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梁启超近代中国著名的报刊活动家和政论家。他早期的新闻学著作反映了他早期新闻思想日趋成熟渐成体系的变化。他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阐述了报纸的社会政治功能、地位 ,办报原则 ,并且初步形成了具有西方自由主义色彩的新闻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2.
在理论界,新闻自由的性质、内涵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有政治自由和社会自由之争,有个人权利和制度性权利之争,还有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之争。我们认为,以自由权利的内容和主体行使权利的身份判定,新闻自由是一种社会自由;以新闻自由确立的初衷和普遍意义来看,它应当是一种个人权利;从新闻自由的内涵和目的来看,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等概念都不能涵盖新闻自由,新闻自由不仅是公民意见和思想的表达权,同时也是公民获得资讯、信息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3.
新闻自由是公民利用和直接从事新闻活动的自由 ,是公民利用新闻媒介知晓信息和表达意见或思想的基本权利。与其他自由权利不同 ,新闻自由是一个由众多自由要素所构成的复合自由体。如果以新闻的形成和运作的基本环节为经线 ,以新闻传播主体和受众两个层面为纬线来确定新闻自由的结构 ,那么新闻自由的结构要素应当包括 :获取新闻素材的自由、新闻传递自由、新闻发表和出版的自由、阅读和收听新闻的自由和新闻讨论和评论的自由。新闻自由正是由它们共同构成的自由实体。  相似文献   

4.
从新闻职业化看西方新闻自由思想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方新闻自由思想的历史发展与新闻媒介职业化历程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互动关系:第一,言论、出版自由最初与报纸无干,后因报刊在政治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导致统治者的压制,于是,言论、出版自由的问题也就延伸到新闻自由;第二,大众化报纸产生后,经济独立带来角色变异,成为代表民意、监督政府的独立力量.新闻自由恰为免除政府对报纸的干涉提供了法律依据,于是,法律中所规定的个体言论、出版自由实际成了媒介--制度的自由;第三,媒介-制度新闻自由的现实,与法律规定的个体言论、出版自由不谐,法律界人士遂提出"第四权力"理论,试图重新界定新闻自由,并使之与原有的言论、出版自由相区分.  相似文献   

5.
金仲华注重从社会环境制约的角度分析黄色新闻的流行;他认为报纸副刊有所发展固然是因文字轻松有趣可以调剂读者的阅读趣味,但也与重要新闻报道桎梏太多有关;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其实没有多少新闻自由。他在批评我国报纸上的国际新闻时,指出国际新闻中充满着国际各种政治力量的角力,提醒读者要注意文字背后的内容。他强调阅读战争新闻要有一双新闻眼,而培养新闻眼需要从知识和技术两个方面着手。具有较为明确的媒介批评意识、知识性强、注重从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视角去分析、注重数据和实例、从媒体的实然和应然状态之间的差距去透视、客观辩证,是金仲华媒介批评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新闻自由"的概念发展,不仅是从"新名词"到"关键词"的话语转变,而且是新闻自由的理论发展过程,更是激烈新闻自由抗争的反映。1927年7月,戈公振首次使用"新闻自由"一词,表达"新闻传递和发表自由"概念,此后其概念渐受关注,但新名词并未能得到推广。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国内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民国新闻界积极响应美国发起的国际新闻自由运动,"新闻自由"一词逐渐融入政治话语体系,成为社会各种政治势力表达政治诉求的政治口号;随着国统区新闻出版界"拒检运动"的胜利,"新闻自由"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不断出现在新闻学著作和各种书籍词典之中,成为学术关键词,概念也更加明晰,即采访自由、传递自由、刊载自由、发布自由、批评自由。1948年,联合国新闻自由会议后,国民党抛弃了新闻自由,失去了大陆政权;而"新闻自由"经《人民日报》等报刊进入新生人民政权政治话语体系。随着《共同纲领》的实施,言论出版自由和新闻自由概念融入新中国并流传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方文化与政治传统的基本结构,新闻自由思想包含诸种形成于不同社会历史情境的话语形式,如思想与信仰自由、免于事先限制、表达自由、第四等级、编辑权等,其逻辑与意义呈现出历时性演进与共时性对话的双重特征,其中,自由的主体——公众与新闻(the press)之间的紧张关系构成现代新闻自由思想的核心命题,协调其矛盾的唯一途径是可问责的自由(accoutable freedom)与负责的新闻(responsible press)。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提出了内容丰富的新闻思想。在新闻价值上他提倡"事实";在新闻自由上他主张报馆独立于政治势力,立足社会公益;在报馆作用上,他认为报馆应该监督政府、向导国民;在新闻业务上报纸内容应尽量丰富,重时事与特色。他的这些新闻思想与今天的新闻理念并没有断裂,今天的新闻思想正是对前人新闻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9.
言论、出版自由是政治自由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离开了这项政治自由权,公民的其它政治自由权都将失去其真实价值。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根本大法的形式肯定了公民的这项权利,我国宪法也明确规定了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所谓言论、出版自由就是公民有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向社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的权利。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表达自由或新闻自由。言论、出版自由这个口号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提出来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以“天赋权利”说,阐述主权在民的思想,抨击封建专制扼杀人的思想、言论自由的行径。这一口号的提出,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需要,符合历史发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报刊活动家和政论家,他早期的新闻学著作<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等反映了他早期新闻思想日趋成熟渐成体系的变化,他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阐述了报纸的性质和作用、地位,以及办报原则和宣传方法,并且初步形成了具有西方自由主义色彩的新闻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柏克在英、美、法三国革命态度上的比较分析,指出他在政治价值观上始终尊重基于英国革命背景下有着历史传承的“自由”,认为美国革命中的“自由”是这种精神的延续,而法国革命是对“自由”精神的背弃和践踏,是一种新型的专制.文章试图通过比较分析揭示柏克自由观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他的自由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和阶级性,这种自由观也成为英国保守主义的重要内容,它对财产权的关注、对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强调、中庸调和的思想、对宪法权威的尊崇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渐进的社会变革思想对我们当下的政治实践仍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庄子作为先秦道家的著名代表,其思想并非是反道德的,也不是“蔽于天而不知人”。他以自然(“道”)为精神追求或理论视察的起点,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政治、道德状况的否定性洞察审视,而归宿到个人精神自由的获得或生命的保障,从而形成了极具朴素人学意味的道德观。这一道德观,不仅具有思想史上的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出版自由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自由,是公民在宪法、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和行使的政治权利。公民在出版物中应当有真实表达的自由,应当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公民在行使出版自由权利的时候,不是绝对的、无限的,而是相对的、有限的,必须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相似文献   

14.
出版自由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自由,是公民在宪法、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和行使的政治权利.公民在出版物中应当有真实表达的自由,应当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公民在行使出版自由权利的时候,不是绝对的、无限的,而是相对的、有限的,必须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相似文献   

15.
严复自由思想的复杂性在于他既肯定自由之于人道的内在价值,又视其为国家富强的工具,而他对自由的历史性、工具性和价值中性的认识更显示了其自由思想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严复自由观之悖论与其说是群己(国家与个人)问题,毋宁说是共殊(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他发现了西方因自由而富强的秘密,但中国却难以复制英伦式的自由之路。为了拯救内忧外患的祖国,严复不得不搁置个人自由的目标,转而追求国群自由。“永恒的真理都是悖论性的”,严复的自由观也许正因其悖论而具有独特的思想魅力。  相似文献   

16.
严复的《群己权界论》无论是从译名还是从内容看,都忠实地传达了密尔的原意。所谓自由,就是"群己权界",就是政界自由,它与伦理学意义上的个人自由相区别。政界自由是从反对政府干涉的消极意义上讲的,按照伯林的区分,属于消极自由。严复在讨论个人自由和群体自由的关系时,无所谓孰轻孰重。严复的表达与其说是己轻群重,不如说是群先己后。所谓轻重是在价值优先序列上作出判断,所谓先后是在时间优先序列上进行陈述。他在虑及民族危机时提出的"群先己后",其根基依然是密尔的"群己一体"。在严复的思想里,小己自由始终是国群自由的前提和基础,其自由观念是个人本位的。  相似文献   

17.
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与共和主义民主理论,都是以主体性哲学为理念,建立在实践理性的基础上。作为对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与共和主义民主理论的超越,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思想是以交往理性为基础,以现象学派的主体间性哲学为理念。为了对协商民主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作出恰当解释,他提出了协商民主运用的前提,即参与者在共同的生活背景下,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理性商谈。哈贝马斯认为协商民主具有以下优点:强调协商一致性,努力减少异议风险带来的潜在危害性;它注重吸收多数而不是排他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扩大多数人统治的规模而不是满足于勉强过半的多数人统治。以此为基础,哈贝马斯概括出协商民主理论的特点:平等性、公开性、包容性、责任性和参与性。  相似文献   

18.
列宁关于党报的论述是为人熟悉的 ,但是他的党报思想得以提出的环境背景、思想来源、个性特征等等 ,尚缺少研究。作者认为 ,列宁思想的成熟期是在西方国家度过的 ,西方国家的政治自由与俄国的极端专制 ,不同的环境参照系对他的思想有较大影响。列宁长期主持具体的党内事务和主编一系列的党报报刊 ,没有在面向社会的一般报刊工作过 ,因而他的新闻和宣传思想主要表现为党报思想。列宁是在其生命的最后几年闻名世界的 ,他不像马克思和恩格斯 ,在世时便对自己的思想有所概括。因而 ,研究列宁的党报思想 ,需要更多的独立思考 ,着重从他生活的环境和个性特征来理解他的党报思想  相似文献   

19.
密尔和哈耶克是分属不同时代的两位自由主义领军人物,其各具时代特征的自由主义理论体系,影响极为广泛。自由的概念渊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自由并不仅仅关系到人的身体与行为自由问题,它还与人的思想、心灵自由密切相关。法哲学中的自由这一范畴只有在宪政的语境下才存在,才有讨论的价值。密尔和哈耶克都十分重视自由的重要性,重视人的思想自由,并从宪政设计的角度提出了保障自由实现的途径。我们考察当代宪法视角中人的自由时,应当明确,宪法应以保护自由为己任,否则宪法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同时,宪法中人的自由是受约束的或受限制的自由,法治社会中并不存在绝对的自由。  相似文献   

20.
在政治哲学领域,"自由"是一个重要同时也充满争议的概念。不同的政治哲学家讨论和区分了不同的自由观,并论证了其内在逻辑。贡斯当从社会历史状况出发,比较了古代人的自由和现代人的自由,指出现代社会的人应享有现代人的自由,无须留恋和提倡古代人的自由。伯林从自由一词所蕴含的内在逻辑出发分析了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据此指出积极自由存在逻辑上的悖论并隐含着极权的危险,从而主张消极自由。许多自由主义者虽对伯林的论证存有异议,但从根本上信奉伯林的主张。但是,共和主义的一些思想家如昆廷.斯金纳不抛弃积极自由,在自由主义的逻辑框架之外发展出一套具有自恰性的积极自由观。然而这种具有怀古精神的自由观在现代社会所能取得的共识可能并不需要,研究者们发展出一个新的、能够抵御极权主义威胁的、能获得更多认同的和自恰的积极自由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