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这一概念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已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有机系统,这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健康的舆论环境,已成为当前我国和谐社会进程中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是社会的整体性复合型变革,是社会意识形态变迁的要求与结果,也必然引起社会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新变化。改革开放使中国在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革命型意识形态面临着目标转型、秩序整合和内容调整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不仅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引发的全局性变革效应的必然结果与现实要求,也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提供政治文化支持和思想保障。在改革开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同一进程中,改革开放与意识形态建设互为条件、相互渗透,改革开放的力度和效度应当与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及和谐化目标统一起来。当前,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应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促进社会和谐文化建设,实现意识形态由群体症候向个体精神的渗透,增强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推进意识形态大众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提供条件和支撑。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和谐”是一个古已有之、东西横贯的理念,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之一的儒家行政思想中,就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和谐思想成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总结包括儒家和谐思想在内的古今中外和谐思想精粹基础上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本文通过对儒家“大同”理想、“小康”图景,对儒家民本思想和儒家“和为贵”价值理念的分析阐释,揭示了儒家行政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是对意识形态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意识形态创新要正确处理好批判与创新的关系,要讲策略、重原则、求实效。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国际环境与国际斗争新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建设和谐文化,是我们党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牢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有效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理念,在不同的历史形态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高校党的建设在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展和谐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党组织要在构建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8.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当代先进文化,应树立和谐社会的文化自觉,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应该突出“和谐”的文化品质,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强调人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导向,注重党的执政理论创新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并且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不但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站在和谐社会的高度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我们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社会意识形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三个重要功能:明确建设方向,建构价值认同;整合利益冲突,协调社会关系;调控社会文化,形成前进合力.加强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应着重把握好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与社会思想意识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坚持把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摆在首要位置;把握好继承创新民族传统文化与借鉴世界文化资源的关系,坚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重要手段;把握好科学发展与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坚持把促进经济建设作为工作中心.应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科学性、创新性,使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构建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是运用经济、政治、文化三要素组成的社会结构分析法来论证三者的全面协调发展。他关于根据地及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具体展开,而最终的落脚点是人的和谐发展。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进行引导,使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得以确立。因此,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意识形态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加强意识形态的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企业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更要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创新,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笔者就构建和谐企业中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由刘明君教授等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权威建构>一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之最终成果,主要包括:构建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坐标,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综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立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曲折发展,多元文化冲突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社会转型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和谐社会思想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多元文化冲突下和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权威的构建对策等问题,共21万多字.  相似文献   

15.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系统,是社会文化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撑的微观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诸多新命题,如要求重视文化自身的和谐,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夯实校园文化的社会根基,等等。基于高校校园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以及面临的新命题,我们必须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大力开展文化交流,同时还要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导意识形态的必夺之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品行端、专业精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7.
人本思想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人文思想,是贯穿中国文化历史的主要线索之一。孟子的民本思想继承了前人在民本方面的主张,以儒家“仁学”为基础,提出了“民贵君轻”和“与民同乐”等一系列政治主张,将先秦民本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其历史影响深远而广泛。以人为本,是当今中国全面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对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视的客观反映,是当今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和执政党新的执政理念,它作为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不仅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而且是对现代人本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建设和谐社会定为主题,表明我党已经把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从思想意识形态层面的论证转移到制度建设层面。社会主义公有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基本制度前提,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落实到具体制度的创新建设上,否则,既不能推动和谐社会理念的落实,更不能保障和谐社会已有的建设成果,因此,合乎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探索"3322"育人协同机制,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虚"功才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七大报告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部分提出了“中华文化”、“文化创新”等新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等新观点,首次创造性地把意识形态纳入了文化建设的大视野,并阐述了建设和谐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等重大理论问题。这些论述带有鲜明的理论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领域的体现,是我国现阶段推动文化发展与繁荣的行动纲领,为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