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学锋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3,5(1):53-57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和现象 ,这就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严重挑战 ,而利已主义、个人主义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却在一部分人中间不断滋生和蔓延。为此 ,我们要加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 ,揭露和批判利已主义、个人主义的资产阶级价值观的腐朽性和危害性 ,正确引导和调节人们的价值观 ,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导致以往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会生态环境的某种非均衡性发展,并鲜明地提出了社区党建的新任务。当前,加强社区党的建设重要在于社区党组织功能的恰当定位及其结构的适应性调整。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推动着中国社会的逐渐转型,使社区党的组织所赖存在的社会生态环境发生重大变迁,当前,一个加强社区党的建设的新任务已摆在面前。 相似文献
4.
试论社会转型时期干部的道德建设□李铭远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探索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出现“道德滑坡”。对此,人们忧心冲冲。如何使这一过渡顺利实现?关键还在于我们的干部队伍。而... 相似文献
5.
公民文化权益是指公民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应该享受的不容侵犯的自由和利益。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民的需求和价值观念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民的主体意识、权益意识不断增强,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加强对社会转型时期公民文化权益的研究,对于保障公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当前我国公民文化权益保障的现状,并提出了一系列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腐败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腐败产生原因的理论诠释所谓腐败,就是公职人员出于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行为。腐败行为分为政治领域的腐败行为和经济领域的腐败行为。政治领域腐败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在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中,保护人和被保护人的关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保护人的政府官员个人或小集团在分配社会有价值的事物(如权力、财富、名誉)中优先照顾与自己关系亲近的人,后者则以对前者的忠诚、支持或服务作为回报。经济领域腐败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在积府对经济生活实行广泛干预的情况下,寻租活动“兴旺发达”。寻租活动又称寻求直接…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结构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结构模式进行现代化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市场机制下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导致社会矛盾增多,社会分配不公与贫富差距拉大致使一些人产生不满情绪,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失业下岗人员大量存在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这些因素都与我国刑事犯罪的上升态势存在着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人际关系在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正经历着一个比较大的模式转型期。全面了解社会人际关系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创造健康、和谐、友爱、向上的人际环境,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客现要求。本文初步探讨了转型期我国社会人际关系的几个特点,并提出了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听证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也是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获得与某项行政性决策有关方面的社会各方的利益表达和对决策的意见反馈,以便作出尽量合理的决策。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现行的行政听证制度面临着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转换政府体制,树立民主程序观念,加快行政听证制度程序立法,则是完善这一制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行为失范的原因在于没能解决好对个体行为的激励与约束的关系问题。反思过去道德建设的实践,主要的问题是过于重视道德教育、忽视制度伦理的建设,注重道德要求的“软”约束、忽视“硬”约束。所以,当前加强道德建设必须要把社会道德规范制度化,通过制度的过程来施加对“经济人”行为的强制性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人际冲突及其协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我国目前人际冲突现象已十分严重 ,如不及时协调 ,必将成为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导致人际冲突的原因主要是利益冲突、角色冲突和价值冲突。与此相联系 ,本文认为协调人际冲突的对策主要有加强制度建设、礼仪建设、确立现代人际关系新模式以及创造一个能容纳多元价值观的开放的宽容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的社会转型与道德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转型,道德文化体系也进人了一个转型期。道德体系是一定社会秩序的产物并反过来维护这种社会秩序。当一种类型的社会秩序向另一种类型的社会秩序转变时,旧道德体系的解体与新道德体系的重建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自觉认识和顺应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搞好思想道德和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一、社会转型与道德转型社会转型是指由一种类型的社会性质或社会秩序向另一种社会性质或社会秩序的转变过程。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不是社会性质的转型,而是社会秩序的转型。它意味着社会经济基础和上…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对农村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农村依然存在金融供给不足、金融资金外流、农村贷款难等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应深化农村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建设进程、加快发展和实施农村小额信贷工程等,积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政治安全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社会转型时期,如果政治体系不能有效解决社会张力、化解社会矛盾,就会造成政治体系的超负荷运载,从而导致政治失序乃至动荡。政治安全的实现需要建立起具有较强包容机制的政治体系。通过建立政治安全的主导机制、制度保障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和动力保障机制,确保各种政治主体能够遵循统一的政治规范,沿着合法、有序的轨道实现其功能,释放其能量。 相似文献
15.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改革十几年来,在我国从社会主义的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企业组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企业组织的外延式扩展所谓企业外延扩展是指企业在地域范围、行业分布和经营规模等方面的发展。改革以来,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民法里,婚姻家庭关系、劳动关系和土地财产关系的调整,均属于民法的任务,但在前苏俄民法里,这些社会关系的调整都脱离民法而呈独立状态。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承袭前苏俄的法律观念,也将这些社会关系的调整从民法中剥离出去;改革开放以后,这些社会关系的调整逐渐呈现出不同程度回归民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时期人文精神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文化尚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标志的“世情”,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文精神建设的基本前提。注重市场经济过程中人的现代文明素质的提升,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成员的主体意识和民主能力,创建人文精神生长机制,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文精神建构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发展,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媒体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取决于媒体对新闻自由的把握以及政府对媒体处理新闻事件的支持态度。因此,媒体要更好地实现公众参与,更有效地监督政府,更充分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民与政府能够通过对话达成共识与团结。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邴正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4)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因而带来了中国社会面临的三个大的文化矛盾:来自市场经济的文化冲击;普遍的文化不适应;评价系统的不确定性。这种文化模式的震荡和冲击,导致了人文精神的追寻及文化建构的潮流。文化模式的转折,归根到底是人格模式的转折。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模式经历了由泛道德化、泛政治化到泛经济化人格的转变。泛经济化的人格模式不应成为今后中国的文化取向与人格取向。现代人应向前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理论上正本清源,在实践上指导现代化建设,理论界围绕"人性及其异化问题"、"人的主体性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学基础问题"、"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体系问题"等展开了热烈讨论,既取得了一定成果,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