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陆台湾文学研究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研究的新热点如果从《当代》1979年第一期首次发表白先勇的《永远的尹雪艳》算起,大陆对台湾文学的介绍和研究,迄今已经十年.在这十年里,随着一阵又一阵港台文学热的浪潮涌过,对台湾文学进行学术本位的严肃研究,也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尤其进入1989年以来,已经举行的和拟议中即将举行的各种有关现当代文学的学术研讨会,一个普遍的趋向是,把当代中国文学(不仅是大陆文学,还包括台湾文学和港澳文学等)放在世界文化的大格局和中国现代历史的大背景上来进行整体的考察.这不仅对于当代中国文学(我们过去习惯于只指  相似文献   

2.
这里,我们发表了几篇关于十年来若干学术问题的讨论综述,目的在于帮助读者了解和回顾一下过去十年来学术界的一些情况,便于继续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展开争鸣,以活跃学术讨论的风气。由于篇幅所限,这一期先发表经济、历史、美学、文学等门学科的重要问题讨论情况,以后我们还将继续发表关于哲学和其他方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3.
十年,党和毛主席领导着我们走过了前辈人要走几个世纪的历史路程,把祖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日子里,跃进到光华灿烂的社会主义时代.更伟大、更光辉的、继续跃进的第二个十年开始了.作为历史镜子和时代钟声的文学艺术,在这个伟大现实的激流当中,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阳光照耀之下,它走过的这十年,也是空前丰富多采的.它走进了永远属于劳动人民自己的时代,能够充分地、不断地发挥为群众自己的利益而战斗的作用.我们民族三千年来的"文以载道"的传统,特别是"五四"以来党所领导的、以鲁迅为旗手的、"横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十年的中国悲剧文学走过了艰辛而辉煌的富有曲折的生命历程,也呈现出斑澜多彩的艺术容貌.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主义始终是这十年悲剧文学的主潮,它使中国十年悲剧文学展示出堪称强大的社会历史穿透力和引人瞩目的理想主义的光芒.应当说,这是深邃的富蕴内涵的现实主义悲剧美学.在应对流动的多色调的当代人生时,当代化、丰富化使之呈现出开放的美学风貌.所谓"开放",兼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于现实主义质的规定性的保持;一是对于现实主义以外的东西广采博取.就是说,当代社会主义悲剧文学仍然是把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正确理解和描写"现实关系"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这里,我们发表了几篇关于十年来若干学术问题的讨论综述,目的在于帮助读者了解和回顾一下过去十年来学术界的一些情况,便于继续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展开争鸣,以活跃学术讨论的风气。由于篇幅所限,这一期先发表经济、历史、美学、文学等门学科的重要问题讨论情况,以后我们还将继续发表关于哲学和其他方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迄今的十年,是极不平凡的十年。十年中,我们党和国家所经历的伟大历史性转变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国内外公认。新时期的十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丰碑,已经牢牢地在我国人民的心中树立。在党的十一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卓有成效地从事实践创造和理论创造的十年。如何从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总结十年来的丰富经验,这是个大题目。最近,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贵州改革开放的十年》一书,以翔实、丰富的资料,生动地总结了贵州十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它既是我们党伟大历史转折的真实纪录,又是  相似文献   

8.
蚁社十年     
蚁社,自一九二八年二月它的前身《青年之友》社在上海成立起,至一九三八年八月在汉口作为三大革命群众团体之一,被国民党勒令解散为止,共有十年多历史。在这十年多的时间里,蚁社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运用各种巧妙的方式,与反动统治者进行了艰苦持久的斗争,不仅使其能  相似文献   

9.
建国17年的文学创作,在“文革”中被极左路线的推崇者们大肆攻击、批判,“文革”后又遭到一些人的责难和否定。我们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17年文学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记录了我们国家的一段独特的历史,表现了那个年代中国人特有的生活经历及思想感情,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色,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自有它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76年10月至1986年10月的十年,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人民取得重大成就的十年。其中包括文学的成就和发展。1976——1986,是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十年。许多老一辈和中年作家成果丰硕,才华横溢,更多的青年作家破土而出,风华正茂,极一时之盛。 文学上的“左”倾束缚被挣开了,这样那样的“禁区”被冲破了,严重的封闭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创作自由有了越来越有力的保证,于是,文学复苏了,发展了,开始繁荣了。如此景象,使人想到了“五四”时期。 郭沫若曾这样回顾“五四”时期的文艺运动:“‘五四’运动发生,中国的文艺运动和西方的思潮发生了直接的接触。浪漫主义和现实  相似文献   

11.
《红与黑》是法国文坛泰斗、十九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一百多年来,它一直象一颗闪光的奇珍,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烁烁眩目。这部作品虽然被介绍到中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进一步研究《红与黑》,对我们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繁荣无产阶级文学还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化体系中的文学,既是人的生命过程的特殊解释系统,也是帮助人们对付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这是文学人文关怀的特殊体现,也是文学的文化特质和价值意义之所在.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等人的创作,其深刻性和超越性正在于此,由对人的生命过程的细微体察、哲理概括和艺术表现,而通达对于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人生社会的理性批判,将人的生命过程的艺术解释与帮助人们对付生存困境的努力统一起来.但现代文学在后来发生了从侧重人的生命过程的解释到侧重社会历史过程的解释的嬗变,并一直延续到当代,至新时期才有"回归"和新的变异.嬗变的实质涉及文学的特性、文化特质和价值功能问题;这种嬗变具有不可逆转性和一定合理性,但却潜藏着深层文学难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历史语境的转变,打工文学坚持用“原生态”式的文字记录了中国30年城乡景观变迁和底层民众的生存状况.审视这一文学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它存在这样的转变轨迹,即从个人无意识书写到市场化生产,从“边缘化”传播到中心话题,从单一文本表现移植为多元艺术样态的呈现,而从中折射出的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思想境况的变化和文学形态嬗变,是新时代文学审美意蕴和精神品质的别样呈现.  相似文献   

14.
红军长征精神及其现实意义范书林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英雄壮举的胜利完成。它为中国革命写下了一部激动人心的史诗。今天,长征已经过去了60年。但长征留给了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它的宝贵价...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期十年中,文学成就以小说最引人注目。这方面作品不仅数量庞大,其思想和艺术质量也以富于当代意识而超越于往昔。历史小说是小说创作的重要分支。在长篇小说领域里,它的成就更被公认为超越“五四”以来新文学的任何时期。十年间先后发表和出版的历史长篇新著几近百部。从肖军的《吴越春秋评话》、杨书案的《秦娥忆》、刘亚洲的《秦时月》,到任光椿的《辛亥风云录》、黄继树等的《第一个总统》,这时期历史长篇几乎为人们提供了从春秋战国直到辛亥革命的我国各个世代色彩斑斓的生动历史画卷。 理论与实践历来互相促进。一定的小说理论的影响下就会出现相应的小说创作。而创作实践由于它的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它必然比理论丰富并超越理论,提供新的理论观念。新时期十年来历史小说观念的嬗变,也正是经历了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变革与超越——诗歌运动十年(1976—198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言:十年来的一件大事当我们置身于艺术之外看十年前发生在天安门广场的诗歌现象,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对它作出高度热情的评价;而当我们情绪趋于冷静,置身于艺术之中进行观察,我们的评价会出现截然的背反。这是一个发生在复杂的历史时期的复杂的艺术现象。从一个意义上看,它有不可企及的价值;从另一个意义上看,甚至会得出完全不同的判断。事实也许就是如此:一九七六年四月五日前后兴起的诗歌运动,对于中国新诗在当代发生的巨变而言,不过只是一个序曲。  相似文献   

17.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其对人的文化属性的重视与强调,对人的复杂性与多面性的揭示,影响到了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的人的观念的变革,促使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格外重视对人的文化属性的强调和自身经验世界的建构。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人的观念的嬗变,也使得在这一人的观念支配下的文学创作超越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实践的双重误区,成为这一时期文学成熟的重要标志与典范。  相似文献   

18.
高利民 《兰州学刊》2006,3(12):7-10
马克思的哲学是面向生活世界的哲学,即它是对传统哲学中概念演绎和形而上想象的突破;而生活世界就是人的现实的物质生活本身,它构成了现实的历史过程,历史是惟一的,那就是人的自我生成的历史,全部形而上学都将随着人向人的复归而终结,一切技术都将成为对真理的解蔽,一切都是为了人而人化,天国的梦想和尘世的命运成为人自己的命运,历史之谜就是人对人自己的确证和获得。这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讨论的内容,今天,如果我们要深入理解当代世界,理解其中人的本质,仍需要返回马克思这一经典著作当中。  相似文献   

19.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学坛上比较文学的复兴和发展,对文学研究所起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已十分明显,引起了国内外学人的注目。现在,历史的车轮已跨进90年代,我们如何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拓展,这是每个在这一领域里耕耘的人面对着和必须回答的问题。我思考的是:如何开拓世界华文文学比较研究的新局面。华语在世界上是一个很大的语系,使用的人数众多。用文化眼光对世界各国华文文学进行考察,探索他们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文化意蕴,了解华文文学传播及其融入主流社会之后所产生的变化,认识世界华文文学的过去、现状和前景,在世界文学的格局中研究它的创  相似文献   

20.
对于文学的发展演变,很多研究者大都是从文化发展、文体更迭、文学思潮等文学的外在流变来展开论述的,这就忽略了文学内部发展的规律.文学发展历史上雅俗文学分界的现象随着社会和人性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现了趋于合流的景象,雅俗融合,两翼并举,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新拐点.从纪年的视角来研究文学是近年来文学研究的新拓展,但都没有看到1943年在整个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在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梳理中,针对1943年文学现象,从该年文学发展的外在场域和内在律动来分析其不同以往的文学发展嬗变,凸显1943基于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历史转折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