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马克思对“地域性社会主义”的扬弃秦闯“开放性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宏大的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早在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就指出,共产主义的实现应“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不这样,共产主义就只能作...  相似文献   

2.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地域性共产主义”扬弃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它是在扬弃“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局限和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产生的。“斯大林模式”和我国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深受“地域性共产主义”的影响,搞闭关自守。在这个特定视角...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早期提出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下面简称“积极扬弃” )尽管当时他在表述上还采用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一些哲学术语,但这一辩证法思想却贯穿于马克思的全部经济著作中。他关于未来科学共产主义的一系列论述,都渗透着并且根源于“积极扬弃”的革命辩证法。一百多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特别是十月革命以来六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反复证明这一思想的正确性,并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丰富了它的内容。今天我们在建设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时候,结合我国的实际,学习和运用这一重要观点和方法,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特别对于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来说,应当把它作为一个重要指导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马克思主义有阶级性,因此,真理有阶级性。这种推论,是把真理观的阶级性看成了真理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和科学真理观的对立统一。列宁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页)并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是“十分完备而严整,它给予人们一个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对势力、任何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列宁选集》第1卷第441页)毛泽东同志也说过:“马克思  相似文献   

5.
1842年以后,马克思已经开始受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可是,起初马克思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到费尔巴哈,而后来,他越来越感到自己那种强调黑格尔式的精神理性和平等自由的“崇高”口号,在现实面前是那样的软弱无力,竟没有办法去扬弃那些“精神异化物”时,他才真正在火热的社会生活和斗争中意识到,只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才可能是走向真理的唯一通道。于是,原来在马克思头脑中居统摄地位的那种青年黑格尔式的唯物主义,就开始被敲响了丧钟。可是我发现,也由此使马克思的哲学思想陷入一种深刻的理论逻辑矛盾之中。这就是他思想中关于…  相似文献   

6.
回首当年,马克思主义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这未免给马克思带来过多的荣誉和不应有的污辱。何况,马克思早在一百年前已警告过世人。环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特别是《资本论》受到了冷落甚至被遗忘了。对教徒式的诵经以及对“过时论”、“失去有效性论”进行反思,本文又经历了一个批判式的复归。斗胆向《资本论》寻求灵感,以此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制改革提供启示。同时在理论上试图使《资本论》从冷冻状态中复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自由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深化对“劳动”的分析和批判的过程。在其早期思想中,马克思认为只要扬弃了异化劳动,人类就能够达到自由的境地;在其晚期思想中,马克思进一步认为物质生产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真正的自由存在于自由时间内的科学和艺术活动之中。因此,马克思所谓的自由是指以扬弃异化劳动的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以人的能力发展为目的、在自由时间内的自主活动,主要是科学和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8.
股份制经济在马克思所处的历史时期已经出现,但尚未成为社会所有制结构中的一种主要资产组织形式。但马克思以其敏锐的眼光注视到这一资产组织形式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起的历史作用,指出了股份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扬弃”作用,并在几种不同的意义上来界定这种“扬弃”的内含。笔者认为通过学习马克思关于股份资本的“扬弃”作用的论述,有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把握股份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它是保存了人类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在这里马克思的所谓扬弃,即是事物对立双方通过无数环节,不断分裂、斗争、统一的一种不断发展的过程;而所谓保存了人类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则是对人的历史的积淀性质给以必然的肯定。从意识发展的宏观角度看,由于我认为艺术与宗教最相似,是由广义的人类文化作为其发展及反映的基础和背景的,故此文仅从历史内在发展的扬弃,谈宗教与艺术的关系。一、宗教是关于人的内心情感实践的精神哲学  相似文献   

10.
阿尔都塞的反经验主义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批评了阿尔都塞因袭实证主义思潮,以“认识论上的断裂”论把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划分为以经验论为理论基础的“意识形态”时期和成年马克思的以反经验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时期的做法;剖析了阿尔都塞的所谓“反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理论,指出阿尔都塞把认识过程完全置于思想领域中的“理论实践”论是一种“颠倒了事实”的认识论;他以马克思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去论证他的“两种客体”论是没有根据的;而他的真理本身是真理的标准论则在承袭了斯宾诺莎的理性主义的真理标准论的同时,又抛弃了斯宾诺莎的唯物主义立场。因此,阿尔都塞所提出的对马克思主义一系列新解释是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相背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即马克思要“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分别是指“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生产资料的“人人皆有的私有制”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些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事实上,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应该是生产资料,而不是消费资料或者生活资料;重新建立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单一的公有制,是对私有制的扬弃。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也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在《一八四八至一八五○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说的“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一语,有着两种不同的见解:第一种见解是多年来流行的观点,认为这句话中的“社会主义”就是今天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并且根据这句话论定马克思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不断革命的过程。第二种见解认为,这句话中的“社会主义”不能理解为今天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这句话说的是“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并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从而论定马克思没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看作不断革命的过程。《人民日报》1980年6月19日第五版上发表的辛仲勤、薛汉伟二同志《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一文(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马克思学说本身的性质要求及学说的历史命运——“老年马克思、青年马克思、晚年马克思之争”等角度,阐发了科学理解马克思学说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强调了其前提是克服教条主义式的研究,论述了科学理解马克思学说的正确的方法论应是;歧义性与统一性的辩证统一;“真理是过程”和“真理的全面性”的辩证统一;部分与整体的统一;具体理论观点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我们走近马克思”和“马克思走近我们”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王心刚 《北方论丛》2017,(6):102-105
马克思提出“消灭哲学”的口号,因此,西方学术界有学者认为,真正的马克思的理论是没有哲学的.对此,沃尔夫冈·豪格认为,马克思是有哲学的.首先,马克思哲学不是“机构哲学”或学院派哲学;其次,马克思哲学终结的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哲学,即西方形而上学;最后,马克思哲学是扬弃了黑格尔哲学和他自己早期哲学的哲学,即“扬弃了哲学”的哲学.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以反讽手法使用的“中国社会主义”,后来不仅成为对“社会主义”作广义和狭义划分的参照工具,而且为“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素材.就经济的社会形态而言,前现代中国的亚细亚社会结构的彻底打破有赖于改革事业的全面深化.从上层建筑来看,以“儒家社会主义”为代表的古代空想社会主义及其现代变型,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扬弃对象.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的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指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7、291页)这一总结符合中国的实际,也符合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正因为在理论上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所以导致了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与建设实践中不断出现挫折、失误,因此,研究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课题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马克思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间。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马克思早期著作中是有严格的区别的。在早期著作中 ,马克思不赞同当时流行的种种“共产主义”学说 ,他明确地把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称之为“社会主义”。在马克思看来 ,当时流行的种种共产主义只是社会主义原则的一个片面的实现 ,只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个中介、一个环节 ,它不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的肯定 ,不是最理想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温权 《人文杂志》2022,(8):100-107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本质上是对货币权力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以“交换价值”“平均利润”以及“生息资本”为节点,马克思不仅在概念维度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从“因何所是”到“确如其是”及至“是其所是”的形而上学追问,更从现实层面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提供了“发生学”“过程论”与“目的观”依据。它们作为《资本论》的核心议题,无异于马克思理解资本主义的三个递进层次:对资本主义“所谓何物”的认识论再现,既是在本体论维度确证资本主义“自我建构”的历史唯物主义根据,又为资本主义“自我扬弃”的逻辑学线索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素材。这就意味着,与马克思用货币权力的社会化史诠释资本主义“从哪里来”的概念实然性相对应,我们应当在社会性个体的实践史中不断确证资本主义“往何处去”逻辑应然性,从而实现共产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彻底扬弃。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几点区别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何中华 《东岳论丛》2004,25(3):10-20
正视马克思同恩格斯在思想上尤其在哲学思想上的区别 ,对于恢复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思想的本来面目 ,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 “超验”视野与“经验”视野的分别 ;2 “存在决定意识”与“物质决定精神”的不同 ;3 大写的“真理”与小写的“真理”的距离 ;4 “彼岸”的“自由王国”与“此岸”的“自由王国”的差异 ;5 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个性分野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论社会主义的两个基本特征朱宝信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和社会主义实现的途径,前者是“社会主义是什么”的问题,后者是“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的问题。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的理论,在他的几部早期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