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在全社会树立为人民民务的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为人民服务”,最简单、最响亮,放射着平凡而伟大、高尚而朴素的时代光辉。1“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j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这个问题均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且多次作出深刻的阐述。在共产党完备的理论实践党纲——《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号召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谋利益”D’。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为人…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和崇高精神境界,而且进一步明确和提高了“为人民服务”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系中的地位,拓展了“为人民服务”在社会生活系统中的领域,使得本属于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伦理准则的“为人民服务”推及为对全体公民具有普适性的社会伦理准则,从而极大…  相似文献   

3.
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点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人民的利益为言行的最高标准;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坚持为人民服务仍然是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的必然结论,是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要求,也是实现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坚持为人民服务并不矛盾,而是要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更要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能否落实为人民服务的要求,要在全面实施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于个人来说,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我党全部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历史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吃苦耐劳,甘愿奉献,自我牺牲,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新时期,积极倡导为人民服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因此,在向21世纪迈进的历程中,无论有多大的困难和问题,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根本追求。  相似文献   

5.
“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有很重的份量。打开邓小平理论文本,“为民”思想几乎随处可感。随着历史的演进、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容又会随之不断变化。邓小平正是敏锐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在不同的时代赋予了“为人民服务”不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6.
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为人民服务理论的产生,是有其坚实的实践基础的。它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翻身求解放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也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更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和革命队伍内部的同志式关系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实践,孕育了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理论  相似文献   

7.
去年6月,市委召开建设群众满意机关大会,市委书记罗志军就如何建设群众满意机关问题,提出了“全力以赴服务发展、尽心竭力服务基层、满腔热情服务群众”的“三服务”要求。为更好地促进人民群众满意机关建设,我们从本期起在机关建设栏目开办“‘建设人民群众满意机关’纵横谈”子栏目,将邀请部分市级机关和区县主要领导就该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金鹏 《新天地》2011,(12):13-14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要以符合人民利益作为工作判断的最高标准,要以符合人民利益作为个人行为活动的准则。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与为人民服务没有内在联系,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与为人民服务 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要求提倡为人民服务,克服“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 和消极方面”,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更要提倡”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 德的核心和集中体现,要在全体人民中加以提倡;领导干部更要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做表率, 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好人民的“公仆”。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意蕴,本文从三个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人民利益至上是“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的道德核心。同时,“三个代表”思想也蕴含着在当前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相结合的道德评价标准与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为人民服务”,这是毛泽东1944年9月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恩德的讲演中提出来的(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上他又在“为人民服务”之前加上“全心全意”四个字,就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它集中地概括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在这个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问题,阐述了“三观”教育的实质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就是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当今社会世界观的重要表现仍然是为人民服务,在对学生教育中坚持灌输原则、理论指导原则和社会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这是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光辉文献。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创造性地解决了革命文艺发展中一系列重大问题,特别是指出“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是革命文艺问题的中心,在中国文艺史上,首次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而贯彻这一方向的正确途径则是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相结合,首先是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讲话》在中  相似文献   

14.
重温经典作家对人民范畴描述,用唯物史观观点来分析人民观中党群辩证关系,再现价值内涵的发展,通过价值中主客体辩证关系分析,体现人民的主体创造,在方法论上指出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群众路线、人民与政党内在联系。用社会发展的眼光,提出评价标准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方法论层面上是解决当前干群关系紧张的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克服官僚主义,避免与人民脱离,中国才经得起“卡夫丁峡谷”的考验。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也强调,“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因此,“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党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关键是能紧紧地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诚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带来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同时又有一个尖锐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即职业道德与效益原则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参与市场竞争是否是无条件的或是可以逃避道德责任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给予了明确的回答: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在经济活动中,国家依法保护企业和个人利益,鼓励人们通过合法经营…  相似文献   

17.
编辑为人作嫁,本身无可非议。一方面,这是由我们国家政权的性质所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国家的主人。我们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为人作嫁正是为人民服务在编辑行业中的具体要求和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各行各业,也都有一个“为人作嫁”的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为人作嫁”,只不过用为人作嫁来形容编辑行业的敬业精神更来得贴切和自然罢了。另一方面,这也是编辑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新时期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在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上,把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发展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文艺工作的中心任务问题上,把文艺服从和围绕“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为服从和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文艺的价值标准问题上,把抽象的政治标准发展为具体的生产力标准;在文艺创作的目标模式问题上,将单纯的“道德新人”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在批判继承中西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将“两用”原则和“双百”方针奠定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根本任务上。  相似文献   

19.
四十年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根据列宁的文艺党性原则,结合我国的革命和文艺创作实际,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无产阶级文艺的服务方向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是为“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服务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后来被概括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六十年代,进一步被概括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现在,党中央根据七十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概括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些口号虽然文字不同,但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外内》是《商君书》中反映“农战”思想的一篇文章。所谓“外”就是国家用“赏则必多,威则必严”,禁止孔孟之道的办法,促使人民为新兴地主阶级国家对外(战国时期,秦国对其它诸侯国)的战争效力;所谓“内”,就是国家用提高粮食价格和“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的办法,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使人民在国内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以达到国富兵强,统一中国,建立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国家的目的。商鞅在本文中采取的办法,是对奴隶主贵族、工商奴隶主以及为其服务的孔孟之道的严重打击,对于促进农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商鞅的农战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进步政策。但是,这种政策是为地主阶级服务的,深深打上地主阶级烙印。所以,对于劳动人民也是一种压迫和剥削。本文中的“威必严”很明显的也是对劳动人民的迫害。同时商鞅对于如何发展为地主阶级服务的工商业以促进农业发展只字未提,这也是存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