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对郁达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文化对郁达夫的生活与创作有重大影响。传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激励他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促使他在生活中乐于亲近自然,在创作中大量描写自然;魏晋名士风流感染郁达夫既批判现实,又避世归隐,甚至饮酒狎妓;隐逸思想则既促使他逃避世俗,又鼓励他坚守自己的个性,决不与世俗妥协。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的文学创造活动发轫于诗,他的诗词的水准甚至在他的小说之上。赴日留学其间,乡愁与乡思是其诗词中的重要主题;在他从日本回国后,他又写了不少感时、伤怀、明志诗,为我们展示了他的心灵历程。同时,反映郁达夫私生活的诗,在郁达夫的创作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对山川风物的描写是郁达夫的诗词创作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他诗词创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总之,诗词的创作贯穿于他的整个文学生涯,反映了他的生活与思想。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小说的四重楼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自然、爱情和健康的人,是郁达夫小说的四重楼台。由于缺少价值支点,四重楼台只是空中楼阁。在艺术的困惑,自然的迷失,爱情的恍惚和人的沉沦中,四重楼台倒塌,变成艺术的碎片,自然的碎片,爱情的碎片,人的碎片,成就了一个散漫得近于破碎的文本。郁达夫小说的创作过程就是四重楼台不断倒塌又不断重建的过程。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和反复,郁达夫最后建成了他心中的四重楼台,这就是《迟桂花》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小说的性别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之缺失是郁达夫小说的永恒主题 ,它表现为男女两性之间的性别冲突 ,其部分原因在于郁达夫及其小说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文化意识。它具体表现在由男性视角对女性的聚焦与变异而生成的女性意象中。郁达夫小说的女性意象大致可分为三类 :其一是妖女型 ,玩弄男性 ,而行为意志不可捉摸 ;其二是天使型 ,其特质是“纯洁自然” ;其三是圣母型 ,其特质是“博爱”。这三类女性意象表现出郁达夫小说复杂的性别文化意识 ,既表现为现代人道主义对女性的理解与尊重 ,又传承着传统的性别意识 ,潜隐着父系文化的男权本质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是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作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几十年来,从各个方面评论郁达夫的作品和为人的,有论文,有传记,已经不少;我作为一个初学青年,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是的,对于象郁达夫这样的作家,不论从他的性格、经历来讲,还是从他的写作风格、写作成就来讲,都是相当博大而又复杂的;要想全面地评价这样一位作家,确实不容易。因此,我打算从一个方面,即他的诗中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那一部分,来试作一次探讨。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无非人云亦云地认为:郁达夫不过是一个感伤颓废的浪漫主义作家罢了。可是,当我读过他的…  相似文献   

6.
郝玉芳 《东方论坛》2007,2(6):38-40
泰戈尔的自然观是印度传统思想与西方现代科学自然观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他继承和发展了"生命一体化"、"万物同情观"的印度古代哲学思想,另一方面他吸收了西方现代科学自然观的有益成分,形成了他的既具有一定科学性,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哲学底蕴的自然观。他认为自然既具有物质性,又具有精神性;既富有人性,又富有神性;人类将由亲证自然万物、与万物相结合而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最终解脱。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他对现代文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尤其是“自叙体小说”的创作。郁达夫受到“私小说”的影响,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又使得他超越私小说,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风格。本文意在通过对郁达夫与“私小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与阐释,为郁达夫研究提供一个向度。  相似文献   

8.
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提而西部各族人民的环境素质至关重要,对促进西部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有积极意义;环境教育必须既基于当今世界环境教育的先进理论和我国东部的经验与教训,又基于西部各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资源、人们生活生产的现实状况及未来走向;既面向未来.又因地制宜;既弘扬良风美俗,又合理地移风易俗,明确目的,细化目标,建立制度体系,如此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人文与自然:从冲突到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和“自然”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概念。人文与自然发生冲突植根于人类所特有的存在方式。要克服工业时代人文与自然之间的尖锐对立,使二者走向和谐,其可能的途径是:1.扬弃人的自我中心化;2.寻求技术的诗意化;3.借鉴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倡导抒写性灵的文学思潮蔚然成风。此时,多数文人已失去对传统价值观的信仰,一心要创造一种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又使他们都具有一种狂狷之气和愤世嫉俗之情;在不以世俗为务和沉迷于山水的行为背后,也隐含着某种忧患感、何以会产生如此心态?这自然与当时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背境及文学思想传统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继承优秀传统,抛弃陈腐旧套,不是终极,而是手段、目的在于艺术创新。如何创新?要与他书不同;既要打破小说窠臼,又要独具艺术风采,更要传神摹影。成为千古奇文;要写奇情趣事、奇语怪文、奇称妙号。撰新异笔墨:要令人估料不到,一反世俗观念,使读者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2.
隐逸,是郁达夫最典型的人格特色,几乎囊括了现代隐逸的各种形式。他"隐于自然",认为欣赏自然,欣赏山水,就是人与万物调和,人与宇宙合一的一种谐合作用。他"隐于酒色",几乎把"酒色"当成了他的精神家园。他"隐于书斋",读书、买书、藏书、著书成为他终其一生的爱好。他"隐于宗教",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淡泊出世、放达超俗的佛道意识。他"隐于死亡",在"杀身成仁"的民族大义中实现了生命的完满与超越。在郁达夫的"隐逸"中,"隐于自然"和"隐于酒色"是其最突出的表现。爱欲和自然构成了郁达夫小说中人物生命的两极。  相似文献   

13.
论郁达夫小说的景物描写郭东,张玉辉郁达夫小说中卓异的景物描写,早在20年代就引起了评论者的注意。郑伯奇的《<寒灰集>批评》在论及郁达夫以富有诗趣见长后,又称他“描写自然,描写情绪的才能,也是现代有数的”。从理论主张看,郁达夫把景物描写当作深化主题的重...  相似文献   

14.
梦醒寻梦——张岱及其小品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岱是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张岱的出身遭际和社交氛围,造就了他博雅风流、愤世谐谑的名士风度;张岱小品的内容十分丰富,殆同一幅全景式的明末风俗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十分复杂,而最值得注意的是郁积其中的黍离情结;审美品味求真求廉、求空灵自然;风格洒脱谐谑、恣肆;境界既世俗又博雅,既真切又空灵。  相似文献   

15.
金圣叹的思想性格充满矛盾,其中的许多构成因素互相对立。这在他点评《水浒》的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他既维护封建制度,又崇尚率性而为;既沉溺于传统的文化意识,又能够从传统文化意识中站立起来。金圣叹外儒内庄,释心墨行,在他的意识深处始终存在情与理的尖锐冲突。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性格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张楚廷在《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7期“论大学校长”一文中说,对于校长,可能既需要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又需要是一位现实主义者;既希望他是帅才,又希望他是将才;既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又深谙组织管理;既能雄心勃勃,又能审时度势;既具百折不回、顽强不屈之精神,又温文尔雅、善于周旋;既坚强,又厚道;既能慷慨激昂,又能低调行事;既珍爱古典,又执著现代;既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又富有科学精神;既善主内,又擅外事;既有雄才大略,又能脚踏实地;既能高屋建瓴,又具平民气息;既年富力强,又经验老到……恐怕是希望校长是一位完人了。然而,对于校长,却只能是在理想的照耀下去现实地寻找。  相似文献   

17.
古典文学对于郁达夫文学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是在五四新文化大潮的推动下步入文坛的,其表现出的反传统色彩和其他先驱者一样鲜明。然而就其创作来说,无论其独创性多么突出,终不能掩盖它与古典传统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郁达夫对题材、主题的选择,而且及于他的人生态度和创作心态。郁达夫对于古典文学的这种特殊关系,是一个很有意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文章雅洁、简明、深刻、生动,既符合传统的文章规范要求,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在他的文章中,几乎调动了尽可能多的修辞手段为其表达思想服务,尤其“引语”的大量运用,使他的文章既通俗易懂,又深刻精辟;既幽默风趣,又博雅深赡。毛泽东使用“引语”出神入化,充分体现了他善于提高语言表达力和感染力的卓越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商人慕雷的成功之道,他的诚信经营,赢得了顾客;他的人性管理,凝聚了职工;他的新型的商业经营模式,击溃了守旧的、落伍的商业店铺。慕雷代表了商业的自然进展。文章指出,左拉在小说中,既推崇慕雷,又同情失败者,是左拉泛人道主义的矛盾表现。  相似文献   

20.
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善于多层次、多侧面地摄取视角,运用扁型人物、圆型人物刻画的手法塑造既具丰满度又具立体感的人物形象,以表现生活的复杂性和真实感,对后人影响很大。在他的第一部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福斯特通过塑造扁型人物、圆型人物来反映英国中产阶级"发育不良的心灵",讴歌冲破世俗偏见和传统道德的束缚,勇敢追求自然率真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