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艺心理学经过半个世纪的徘徊以后,在最近十年中得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1988年同时出版了《文学心理学教程》(钱谷融、鲁枢元主编)和《文学心理学概论》便是标志。这两部教材各具特色,都是在努力建构我国具有当代形态的文学心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李文洁 《学术界》2003,(6):222-226
《世说新语》“文学”门分为“学”与“文”两部分 ,两部分记载的事例各自按照时代先后排列。“学”的部分主要记录了关于注解经文的佚事 ,“文”的部分记录了创作诗文的佚事。“学”与“文”有着内在的联系 ,但也有所区别。辞、旨的命题共同出现于“学”、“文”二者 ,而“情”的因素则是“文”所独有的。“学”的部分注解经文的方式从阐释经文到独出新见 ,其中蕴涵着个人性与创造性的因素在“文”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世说新语》“文学”中的内容表现出“文”与“学”的联系与分离 ,显明了“文”的特征及其逐渐独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的与讲授原则《英美文学选读》旨在通过对英美文学著名作品选段的学习,使学生对英美文学各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有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逐步达到理解、欣赏与评价三个层次的要求。理解与欣赏是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评价是应努力达到的较高要求。在讲授时,应着重讲授对原著的理解,特别是重要段落,重点句子,难度较大,含意较深的部分。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赏析作品的修辞手法、文体风格、人物塑造等艺术特色。对选段所代表的整部作品的总体情况和作家的生平、创作情况也应作简明的介绍。二、重点章节全书上下两册,英国…  相似文献   

4.
浅谈《文学探微》马航飞孟祥中著《文学探微》一书,集论文50篇;文章虽不能说字字珠现,却颇见功力,是作者多年来苦苦探求文学奥秘的结晶。古典文学偏重于《红搂梦》;现代文学偏重于鲁迅,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了鲁迅的思想脉搏。李泽厚先生曾说过,中国社会有两面镜子,...  相似文献   

5.
王兆胜博士是坚持文学的精神品质的批评家,他用《文学的命脉》为自己的论文集命名,表明了他对文学基本价值如爱、美和自由等的关切和诉求。这是一部富于理性色彩、人文情怀和学术品位的著作,它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深邃的思考为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和研究贡献了值得重视的思想成果。作者有意要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某些侧面进行总结,他的论文多有以“20世纪”冠名者,如《20世纪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局限分析》、《北京文化与20世纪中国散文》、《论20世纪中国性灵散文》、《论20世纪中国艺术家散文》、《论20世纪中国散文研…  相似文献   

6.
《水经注》文学渊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经注》中写景记胜的文字,最为历来人们所传诵,并被誉为“游记散文之祖”。明代散文家张岱曾说:“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跋寓山注》)但是不少文章根据清人刘熙载所说的“郦道元叙山水,峻洁层深,奄有《楚辞·山鬼》、《招隐士》胜境”(《艺概》卷一《文概》),以及“汉赋是以‘体物’见长”的观点,认为《水经注》来源于辞赋,甚至是“骚赋的支脉”,就很值得商榷了。《水经注》这部出现于六世纪初期的散文杰作,它的模山范水艺术成就之所以“撮荟闳博”,“粲若列星”,“妙绝古今”,实与时代风气的熏陶和优秀文学传统的滋育密切相关。中国作为一个宗法性的农业社会,人们和大自然似乎很早就有着天然的联系,然而自然景物却直到魏晋以后产生的山水文学里,才逐渐由蕞尔附庸而蔚为赫然大国,一跃而成为艺术表现的独立对象。山水自然要成为文学的独立题材,其前提是它  相似文献   

7.
苏奎 《兰州学刊》2013,(6):58-62
《白毛女》是解放区影响最大的文艺作品,它从宣传舆论层面上推动了土改运动的进程,参与了主流意识形态与民族记忆的建构。《白毛女》的阶级对立的表述模式被建国前后的土改文学所承袭,成为作家借鉴模仿的范本。对于新时期以来的旨在重构土改的文学创作,《白毛女》的影响也清晰可见,作家往往从质疑"白毛女"故事入手来颠覆四五十年代的土改文学叙事。  相似文献   

8.
尚永亮  肖波 《中州学刊》2000,(1):96-101
近二十年来的《庄子》研究,有不同于昔日的三大特点一是研究日趋繁盛;二是研究日趋成熟;三是研究目标的转换和研究范围的扩大。这表明对《庄子》的研究已突破了旧的思维定势,其中较为集中地表现在与庄子文学相关的问题上,且对《庄子》之寓言、散文特色、浪漫主义、文艺思想及其与诗歌、小说、神话之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9.
东晋时期,《庄子》随着玄学的兴盛而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因其自身所具有的文学特质,它与东晋的文学创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东晋文人将《庄子》对人生哲学的思索融和到诗歌抒情之中,这不仅拓展了东晋诗歌的题材,也升华了诗歌的意境,在诗歌情景交融之外强调理与情的结合,《庄子》成为流淌在玄言、隐逸、游仙、山水等东晋文坛主要题材中的一股潜流。通过与文学的结合,《庄子》亦扩大了影响,实现了庄学传播从玄学领域到文学领域的跨越。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之一的《儒门事亲》是研究金代医学的重要著作,但中医学与文学知识体系的相互关联及著述者深厚的文学根基使其内涵和表述饱含鲜明的文学倾向。而该书的刊刻、流传同样离不开诸多文人的参与,这些问题的梳理反映出《儒门事亲》与文学无法截然分割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1.
《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吉。这似乎是量身定制的吉词:一元复始,紫气东来。在诸位大人——我们尊敬的朋友,和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这本年轻的学术刊物(算起它作为集刊的时间,今年九周岁。从今迈入第二个九年,恰合九二之数)现身于繁茂的文化原野之上。  相似文献   

12.
评《基诺族文学简史》邓绍基一九九一年九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刘魁立同志和副所长冯志正同志因公赴滇,其时要在昆明讨论几部少数民族文学史书稿,邀我同往。我对少数民族文学本无研究,但忝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评委会之列,未敢谢辞,受命南行...  相似文献   

13.
正全书以年月日的编排方式,反映自1900年1月1日至1949年12月31日中国文学的现状、变化和发展。本书的涉及面远非文学一端,涵盖面相当广泛,篇幅浩大,入选作家有一千五百余人,至于列入的报刊、作品等则以数万计,还附有多种索引,便于读者查阅。不仅反映新文学,还反映通俗文学以及用古文创作的文学;不仅反映中国作家自著的文学,还反映外国文学在中  相似文献   

14.
鲁涛 《云梦学刊》2012,33(3):29-29
吴广平主编《文学教育新视野》一书,凡76.2万字,作为“湖南省特色专业湖南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丛书”之一种.已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1月出版。此书系作者主持的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和主持的湖南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中国文学概观”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全书由“文学社团活动指导篇”、“文学创作指导篇”、“文学评论写作指导篇”、“作家访谈、对话与交流指导篇”四大部分组成。全书着力探索、总结了知识全球化时代文学教育的新情况、新知识、新经验、新策略,既有较强的理论性,也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于从事文学教育与研究的广大教师与学者有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黄仁生 《船山学刊》1994,(1):217-223
治文学史者,最忌就文学而论文学,这一点早巳成为当代学者的共识。但以往的文字史研究,大多是以社会学的视角来观照文学史的发展。因而对于文学现象的把握与阐释,难免会长期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次上回旋。近几年来,为了突破这种旧的格局,不断深化文学史的研究,学术界在接受恩格斯的“美学的,历史的”视角与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考察,通过综合研究来开拓文学史研究新格局的要求。随着观念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绪论第一节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文学是通过作家头脑对社会生活的能动的反映一切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家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就是人的意识。就存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大领域来讲,文学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它是人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客观现实在作家头  相似文献   

17.
<正> 十年浩劫甫过,学术界就兴起了一股研究苏轼的热潮。“苏轼研究学会”组织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已有三次,国内出版的专著、发表的论文,数量之富超过了建国以来的总和,而且质量之高也是空前的。究其原因,一则,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罕见的天才,全才,成  相似文献   

18.
知识性·思辨性·实用性 由傅璇琮、蒋寅二先生总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通论》(七卷,330余万字),是一部规模宏大、富有创意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文学大系〉研究》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中国新文学大系》,所进行的文献学个案研究。包括对《大系》编辑出版背景与过程的考察与研究;对《大系》编选体例、编辑思想的研究;对《大系》所涉及的文学革命运动(包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内容、断限、分期,它发生的历史动因、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与传统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关系等)和文学论争的研究;对《大系》所涉及的现代文体理论研究;对《大系》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等。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不乏对文学文献进行个案研究的先例。如对《昭明文选》的研究,以至于形成了千年不衰的“…  相似文献   

20.
钟扬  戴文红 《江淮论坛》2003,1(4):131-136
将陈独秀与胡适的名字连在一起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没有陈独秀再三催促与坦诚切磋,胡适未必能“切实作一改良文学论文”;陈独秀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之前已基本形成其新文化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远非仅仅对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响应或为文学革命鸣锣开道,其思想内涵也是极其深刻与丰富的。其一为“革命”正名,其二指明文学革命与政治革新的关系,其三确立文学革命的对象,其四明确文学革命的目标。而以往的研究对这份“五四”文学革命的宣言书的思想内涵的估量是很不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