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因此可以说,模糊亦是文学的基本属性。文学模糊的审美价值在于其中的不确定性为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激活读者的审美想象,使其在解读与鉴赏中完成对原作的接受。元散曲中蕴含各类文学模糊,要让译文读者同原文读者一样鉴赏和接受原作之模糊美,译者就应力争在其译作中再现原作的模糊。  相似文献   

2.
文学鉴赏离不开鉴赏主体的情感活跃。情感在文学鉴赏中的作用首先表现为对艺术形象的复活;情感时想象的产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鉴赏主体的情感活跃是鉴赏中“共鸣”宁生的基础;鉴赏主体对作品的理解离不开对作品的情感把握。  相似文献   

3.
文学接受的审美效应是指文学接受活动对主体所产生的审美作用和影响。由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和虚化倾向所引起的接受主体想象力自由驰骋和再创造的喜悦,是文学审美效应的特点。它既表现为文本中在文学时间中生成过程对接受主体审美情感和想象力的激发方面,又表现在文本结构与世界人生的异质同构引导接受主体对世界人生的感悟和认识方面;既表现在诗情作品的审美接受中,也表现在情节和人物命运类作品的审美接受中。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审美能力,是指从事语文教育活动的审美主体即师生(施教主体和受教主体),按照审美意识即审美观念(审美观点、审美情趣、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等)和审美心理(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情感、审美想象等),对审美客体即文本(文章、文学等)所蕴涵的审美因素即审美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和审美范畴(优柔美、崇高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在审美时所必需的审美能力即审美感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5.
论配乐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词与音乐之间有着异常亲密的联系,古诗词的鉴赏离不开接受主体的想象,而音乐在培养想象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结合具体诗篇介绍了在古诗词教学中采用配乐法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绝大多数是古今中外的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针对目前学生鉴赏能力低下,想象能力贫乏,创造能力缺乏的情况下,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文学鉴赏:抓“文眼”,引导学生通过联想体会作品的意境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情境的欣赏品味作品的情感美;求同辨异,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间读体会作品的风格美。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受到美的教育。文章从理趣美、情感美、人格美、语言美、艺术美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会鉴赏文章。  相似文献   

8.
论语感在文学鉴赏中的作用李希运,孙云广所谓语感.是指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和领悟。而文学鉴赏是读者或听众在阅读或听讲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人类凭借语言来传达思想、交流感情;文学以语言为艺术.把审美意象融铸其中.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因此....  相似文献   

9.
想象是1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一切创造性活动离不开想象,写作是1种创造性的活动,而想象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加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分析写作与想象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提高想象力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艺术创造和艺术鉴赏活动中审美趣味的获得,总离不开丰富的想象。想象是感知、情感以及理解的载体与展现形式,是此岸的表象联结彼岸的表象的风帆和桥梁。从想象中获得审美趣味的主要途径是:(一)分解综合;(二)变形夸张;(三)逻辑腾越;(四)超前反映。能否展开生动而丰富的想象,从而进一步增加审美趣味,关键是有厚实的生活和信息积累。  相似文献   

11.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艺术形象的感受、理解、联想和想象,以及在感情上交流的一种精神活动。并不是所有能阅读文学作品的人都能欣赏文学作品,真正能够进入欣赏境界的人是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而想象与联想就是诸种审美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欣赏者想象力、联想力的高低,决定了文学欣赏层次的高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电视文献片《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作为具体的叙事文本,从诗词学、文学鉴赏角度研究、比较电视文献片的艺术加工方式和表达技巧,试图在实际运用中探讨电视文献片如何借用文学叙事表达的手法来达到视觉传播的意象审美和生动感性,从而使电视作品兼具真实与美感,达到最佳的受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学的审美意蕴在文本中表现为文学话语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蕴藉状态,这种状态与文学话语言、象、意在文本中的层次组合有密切关系。相对于感性欣赏而言,在文本层面对于话语蕴藉属性进行理论分析,能够更好地认识文学的审美属性。  相似文献   

14.
想象和联想是电影艺术审美鉴赏中独特的心理机制。主体对电影艺术中"中断部分"的补足、充斥在文本中的"虚写"和"暗示"、主体对电影艺术中视觉形象的"不纯粹性"的把握、有声电影中对声音空间色彩的还原以及对通过人声展开的叙事的把握等诸多层面都需要充分调动想象和联想的参与,从而对文本进行全面性和整体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文学鉴赏的类型,从鉴赏实践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欣赏为主的鉴赏;二是以批评为主的鉴赏;三是欣赏、批评融合并重的鉴赏。前两种类型各有利弊,关键在于鉴赏者的审美需要和审美目的。后一种类型是较为完美、较少缺憾的审美,对鉴赏者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鉴赏方法都有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中实施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仅是美学课的任务。在文学欣赏课中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典范的文学作品中蕴涵着诸多的美的因素,意蕴美、心灵美、真实美、想象美、语言美、和谐美等。在这些美的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使之成为21世纪中高规格、高层次并具有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7.
文学审美教育应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宏观背景,以文学经典的研读为主要手段,以创新为契机和手段,把审美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精心设计导语,动情吟诵、选用教具、寓教于乐,带领学生在新奇美妙的情境中接触美、发现美;结合作品内容,品词析句、联想对比、整体感悟,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美、鉴赏美;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讨论、自由作文、表现才华,鼓励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状态下创造美、表现美.  相似文献   

18.
意境是一个动态生成的审美范畴。在创作过程中,境是感发作者的客观生活,象是作者之意与客观之境心物交融而形成的审美意象。审美意象物态化为文本意象。在接受过程中,直观性、整体性、空白性是文本意象应具有的质素,体现出不同层次的物我合一,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超越意象达到回味无穷的心灵之境。在整个文学活动中,言、象、境经历了实境──心象──实象──心境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古典诗歌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出发,重点阐述了古典诗歌鉴赏的四个基本要素:吟诵、体悟、联想、想象,并提出教师要学一点美育理论,懂一点艺术知识,多一点艺术活动,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到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20.
《青春男女生.妙语》2010,(11):I0038-I0040
A.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