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州时期是苏轼在"乌台诗案"受挫后的重要生命历程,苏轼于黄州书写的《寒食诗帖》联结了他的人格理想与对内在精神超越的追寻。此书帖在创作上,于技道相参、主客交融的灵性交感时,其作品所蕴含的意境,可让我们洞悉创作主体内在复杂的心理变化,以及其深层的生命意涵。透过作者诗文书帖的视觉呈现,我们可以了解苏轼在黄州其心灵世界得到提升后,于深刻的反思与观照中所孕育的美学意涵,为观者提供了一幅苍凉而清寂的文学艺术图景。  相似文献   

2.
绵山奇观记     
冯骥才 《社区》2009,(5):32-33
凡是名山,必有奇观。何谓奇观,天下罕见之神奇者也。那么,深藏在三晋腹地的绵山呢?绵山以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闻名于世。也许是寒食清明的名气太大,遮掩了它种种的神奇。今年清明时节,去到绵山拜谒大情大义的介子推墓,进山一看,吃了一惊,绵山竟藏龙卧虎有此绝世的奇观!  相似文献   

3.
当人们赏玩古代书法墨迹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稿》、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经不同程度的“涂改”。近几年来,在各种高层次展览、高层次获奖作品中,我们又见到了不少经“涂改”的佳作。然而,时人对“涂改”还缺乏深刻的研究与思考,习惯地把文字、文句的“涂改”当作了书法艺术的“必然错误”。忘记了文字、文句内容有别于书法艺术内容这一基本道理。使之面对古人妙迹产生疑惑与多余的缺憾,对今人佳作造成曲解而挑剔。对此,本文就书法中…  相似文献   

4.
晁冲之词风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去。几多春色 ,禁得许多风雨。海棠花谢也 ,君知否。前篇上片写女主人公晨醒后的见闻 ,“寒食”点出季节 ,在这春色顿减的季节里 ,主人听到的是深巷中叫卖牡丹花的声音 ,看到的是小院里燕子飞翔的姿态 ,想到的是昨夜风雨 ,恐怕把春色消减得只剩一分了吧 ?此情此景 ,本该伤感 ,但帘中人却心情怡然 ,享受着这阴晴带来的不同快意。女主人公乐天开朗的性格至此已经初步勾画出来。下片写女主人公的举止神态 ,她慵懒起床 ,脸上还带着宿酒未醒的红晕 ,她无拘束地用衣袖抹去脸上残妆 ,凭窗而坐 ,直到太阳升高 ,才开始梳洗打扮。“看着花阴移改”…  相似文献   

5.
生查子     
一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这首词反映出贵族生活之一斑,可能是晏几道早年的作品。词中“金鞭”二句,与韦庄《上行杯》同义:“白马玉鞭金辔。少年郎、离别容易,迢递去程千万里。“金鞭”:语本杜甫诗:“酒酣并辔金鞭垂。”“青骢马”:青白色相杂而又矫健壮实的马。“玉楼人”:语本韦庄诗:“金勤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玉楼”:指华美的楼阁,与“玉阁”义相近。“寒食”句,语本温庭筠诗:“寂寞游人寒食后,夜来风雨送梨花。”全词的大意是说…  相似文献   

6.
初唐官方视《周礼》为寒食最初起源的“改火说”,消除了此前由“介子推说”所造成的寒食与儒家礼的对抗,不但奠定了寒食在唐代发展的合法基础,而且还带来了唐代寒食诗的兴盛。  相似文献   

7.
年逾花甲、饱经沧桑的苏轼在建中靖国元年游金山寺时,俯仰一生,曾自题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可见,黄州是对他一生具有重要影响的贬所之一。其重要影响在于对这位诗、词、文各方面都有独诣的北宋杰出作家而言,黄州是他人生后期的一大转折点。称其为一大转折点,乃因东坡九死一生贬谪黄州后,重新审视人生,而后构建了影响其后半生的人生态度:通达乐观,泰然处世;尊主泽民,有补国事。 通达乐观 泰然处世 ──对待人生苦难的态度 出身寒素地主家庭的苏轼,自幼受其…  相似文献   

8.
明清黄州名胜古迹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是黄州古代历史上名胜古迹集大成之时期,汇集了众多留存其中的历史记忆。本文以历史人物为线索和考察重点,以时间为顺序,对明清黄州丰富的名胜古迹进行考述,包括战争遗迹、过往者游览之胜景、官员塑造的胜迹、本地名人故址及佛寺道观神仙胜迹五大方面,旨在揭示黄州内涵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了解黄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继承黄州的文化遗产,以利于黄州今天的古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促成古色、红色和绿色旅游资源相结合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寒食不入日本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是中国民俗传播日本的重要时期,寒食节当时已为遣唐的日本人所知,但有意识未导入日本。其原因在于寒食与日本的本土文化不相容,在于日本人关于秽的观念。在唐朝做为寒食重要内容的皇帝赐火,因为秽的妨碍,在日本很难出现;在中国给寒食带来强大生命力的扫墓之风,因与秽的观念相矛盾,同样无法影响及日本。  相似文献   

10.
明末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里选录了两篇话本小说:一篇叫《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一篇叫《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比较明显地反映了由王安石变法所引起的儒家和法家在文艺领域的斗争,值得读一读。先谈第一篇,说的是王安石作宰相的时候,苏轼去见他,在书房里看到了王安石的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心想,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是不会落瓣的,自恃聪明,就在原诗后面加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罢,不等王安石出见就走了。王安石回到书房看见了苏轼的续诗,认为他太轻薄,贬他到湖北黄州做团练副使。原来黄州的菊花是落瓣的,苏轼在黄州见到了这情景,才知  相似文献   

11.
诗意清明     
海燕 《山西老年》2014,(4):53-53
又至清明,凭吊故人、遥寄哀思,悲戚戚,意绵绵,泪涟涟,无限情思满心田!唐朝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  相似文献   

12.
开眼     
《人生与伴侣》2014,(9):4-5
死不了 房玄龄是大唐开国功臣,官至宰相。 有一次,房玄龄病了,连续多日没有上朝,一些官员商量着去探望,户部郎中裴玄本开玩笑说道:“如果房大人病得不重,大家去了还有价值。如果已经病入膏盲,不久于人世,那就没有必要探望了。”  相似文献   

13.
清明杂思     
暑假闲暇,教儿背诵唐诗宋词,偶吟到韩栩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又吟到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由勾起对清明的杂思。  相似文献   

14.
苏轼黄州词的美学风格及其艺术手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创作的词是其文学成就的一座丰碑。苏轼黄州词主要呈现出旷达超逸、清丽舒徐、冲淡古朴、缠绵婉约、沉郁顿挫等多种美学风格,而且每一种风格的词往往又使用相同或相近的艺术手法来表达。本文以苏轼的黄州词为例阐述了其所表现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超然心态与苏轼黄州文学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坎坷多艰,但他始终能保持一种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心境。苏轼在密州时期就已显示出安往而不适的乐观精神,但超然心态的最终形成还是在被贬黄州之后。超然心态,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它从现实生活的细节中感受超越性的意义,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生活的过程中。这种心态,直接影响到黄州时期的文学创作,使他的精神体现出无穷的人格魅力,使他的作品展示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檐州。”这是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武由海南贬所北归过镇江金山寺见当年李公鳞所画肖像上的自题诗。诗以自嘲的口吻道破他思想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其中黄州时期尤为重要,是苏武人生经历中的第一个大筋斗。苏武因诗得罪,被捕入狱,此乃震惊朝野的“乌合诗案”。“乌合诗案”结案,责授检技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苏武于神宗元丰三年(1080)二月一日抵黄州形所,元丰七年四月“思量移汝”,离开黄州,并居四年而跨五年头,故有“坐见黄州再闰”《满江红)(归…  相似文献   

17.
景色秀丽的山脚下,茂密的树木,鲜艳的花草都在茁壮地成长。一棵松树旁长着一棵海棠花,他们是邻居。一天傍晚,海棠花对松树说:“看你长得又黑又高多难看那,你看我有绿油油的叶子,有红艳艳的花朵,多美呀!”随着习习的微风吹过,海棠花飘出迷人的芳香。海棠花又高高地抬起头,骄傲地说:“大松树,你  相似文献   

18.
自清代以来,学界一直认为,皇甫谧的医学著述除了《针灸甲乙经》《论寒食散方》等,尚有《依诸方撰》与《内经仓公论》两部医方著述,但经过对史料的梳理与各类文献的考证,发现《依诸方撰》与《内经仓公论》是不存在的,前者其实是他的《论寒食散方》,后者实则为其《针灸甲乙经》之代称。  相似文献   

19.
高考优卷发表了,同学们一看,几分羡慕赞叹,几分自愧不如,几分焦躁忧惧。他们说:这些优卷,不是一般人可以写出来的,你看,它们不是历史演绎,就是情感浓郁的抒情散文或富有文化底蕴的议论性散文;还有一些就是文体移植变新的文章。语言上,不是跟着柳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跟着易安笑看那海棠花“绿肥红瘦”,跟着辛帅忧国忧民,去“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相似文献   

20.
《老友》2014,(7):63-63
冬天吃膏方,夏天去医院进行"冬病夏治",这种养生保健方式,似乎已逐渐融入都市人的生活习惯当中。专家提醒,"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理论中一项科学严谨的疗法,不能认为任何疾病都适宜"冬病夏治",也不要擅自进行穴位贴敷,否则就易进入误区。这里就几个大家关心的问题作些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