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安徽农业大学校园内一栋老式灰色将军楼里,住着一位腿有点跛的76岁老太太,她是国际蚕桑学界知名学者、教授,她叫徐静斐,是中国美术巨匠画坛宗师徐悲鸿先生的长女。徐静斐生母蒋碧徽1978年病逝于台湾,而比徐静斐仅年长6岁的廖静文,是徐静斐的继母。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徐悲鸿绘画事业的伟大东方女性,用她高尚的人格魅力演绎出一对继母女之间感人至深的亲情之歌。这两位徐悲鸿生前至亲至爱的女性一脉相承大师有口皆碑的高尚人品,增添了巨匠传世之作的无穷魅力。不久前,笔者专程采访了徐静斐。  相似文献   

2.
佚名 《社区》2008,(29):40-40
说到画坛巨匠徐悲鸿的情感历程,一般的人都知道他的前妻蒋碧微和晚年相濡以沫的廖静文。其实,除了这两人外,徐悲鸿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情感经历,那人就是安庆才女画家孙多慈。  相似文献   

3.
10年前,本刊由《北国风》改名为《北京纪事》,同一年里,在北京,美术界也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中央美术学院决定搬迁--从繁华的王府井迁移至当时还比较荒凉的四环东北角花家地。当时很多人对这件事议论纷纷,有赞同的,有反对的,有高兴的,有伤心的。那年,我们采访了新中国第一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先生的夫人廖静文女士,她说:"中央美院是培养真正艺术家的地方,政府应给她最好的条件,不应要做商业区就让美院搬迁……"当时的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宜先生说:"我原来也不同意搬,但由于政府统一规划,王府井是商业区,也为了美院的发展,我就同意了。"版画系主任广军先生说:"我对学校有感情,一下搬得很远有点小遗憾,大家对变化有点不适应。"国画系主任姚有多先生说:"我是主张搬的,画画儿的人在繁华的大街上是画不出好画的。"10年过去了,除了姚有多先生已经去世,其余几位都还在为美术界奉献着自己的知识与才华,我们决定对这件事进行回访。  相似文献   

4.
《北方人》2006,(6)
在安徽农业大学校园内一栋老式灰色将军楼里,住着一位腿有点的跛的76岁老太太,她是国际蚕桑学界知名学者、教授,她叫徐静斐,是中国美术巨匠画坛宗师徐悲鸿先生长女。徐静斐生母蒋碧微1978年病逝于台湾,而比徐静斐仅年长6岁陪伴徐悲鸿度过8年幸福生活,今已82岁高龄、现任北京徐悲鸿纪念馆馆长的廖静文,是徐静斐的继母。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徐悲鸿绘画事业的伟大东方女性,用她巨大的牺牲付出与高尚的人格魅力演绎出一对继母女之间感人至深的亲情之歌。这两位徐悲鸿生前至亲至爱的女性一脉相承大师有口皆碑的高尚人品,增添了巨匠传世之作的无穷魅力。这是2006一个春日午后,在徐静斐老人简朴得有点寒酸的二楼会客厅里,她向记者追忆起与继母相识相知亲情浓浓连绵50多载难忘岁月中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5.
《北方人》2008,(Z1)
妞妞走后,我们都陷在丧女的悲痛中,家里的空气异常沉郁。我们都无法重新开始,最后,我和小雨分手了。这时,命运之神把红送到了我面前。一个柔柔亮亮的声音在电话里说,受某报的委托,想对我做一个采访。我答应了,因为她是我们所的研究生,算得上是我的师妹,何况她的声音真好听。见到她,我吃了一惊,一个女博士生,竟这么年轻,像个还在读本科的漂亮女生。她开始采访,我认真不起来,同她开着玩笑,使得她常常忘记要采访的问题,一再去看准备好的小纸条,  相似文献   

6.
年近60的王素芳创办了一个托老院,收住了26位老太太,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慕名来到河南省沁阳市采访她,想请她谈谈创业的动力来自哪里,她便讲起了她与老娘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我曾去平顺西沟采访过申纪兰老人。对于申纪兰最初的印象是来自我的母亲。大约是二十几年前了,我去宾馆看望来参加省妇联会议的母亲。我一到那里,她便用兴奋的声调跟我说:"今天可算是见着申纪兰了。"当时,我的反应比较平淡,不能理解母亲的"兴奋"。直到几年前,因为要对申纪兰老人作一次专访,在去平顺之前,我便将她的全部资料调了出来,这一看,敬意油然而生: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老人,半个世纪以来,走出了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她参加过世界妇女大会,受到了  相似文献   

8.
马亚伟 《社区》2012,(16):64
听周晓欧的歌:"如果我是梁山伯,一定放过祝英台,让她和别人去恋爱,生个漂亮的小孩。如果我是梁山伯,一定把爱藏起来,在故事开始前离开,我一个人去伤怀。"同样的,如果我是祝英台,一定放过梁山伯,让他和别人轻轻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十岁半的小女孩儿,乐琦已经开始在思考人生了。她脑子里填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渴望,她觉得她必须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神奇力量,那力量必能让她驾驭自己的命运。乐琦每天课余时间坚持来广场拾弃物、扫垃圾,无名互助会的成员们常在这里举行活动,乐琦听来了不少有关人生奋斗的故事。硬土镇地处偏僻,全  相似文献   

10.
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展现了女主人公布兰奇在面对残酷现实时,人生所经历的"沉沦-救赎-绝望"的过程.布兰奇的悲剧背后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前往新奥尔良寻找妹妹斯蒂拉是布兰奇进行自我救赎的开始,她饱含着希望却最终成为了男权社会中扭曲欲望的殉葬品,无力的自我救赎只能将她推入更绝望的深渊.  相似文献   

11.
小强的妈妈来找我,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希望我能帮助她找到儿子的心理问题。小强妈妈的故事我儿子六七岁的时候,我和老公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那天,儿子出去玩  相似文献   

12.
黄思路,一个具有一点传奇色彩的女生,众多被保送到北大的学生之一。但是她的故事有一些特别,在讲述自己经历的时候,她没有给我们列举自己得过的竞赛的奖项,而是讲述了很多有趣而耐人寻味的故事--小学时候,因为比对手会削梨而最终赢得了学校的"全能大赛",5年级时和初中学生比赛,规定选手们要先用筷子从玻璃杯中夹出两个玻璃珠子,才能站起来抢答问题。她因为两岁起就开始拿筷子,所以虽然大部分问题的答案她不知道,可是只要她知道的,十个人当中绝对是她第一个回答。她因此得到了第四名的好成绩。--这一切也就是她所说的"功夫在诗外"。而这一切却促成了思路被保送进入北大。 但是,看完黄思路的文章,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保送北大绝不是终点,对于黄思路这样的学子来说有了这些诗外的"功夫"人生才开始扬帆起航。不知这些是否能够给予那些梦想着被保送北大的孩子和家长一点启示。 --编者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成才与就业》2017,(S2):128-128
4月刊"封面故事"的《人生之路自己选择》一文围绕"选择"这个话题,讲述了几位哥哥姐姐的人生故事。为了心中所爱,他们"尽我所能、持之以恒""用我所长、创新创业""倾我所爱、尝试体验"。最让我感动的是秦明飞和黄恋,秦明飞去贫困地区当村官,黄恋去西藏当英语老师,他们的选择不为常人所理解,文章写出了他们  相似文献   

14.
正比尔·盖茨的母亲说过一句话:"两个民族的竞争说穿了是两位母亲的竞争。"我认同这句话,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既有先天植入,也有后天渗透,可以说是贯穿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我母亲刘效坤祖籍浙江绍兴,她的父亲是北京知名中医刘润甫。我母亲个性突出,我小时候睡前她给我讲故事,那故事是她原创的,就一个故事,给我讲了几年。故事  相似文献   

15.
植物人生     
董改正 《中华魂》2014,(4):40-40
正"性如竹影疏中日,仁是兰香静处风",这是金岳霖题赠民国名嫒沈性仁的藏头联。沈性仁是浙江嘉兴人,其夫陶孟和是著名社会学家。人如其名,性仁淡雅如菊,亦风韵雅致,让林徽因赞叹、歆羡,让金岳霖倾慕。她去世后,金岳霖写下情深意切的祭文,被称为民国最动人的文章。费正清称她为"我的朋友",徐志摩和她共事翻译。她的人生中往来着当世名流、多情才子,却清雅清洁,没有任何绯闻。金老说她"佛家的居心遇儒家的生活"。她是白话文的先驱,翻译的《遗扇记》,是最早的白话语体文本;她和丈夫翻译的凯恩斯《欧洲和议后的经济》,是在1920年。和徐志摩合译《玛丽玛丽》,震动文化界。而她1921年翻译由商务社出版的房龙名著《人类的故事》,在中国掀起了"房龙热"。曹聚仁先生兴奋地写道:"20年代偶然买到中译本《人类的故事》……我发痴似的,把这本史话读下去。车来了,我在车上读。晚饭吞下后,就靠在床上读,一直到天明……这50年,除了《儒林外史》、《红楼梦》,没有其他什么书这么吸引我了……房龙对我的影响,实在比王船山、章实斋还深远呢!"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一本励志佳作在全国各大书市热卖,它的书名叫《我的苦难,我的大学》。此书出版后反响热烈,好评如潮,很多城市都卖断货了。2009年4月20日,记者采访了该书的作者赵美萍。在写书的背后,这个只有小学学历的女作家的特殊经历和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令人惊叹不已。赵美萍是一个漂亮女人,笔名"漂泊的萍"或"漂萍"。她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从小丧父,因家境贫寒只读到  相似文献   

17.
苍凉人生——张爱玲的小说世界石潇纯(娄底师专学报)(一)苍凉是张爱玲故事的底色,或者说是她描绘人生的基调。她在《流言·自己的文章》中写道:“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剧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角,是一种强烈的对...  相似文献   

18.
路琰 《山西老年》2011,(2):28-29
去年冬日的一个早晨,记者采访到了已91岁高龄的李可染夫人邹佩珠,听她讲述了她和她的"画牛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我唱的第一首抗日歌曲 今年5月,我找到了裴金声老人,对这位老抗日战士进行了采访.92岁高龄的裴金声,卧病在床,听说我要采访他,他非常高兴,并且详细讲述了他的抗日故事: "我是1923年生人,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我正在上小学.  相似文献   

20.
幸福的生活应该是很平淡的,有对社会的大爱,有对生命的敬畏,有对他人的慈悲。我到西北去采访,在即将返程的那一天早晨,我坐在一个只有三平方米的楼梯间里,跟这个做饭的阿姨闲聊,她跟我讲起了她自己的故事。她孩子年幼时,丈夫就去世了。在这个单亲家庭,她要给儿子母亲式的爱,又要给他父亲式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