理就是要实现景区管理的绿色化,主要表现为景区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景区内能源、交通、建筑、饭店管理及服务等方方面面节能环保和降低碳排,以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旅游业注入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支持景区景点和旅游企业节能减排。低碳餐饮是景区低碳化特征的重要体现,应从餐饮点空间布局、餐饮设施建设、餐厅食材采购、餐食烹饪方法、游客用餐方式、餐厨垃圾处理等六个方面构建旅游景区的低碳化餐饮模式。景区餐饮低碳化有助于推动低碳景区的建设和发展,也有利于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旅游景区品牌的建立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旅游业的支柱项目,旅游景区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备受关注。而在影响旅游景区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旅游景区的品牌问题更显重要。为此,需要从旅游景区品牌的建立和商标保护等方面加以深入研究,精心采取措施以促进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现代化的推进、景区周边涌现出了大量与景区不协调的问题,同时,由于人们对景区所处背景环境标准的提高,忽视周边环境与景区完整性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旅游者的需求。未来景区的竞争已经延伸到景区周边环境范围,为此,景区周边环境亦成为新世纪旅游发展及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提出景区周边环境的概念,通过检索和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全文电子期刊,发现旅游环境领域对景区周边环境这一范围地带的专门探讨尚属空白;针对景区周边环境的研究中,国内多从文物保护、资源开发、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但或对周边环境的范围划定很大或过大,旅游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强,或虽着眼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但仍停留于“引起注意”的层面上,或未被重点对待,总体看来,国内研究不仅数量较少,且发掘得不够深入,缺乏从旅游角度对其进行的全方面审视,国外旅游理论对景区周边环境的关注也甚显微弱。针对这些讨论比较沉寂的局面,认为景区周边环境的理论研究应该跟上紧迫的现实需要,以促进景区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旅游景区的管理在现实中分属多个部门,导致管理多头与管理越位、缺位并存,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突破景区管理体制"瓶颈"是发展旅游业的迫切问题。河南省在景区管理体制改革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重点对四种典型的景区管理模式展开了深入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深化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为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其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自媒体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和Web2.0应用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媒体形式,实现了传播者与受众合一。自媒体营销改变了旅游景区的营销模式,解决了旅游景区营销中存在营销手段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以景区营销为核心,采用自媒体旅游景区营销,根据自媒体和旅游景区的内在关联性,更主动的方式和游客互动,可以提高景区营销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城市"边缘型"景区区位的独特性成就了景区特有的交通特征.在机动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边缘型"景区的交通拥堵逐年凸显.从交通特征出发,分析城市"边缘型"景区在时间、空间、运行上的交通特性;针对重庆市磁器口景区开展研究,分析景区交通拥堵成因和特征,并提出磁器口景区交通缓堵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信息爆炸所带来的注意力稀缺使当前文化旅游景区的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注意力资源的善用与否可导致文化旅游景区的发展状况出现"冰火两重天"。比较武当山景区与崆峒山景区的发展历程发现,在区位、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大体相似的初始条件下,善用注意力资源的武当山景区十年间实现了级数倍增,而不善此道的崆峒山景区即使在中国旅游人次井喷的十年仍然"不温不火"。进入21世纪的前20年,社会注意力稀缺构成了文化旅游景区革新传统管理模式的深刻背景,立足于"景区自身资源—常规化宣传运营"的传统模式逐步被"特定注意力营造—政产学研智资源重组融合"的新模式所取代。对当前的后发景区来说,政府行政体制的创新、文化品牌形象的营造、智库力量的引入和市场投资主体的参与等,构成了文化旅游景区从传统管理模式到注意力管理模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要回顾了少林寺景区的旅游发展历程,探讨了目前制约景区旅游发展的诸多因素,并借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景区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及其影响生命周期深化的深层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景区未来旅游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复杂性系统理论是研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基于游客增长上限、饮鸩止渴、社区-景区互动三个系统对我国红色旅游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游客增长上限基模刻画了游客数量、景区收入、景区接待能力、景区资源承载力、门票价格之间的系统反馈关系;饮鸩止渴基模描述了面对发展资金短缺的地方政府和景区管理机构在景区开发旅游地产的短期行为和长期影响;社区-景区互动基模分析了社区参与旅游而形成的社区、景区双赢的系统反馈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旅游景区数量的增多,大众旅游的不断普及,游客旅游心理的不断成熟以及旅游景区同质化严重、旅游产品单一等问题的出现,同类型景区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旅游景区要脱颖而出,合理的旅游形象定位尤为重要。万仙山景区属于南太行山水型景区,目前还未在游客心中树立鲜明的景区形象。基于四脉理论,对万仙山景区的形象进行提炼,将其定位为"户外乐园,攀岩天堂",将有利于万仙山景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信息科技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依托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智慧景区是我国景区发展的必然方向和战略选择.本文首先论述了智慧景区的概念和内涵,介绍了智慧景区发展背景,阐述了智慧旅游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智慧景区的系统架构,提出南京市智慧景区建设的具体策略与规划.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旅游业30年高速发展的背后伴随着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经营、景区生态环境恶化,当下景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旅游景区环境变迁有旅游资源自然属性的变化的因素,但是主导因素却是发展观念以及旅游者外部冲击,从纵向传导关系来看,旅游景区环境污染与环境制度法制缺失、旅游业定位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这些因素既导致环境退化又引起了目的地社会矛盾,因此景区环境治理必须从改善整个系统入手,将景区环境保护技术路线、法制路线与观念路线三者结合,建设全过程型环保体系才是环境管理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17.
影响旅游景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要素条件,市场条件,相关产业状况和发展战略、机遇.文章根据旅游景区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建立起旅游景区竞争力评价的三级体系,并进而确定了旅游景区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8.
学界对成长型避暑旅游景区关注较少。文章选取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毛坝景区为案例,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发现民族地区成长型避暑旅游景区存在资金不足、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旅游内容单一、从业人员缺乏、景区城镇化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创新的方式筹集资金、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凸显民族文化与生态元素的体验式开发、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回流、延伸避暑旅游业的地域民族特色产业链等促进民族地区成长型避暑旅游景区发展的优化路径。了解民族地区山地避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应对举措,对西部地区山地型少数民族村落发展避暑旅游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然型景区同样具有文化属性。对其开发的途径包括文化元素的提炼、文化元素的整合和丰富、文化系统的整合和景区文化开发等环节。自然型景区文化的管理要满足充分实现旅游景区对旅游者文化传递的要求、实现自然资源旅游区内各个文化元素系统的整合、建立旅游景区形象系统,注重景区文化系统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自然景区的文化系统的契入,应从规划时开始,并在运营过程中实现文化系统的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20.
游客满意度影响游客对景区的形象感知、推荐、投诉以及重游意愿等.经过考察,选定太原市的晋祠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游客的人口学特征、消费行为特征和晋祠游客总体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满意度人口学特征的差异,并采用IPA定位分析法对构成总体满意度的各项指标进行定位分析,从而找出影响晋祠景区发展的薄弱环节,同时提出该景区旅游市场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