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Wang Jianhua  Wang Yunjun 《学术界》2013,(1):23-31,253,257
从建构政党制度的功能与效用入手,党派监督有替代性监督与合作性监督两种类型。考查中国特色的合作性监督,主要存在民主监督的内涵与定位模糊,民主监督缺少制度平台,党派监督的主体意识不强等问题。借鉴竞争性政党制度下替代性监督的工具效用,发挥多党合作制度下的党派监督功能,需要厘清民主监督的精神内涵,建构民主党派联系群众的制度化平台,建构多党合作的党际监督平台以及参政党民主监督的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型党际关系是以为我国总体外交服务、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同世界各国各类政党全方位发展关系、注入了经济因素为主要特征的党际关系。新型党际关系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新局面 ,促进了国家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党际交往理论的转折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旻 《江汉论坛》2007,2(10):17-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在实践中调整了党际交往的原则、内容和对象,形成了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和务实性的党际交往理论.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对国际共运史上党际交往的反思,对世界政党交往潮流的把握,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党际交往理论创新的主要依据.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大势下坚持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党际交往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梁栋 《学术探索》2001,(5):11-14
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具有三个特点监督的前提是承认共产党的领导,监督的作用是进行平行制约,监督的目的是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作为监督的主体,参政党应把握监督基本原则,应汲取古今中外监督思想精华,应力求监督方法创新.作为监督的客体,执政党接受监督范围要扩大,接受监督的渠道要畅通,接受监督的整改要到位,参政党的监督权利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党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党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轨迹,在指导思想上经历了从革命外交到和平外交的转变过程,在党际交往的对象和内容上由与一种类型政党的交往发展到与多种类型政党的交往,从侧重于政治和意识形态逐步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利益、国家关系与党际关系,尊重政党政治的多样性和政党格局的多样性,促进对外经济合作,探讨治党治国经验,加强多边接触与合作已成为新世纪党际关系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7.
刘艳 《理论界》2006,(10):90-91
本文阐述了谈判的竞争性与合作性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竞争需要合作,合作促进竞争,二者对立统一,彼此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谈判中应如何正确把握合作与竞争的“度”,做到在谈判领域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建立和谐的党际关系,可以促进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和谐党际关系是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坚实基础;党际关系是否和谐关系到政党制度发展的方向;构建和谐党际关系是新时期中国政党制度进一步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协商民主有两重定位:一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二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这两重定位中都有一个共同要素,即党际协商民主。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党际协商民主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党际协商民主发生于多主体内部的日常党际沟通、协商活动,因此,党际协商民主具有多维政治功能,主要包括公共政策功能、社会团结功能和政治合法化三大基本功能。新形势下开发党际协商的政治价值、完善党际协商民主的政治功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民主进程始终不乏监督因素。监督不仅与民主存在互动,还在中国的民主实践中实现了对民主的融入、发展与保障。西方民主偏好在政治领域突出选举环节的民主功能,却忽视更多环节的民主参与和更广泛的社会民主,阶级内部的分权制衡也明显遮蔽了监督的民主功能。而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作为其结构性和功能性要素的民主监督,通过全民性、全程性和全域性机制日益展现出中国民主建设的制度优势,推动了监督的民主功能发挥,形成了渐趋统一的民主与监督的融合之力,进而创新和发展出监督民主的新路,优化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监督机制。推进监督融入民主、发展民主,彰显了监督民主的独特优势,更丰富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设计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1.
田恒国 《云梦学刊》2006,27(2):71-74
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在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作用,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12.
周勇 《云梦学刊》2001,22(6):35-36
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是重要环节。但现阶段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机制上,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在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加以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3.
胡明明 《云梦学刊》2011,32(1):64-67
高校党组织是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人才基地,其公信力和执行力是推动高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探讨高校党组织公信力和执行力,分析在高等教育发展中,高校党组织公信力和执行力存在的问题,探寻增强高校党组织公信力和执行力的路径是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刘颢 《云梦学刊》2002,23(6):34-36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与金融监管有效性的基本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些问题,应努力采取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陕甘宁边区科技事业的发展及其经验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正芒 《云梦学刊》2004,25(5):36-39
抗战时期,由于毛泽东、中共中央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广泛宣传、有力领导,陕甘宁边区的科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其思想重视、措施得力、目的明确和艰辛奋斗等经验,对于今天发展科技事业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经济制度,不仅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稳定阀,而且是推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为此,根据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分析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监管、支付三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工具、监管模式及其支付对策,是当前我国养老保险领域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傅晓华 《云梦学刊》2004,25(2):32-34
先秦时期,儒家主张“人治”,法家主张“法治”。他们的分岐是:治理国家主要依靠什么?是道德还是法律?人治论者认为国家主要应由具有高尚道德的圣君贤人通过道德感化来进行治理。法治论者则认为主要应由掌握国家权力的人通过强制性的法律(实际上指刑法)来治理。他们在政治制度设计上虽有分歧,但在维护封建专制制度这一根本问题上是完全一致的。他们的思想分歧并非现代“人治”与“法治”思想在治国方式上的根本对立。尤其是古代法家的“法治”并非现代中国人正在建设过程中的法治,现代“法治’,是根本否定“人治”即专制的,是以“人民主权”“法律至上”“依法行政”“权利平等”为基本原则的治国方略。而古代法家的“法治”是维护专制的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的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其实质就是以法治取代人治,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需要执法机关与监督部门以及广大民众共同努力方可实现。在时下的中国社会,“焦点访谈现象”表明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机关尚未形成良性互动,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只有实现新闻舆论监督法治化,把自由和自律(守法)结合起来,以程序化为基础并完备新闻法体系,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9.
龙清香 《云梦学刊》2012,33(4):60-63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在政治上相互支持,在经济、文化上相互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必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必须坚持“求同存异”原则,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原则,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20.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全新的战略管理方法,在企业绩效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政府及事业单位中却很少运用.在应用于质监部门管理时,应立足于质监事业单位的特点及其绩效评估的现状,对平衡计分卡的构成要素、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构建质监事业单位组织绩效评估体系,同时对应用方案进行合理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