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中女主人公王琦瑶是作家笔下上海文化的代言人,同时,这一人物在小说中还有着形式上的意义。她是沟通边缘与中心的媒介,体现出女性由边缘向中心的努力,同时也显示出作家在创作中从形式向意义的追寻。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在其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 ,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塑造的主人公马丁·伊登是作家超人思想的显现 ,也是作家的”自画像” ,更是一曲知识分子的精神悲剧。这一超人形象的深刻内涵 ,从价值上的自我肯定 ,道德上高尚与卑劣的取舍和蔑视同情的硬汉精神这三个方面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3.
空间意识构成了卡夫卡小说的典型特征.在卡夫卡小说中,空间不但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背景,其本身也是主人公存在状态的一种象征.从互文角度考察,卡夫卡主要作品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叙事空间:封闭的私密空间表现了作家作为流放者和边缘人的空间焦虑;过渡的空间象征了作为流放者的无定点性;而不可企及和超越的空间则体现了作家在形而上境界的执著追求.卡夫卡的空间意识为当代读者认识20世纪小说叙事的美学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创作的小说《浮升》塑造了一个在现代文明条件下的加拿大人的形象。小说中巧妙地充斥着多层主题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来自于祖先和原始文化的影响及语言隔阂都在小说中得到展示。经过一系列的心灵的启示 ,小说的主人公终于罢脱了困惑 ,走完了她苦恼———反思———醒悟———升华的心灵历程 ,主人公不仅找到了自我 ,还找到了完善自我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英国现代小说家 D.H.劳伦斯和美国当代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都是世界文坛上多产而又引发诸多争议的作家。劳伦斯在其小说《虹》中 ,运用象征手法表现女主人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渴望。威廉姆斯在其代表作《欲望号街车》中同样以象征的手法反映出女主人公布兰奇复杂的内心世界及其可悲的命运。在这两部作品中 ,作者均透过两性关系 ,通过象征这一表现手法描写女性人物心理 ,反映社会现实 ,揭示人物命运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哈代是跨世纪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反映了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大环境的冲突,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是性格与环境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的结果。分析悲剧的前因后果,领悟深蕴其中的意义和哲理是哈代小说的社会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主人公苔丝的性格特征的分析,发掘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7.
《还乡》是哈代小说中表现乡土精神力量的顶峰。从文学人类学角度关照,原型类型的深层抵牾是小说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荒原”的人格化象征与作家的命运观同构,大量的民俗描写对表现作家主旨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8.
池莉是 90年代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池莉的小说注重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进行仿真描摹 ,表现了人们放逐真理 ,顺应环境的生存态度。本文通过观照作家在小说里所展示的男女主人公的情感与性爱世界 ,解读男女主人公的情爱模式与历程 :本能欲望———理想情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情感的皈依与升华 ,可窥视池莉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规律 ,从而可见池莉小说中情感价值取向之一斑  相似文献   

9.
纵观19世纪伟大的英国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的作品,从其早期小说<养老院院长>到后期小说<菲尼斯·芬恩>,女主人公无不有着悲惨的境遇.本文基于作家特罗洛普的女性观来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悲剧性命运的原因,作家自身的反叛精神赋予了笔下的女主人公强势的一面,然而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一员,作家的女性观必然受到19世界英国社会对女性总体价值观的局限,因而小说中女性主人公最终仍然无法逃离远离幸福、走进人生"坟墓"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10.
《马丁·伊登》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出版于20世纪初并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极强的社会意义闻名于世界文坛。作者通过对主人公马丁·伊登悲剧一生的描写,在美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期,以他独特的声音道出了对美国社会的叩问以及对人生的思索。本文尝试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中主人公的双重成长并分析了影响主人公成长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伊芙琳》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一篇小说 ,在这篇小说中 ,作者通过主人公伊芙琳在人生抉择时的犹豫 ,揭示了人在“选择”这样一个生存命题面前的彷徨和焦虑。小说在终极意义上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追问 ,在形而上层面回应了“是还是不是 ,这是个问题”这一古老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12.
纵观19世纪伟大的英国作家安东尼&#183;特罗洛普的作品,从其早期小说《养老院院长》到后期小说《菲尼斯&#183;芬恩》,女主人公无不有着悲惨的境遇。本文基于作家特罗洛普的女性观来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悲剧性命运的原因,作家自身的反叛精神赋予了笔下的女主人公强势的一面,然而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一员,作家的女性观必然受到19世界英国社会对女性总体价值观的局限,因而小说中女性主人公最终仍然无法逃离远离幸福、走进人生"坟墓"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13.
巴赫金对话理论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对话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中国现代小说的独白话语中 ,存在一种独白中的双声话语形式 ,这种形式既体现了主人公之间的矛盾冲突 ,也反映了主人公自身矛盾的两面性。另外 ,在叙述话语中 ,作家与主人公、主人公与主人公、作家与社会话语体系之间的矛盾 ,也构成了对话与潜对话的关系。以巴赫金对话理论作为参照 ,深入分析和总结中国现代小说独特的对话性特征 ,正是本文的用意和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语言·命运·历史——论吉本《苏格兰的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兰小说家吉本最著名的作品是其三部曲《苏格兰的书》。这部小说在语言的运用上独具特色 ,对女主人公命运的关注显示出这位男性作家超前的女性主义意识。而小说的叙述结构所蕴含的历史观则是进步和乐观的  相似文献   

15.
小说《紫色》是美国当代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重要代表作。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布鲁斯音乐和蓝色为基调的象征意义写作策略,对小说中几位黑人女性代表耐蒂、莎格、索菲亚进行了生动的性格描写。作者在小说中重点描写了女主人公茜莉的姐妹情谊,茜莉的宗教信仰独立和经济独立。小说的结局是主人公茜莉最终摆脱男性压迫。小说《紫色》的结局给现代女性一个启示:那就是现代女性只要努力奋斗,就可以从精神上、经济上独立,并最终得到自我解放。  相似文献   

16.
《坚实的曼荼罗》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帕特里克·怀特的长篇力作。"曼荼罗"之舞是该小说的核心意象,主人公亚瑟正是通过跳"曼荼罗"之舞诠释了他生命的意义。文章从"曼荼罗"意象和亚瑟"曼荼罗"之舞的象征意蕴入手,分析亚瑟与其他小说人物如达尔西、波尔特太太和瓦尔多等人的关系,揭示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17.
读过巴金的《寒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两部小说后,总忘不了两个可怜的男主人公形象:汪文宣和伊凡·彼得罗维奇。他们产生于两个不同国家的作家之手,在对待生活上却有着十分相似的态度。对这两个形象作些比较分析,对于认识两位作家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手法,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八月之光》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最长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最重要和被广泛研究的小说之一。小说的主题在于探索内战之后美国南方社会的种族问题,主人公克里斯默斯形象难以把握,他的种族身份模糊不清,在行为和思想上体现出众多的矛盾性。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着重研究主人公克里斯默斯的俄狄浦斯情结,挖掘其悲剧根源,深入探讨福克纳的种族观。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日瓦戈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是一部反映俄罗斯社会变动时期的知识分子命运和心路历程的长篇 ,同时它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又都是在基督教观念的背景上展开的。论文从小说中的有关意象入手 ,深入分析了其中潜在的主人公及作者本人在信仰上的追寻 ,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揭示了作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在小说<秦腔>的叙述上主要是采用了主人公疯子引生的视角,由引生讲故事,讲他的所见所闻,讲他自己的梦幻、经历、感受.但是,在许多地方,视角发生了变化,有时却采用作家自己的全知全能的视角,有时采用了其他主人公如另一男主人公夏风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