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逻辑学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进过程,从亚里士多德创立演驿逻辑、培根批判亚氏逻辑提出归纳逻辑,到莱布尼兹肯定亚氏逻辑提出逻辑的数学形式的发展方向,预示着新的逻辑方法的形成.新逻辑方法的形成,对哲学方法产生了重大的指导作用.西方哲学史上的三次重大转换之一的"语言转向"就是借助于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传统哲学问题进行改造,它给当代哲学一种新的哲学研究方法,这种逻辑方法也是现实哲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哲学"基本问题"在哲学研究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各种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它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并获得了"完全的意义"。然而,德国古典哲学并没有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才科学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德国古典哲学对解决"基本问题"做出了贡献,但有其局限性。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3.
金岳霖写过专门的逻辑学著作《逻辑》一书。由对逻辑学研究,金岳霖又进一步研究了逻辑哲学的问题,包括逻辑的本体论基础、逻辑的必然性的内涵、不同逻辑系统的关系问题等,这些构成了金岳霖逻辑哲学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研究逻辑学的认为是哲学,研究哲学的又认为是逻...  相似文献   

4.
当代英美分析哲学批判海德格尔哲学为无意义的形而上学.海德格尔则认为形式逻辑脱离日常生活太远了,需要回溯它的原初基础来建立逻辑与生活的关联.海德格尔从现代数理逻辑开创者莱布尼茨那里寻找逻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如果在莱布尼茨那里还可以找到这个基础的话,那么当代数理逻辑学以及语言分析哲学则遗忘了这个基础.一种没有形而上学作基础的数理逻辑学将会导致无节制的理性主义,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将受到逻辑理性的控制,从公共的政治、经济、文化直到私人的生活都将陷入理性的牢笼.  相似文献   

5.
哲学在世界范围被研究和教授的现在,哲学的全球化和普遍性指的是什么,再进一步,应该怎样理解它的个别性、历史性和普遍性,是重要的问题。那么,在意识到被使用的排他性理论的同时,又没有陷入普遍性的两难之境,并且能够多样地、有意义地展开哲学问题,怎样才能成为可能呢?本文以古希腊与现代日本的对话这一模式,从近代日本与古希腊的“Philosophia”这一理念的冲撞开始,并以此为基础,来考察具有普遍性的“哲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有的哲学学科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历史性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外国哲学史等,他们研究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哲学曾经是什么?另一类是理论性和历史性兼有的哲学二级分支学科,如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等,它们研究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哲学的某一分支曾经是什么和现在是什么?第三类是纯粹理论性学科,实际上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门,它研究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哲学应当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薛丹妮 《求是学刊》2014,41(6):27-37
由《精神现象学》集中提出但未能解决的黑格尔哲学核心课题,即古代实质性伦理与现代主体性原则均不能使我们在世界中自在自为地体验如家般存在,通过其逻辑学与历史哲学对普遍、特殊、实体、主体等诸范畴的进一步分析,在法哲学的现代伦理国家中得到了解决。黑格尔在留置现代自我意识主体性成就基础之上,重建了合乎理性的现代伦理体系,使得特殊-主体与普遍-实体等现代性冲突得到和解,实现了自在自为的具体自由,为现代人何以如家般生活于世,何以自立的"元问题"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
日本岩波书店出了一套多卷本的"哲学讲座".其第10卷《逻辑》一书中有泽田允茂撰写的《哲学和逻辑学》一文,论述了哲学和逻辑学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9.
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3年第6期报道,1983年7月11~16日在奥地利的萨尔斯堡召开逻辑学、方法学和科学哲学国际讨论会例行年会。这届年会由国际历史和科学哲学协会的逻辑学、方法学和科学哲学分会主持。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历史的变迁、思维的进化,逻辑学在两千多年的历程中,呈现出源于实际应用——深化理论研究——实际应用与理论研究并行不悖、殊途同归的发展态势。本文主要以亚里士多德逻辑的产生和发展为线索,去探寻逻辑学发展的这种正、反、合走向,用逻辑学这面思维的镜子,立体地折射出人类理性文明的足迹。 一、从思维实践的迫切需要中萌生逻辑体系 在亚里士多德逻辑处于孕育、准备阶段的古希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论辩之风大兴,争论的问题涉及到政治、伦理、法律、宗教和哲学等诸多领域。争论的各.方都逐渐认识到,论辩时仅仅停留…  相似文献   

11.
几何学方法是斯宾诺莎的哲学方法;这一方法不是其哲学可有可无的外在形式,而是与他的哲学主题血肉相连的,即它要解决的是“人生的圆满境界”——人的自由境界问题。斯宾诺莎哲学化的几何方法有自己的重要特征;从这一方法出发他演绎出了一系列哲学上的重要结论,使其哲学在本体论上走向更彻底的唯物主义。但这一方法并没有解决他想解决的哲学问题,特别是当他运用这一方法研究人时,便陷入了机械论。斯宾诺莎哲学化的几何方法在思维方式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也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现代国家的道德正当性危机.本文认为,这一危机在主流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自由主义一方面要求国家最大程度地保护每个人的宗教信仰和道德选择的自由,另一方面又基于个人自由的道德优先性反过来否定国家的道德正当性,甚至批判国家是一种道德的“恶”.但这样一来,国家就很难在道德上要求个人的真正服从.为了更清楚地理解这一危机,本文从政治哲学史的角度探讨了现代国家的起源和实质.本文认为,现代国家在早期现代兴起的主要动因,就是解决西方基督教世界内部的“神学政治问题”,也就是宗教与政治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代政治哲学之父”马基雅维里将国家本身去宗教化和去道德化,使它变成一个纯粹的人为建构.在此基础上,霍布斯建构了一种绝对主义的国家观念.而洛克则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对国家的绝对权力进行道德约束,捍卫个人自由相对于国家的道德优先性.卢梭和黑格尔一方面接受了霍布斯和洛克的现代性前提,另一方面试图消除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对立,为国家的道德正当性辩护.但是,这种辩护无论在现代自由主义,还是在左翼激进主义那里,都没有得到承认.本文的结论是,要想重建国家的道德正当性,我们必须站在一种超出现代性的更高视野去反思现代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从其中抽取任何一个有机联系的环节,都会使整个体系受到破坏。遗憾的是,在苏联的哲学和方法论教科书中并非总是明确而始终一贯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概念完整性。某些作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仅仅归结为辩证唯物主义,而对历史唯物主义及其他传统组成部分却置之不理。另一些作者又认为哲学知识的特点仅仅或是认识论,或是本体论,或是逻辑学。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的定义更是众说纷纭。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把作为一种完整知识的哲学的对象单纯地归结为它的某一个组成部分造成的。有人认为,这种分歧现象是一种值得肯定的现  相似文献   

14.
国外弗雷格研究概述王路在本世纪,现代哲学,特别是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蓬勃发展,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潮流,它广阔地开拓了人们的研究视野,极大地改变了古典哲学的研究方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不仅仅是一句口号,甚至被普遍地认为是哲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将积茂著《黑格尔逻辑学和辩证法》一书包括辩证法和形式逻辑学、波佩尔的批判和辩证法以及补录三个部分.作者的主要意图有如下四点:一、阐明现代形式逻辑学乃至分析哲学同黑格尔辩证法的"交接点和分歧点";二、把黑格尔辩证法的唯物论加以颠倒,进行"连分析哲学家也通晓的辩证法逻辑的翻译";三、着重进行"作为辩证法逻辑学核心概念的'矛盾'的逻辑说明";四、  相似文献   

16.
贺来  李虎 《学习与探索》2003,4(5):12-16
"划界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方法在现代哲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超越了"两极"方法的"还原主义"与"化约主义",打破了哲学传统中"两极方法"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为人们重新思考和解决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等各个层面的一系列重大哲学问题开辟了全新的理论视野。"划界方法"显示着哲学智慧全方位的一次转型,体现了现代哲学开启新的理论思路的重大努力。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末木刚博是专攻世界逻辑比较思想的。他在《现代逻辑学问题》(以下简称《问题》)一书中,对中国、印度、希腊的逻辑学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且用现代逻辑工具解释了印度逻辑学,尤其是对“新因明逻辑”的解释所下的功夫最大。用现代逻辑方法对“新因明逻辑”加以研究解释是值得提倡的,因为这样做可以澄清新因明逻辑中的一些含混问题,把自然语言的一些含义用表达式明确地表达出来,这可把因明研究引向深入。但是,由于因明典籍是用晦涩艰深的古文写成的,极易产生歧解,而对原文理解的误差,就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本文就新因明逻辑中的“因三相”、“三支论式”、“九句因”中的一些问题与末木刚博教授商榷。一、关于因三相《问题》把因三相中的第一相“遍是宗法性”、第三相“异品遍无性”分别表述为“S  相似文献   

18.
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0年第2期报道,该刊自本期起新辟专栏讨论《当代全球问题:社会的哲学观点和方法论观点》.杂志的"编者按"指出:全球问题今天成为哲学研究的迫切的课题之一,它包括最广泛的世界观问题、社会问题和方法论问题,特别是全球模拟研究大大推动了系统方法的发展.系统方法在解决重大的国民经济问题和科技问题方面已经表明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中国哲学走向何方,一直是中国哲学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功已经为现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指明了出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不仅解决了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方向,也包含了现代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归宿。这一实践已经把继承吸收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为一个新的广泛的现代中国哲学体系——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也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转向”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问题已经在本世纪的哲学中获得一种中心地位。”①不知有多少现代西方哲学家发出这样的感慨。哲学家们甚至把20世纪哲学这一新的特征称为“语言的转向”(theLinsuisticTurn),以把它与哲学史上发生的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相提并论。语言为什么会成为哲学的主要对象?在哲学上,语言灰姑娘式童话般地取得重要地位,又意味着什么?这需要我们对“语言的转向”进行哲学反思。所谓“语言的转向”,就是指以分析哲学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实现的哲学主题的转换,即由近代哲学认识论研究转向语言哲学的研究。罗蒂把它概括为.“要求通过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