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嗣同在狱中,每日作诗颇多,当时老狱卒目不识丁,惜未流传于世,只留下《望门投止思张俭》一绝。刘回忆当时情景,谭在狱中坦然自若,意气风发,络日绕行于室,拣地上煤屑,就粉墙而书。刘问做何?谭笑答:作诗。林旭仪表翩翩,美如处子,整日微笑,若无其事。康广仁常用头击壁、放声而哭,大呼:哥哥事,何用弟当?谑渎清廷。林旭闻之更笑不可仰。不几,传呼犯人出监,  相似文献   

2.
谭嗣同是戊戌维新的激进分子。变法失败后,他不肯从劝东游,却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被捕后,慷慨殉难。谭嗣同等六君子(同难者杨锐、杨深秀、刘光弟、林旭、康广仁等,世称“六君子”),流血的一天,是整个维新运动中最值得纪念的一天。它告诉人们,在当时的社会里,即使是改良也要流血,要想更易那个社会,除以革命手段打碎封建主义的国家机器,没有别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新青年》同人关于除旧布新之主张并不全然一致,钱玄同尤为典型。其在反儒非孔拥戴“共和”方面与其同人相应和;在文学革命方面与其同人则同中有异;在有关汉字的问题上与其同人更是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4.
翁方纲学问渊博,精于经史、金石、考据之学,又是当时著名书法家,同时致力于诗学,其诗学主张与其治学态度、创作实践是完全一致的。而《石洲诗话》更是其肌理说理论的具体阐发。  相似文献   

5.
"天府"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一书.<周礼·春官·宗伯>云:"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可见其最初含义是指周官名.其指肥沃、险要、物产丰饶之地区的含义最初并非指蜀地,而是指关中,即今之西安、咸阳一带.  相似文献   

6.
传统观点认为,袁世凯向荣禄告密,是慈禧发动戊戌政变的导火线。房德邻《戊戌政变史实考辨》提出质疑,认为政变与袁世凯告密无关①。其论据为:一,据袁世凯《戊戌日记》的记载,袁世凯初五日晚向荣禄告密时,因为需要商量一个“保全上位”,避免外国干涉危险的稳妥之策,致未能在当天及时向慈禧奏报,而拖延到初六日政变消息传到天津以后才奏报。二,八月初六日清廷只是下诏捉拿康有为和康广仁,并未下令捕拿谭嗣同。这说明当时未得到谭嗣同“谋逆”的密报,如果已得密报,则必捉拿谭嗣同,或者采取另一种作法,连康有为也不捉拿,以免打…  相似文献   

7.
罗近溪近承王阳明、王心斋而远祧程明道。近溪通过宣说程明道的万体一体之仁而获得声誉。近溪与王心斋、王龙溪的理论差异与其承绪明道之学有关。明道、近溪的一体之仁存在着多方面的异同。从其差异可见宋、明思想变异之一斑。  相似文献   

8.
张维昭 《江汉论坛》2001,(12):66-68
本文从对金圣叹本人狂怪孤傲之性格的论析入手,旨在把握至情至性的金圣叹与其至情至性的哲学思想及文学批评的内在关联。主要论述金圣叹的人格心态,揭示其狂怪孤傲与时代错位的个性特征,与其在“消遣”中表现出来的自我适意与入世不朽的矛盾人生观,以及其以“自诚明,谓之性”为重要内涵的人性论,而这种“错位”与“矛盾”显然与其崇尚“无拘无束”、“直道而行”、“性即自然”的人性论有着多重的关联与无法避免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翻译思想及其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莉 《江西社会科学》2006,(12):150-155
从投身文学到生命的终点,鲁迅的翻译工作从来就不曾间断过,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个性之突出,都应该在中国翻译史上写上浓重的一笔。与其他译者相比,鲁迅的翻译特色是明显的,其翻译模式对后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从翻译的意图、翻译对象的选择、翻译方法等几个角度出发,对鲁迅的翻译思想与价值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宾·之·动”和与其相关的“宾·是·动”、“主·之·谓”两种句式分别比较,讨论其异同。并以此为基础,从历时演变上观察“宾·之·动”句式的发展,提出“宾·之·动”中“之”字的词性在战国时期已由最初的代词转变为连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