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潘显一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55-60
道教养生是以与生命过程相反的程序使人复归于“朴”,而道教的审美则注重让人认识俗世生活之丑而感受超现实的神仙生活的“真—美”;道教养生经历了从“养生”到“长生”、从肉体的养护到精神的超脱变化,而道教审美也经历了从追求“道—美”的绝对,到借鉴现实美甚至引领现实美的过程。道教养生推动了道教审美的发展,而道教审美又将道教养生推广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空间和历史层面。 相似文献
2.
周威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47-48
在大学公共课开设音乐欣赏课的途径和实施手段,达到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艺术视野,提高艺术鉴赏和审美能力,促进完成德育教育任务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谢霜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08-111
目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着大部分大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匮乏、音乐审美意识淡薄以及音乐审美教育缺失等问题,这严重制约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应该转变滞后观念,改善教学方法,建立以审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开设音乐审美课程或者在音乐课程中加入审美方面的内容,丰富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大学生音乐审美意识,针对每一个个体,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红艳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1,(12):268-269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审美教育正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音乐审美教育能帮助人们克服情感异化,培养健康的情操和人格,促进身心乃至全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音乐审美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音乐教学为实施途径的审美教育,并不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的演唱技巧或成为音乐家,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艺术关的感悟、表现和评价的能力,直至形成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音乐工作者和社会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
王红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268-269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审美教育正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音乐审美教育能帮助人们克服情感异化,培养健康的情操和人格,促进身心乃至全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音乐审美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音乐教学为实施途径的审美教育,并不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的演唱技巧或成为音乐家,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艺术美的感悟、表现和评价的能力,直至形成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音乐工作者和社会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6.
7.
邵彬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87-89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美育的角度看 ,音乐是美育普及的重要形式 ,是美育诸形式的纽带。音乐以其特有的音响美、节奏美、旋律美直接强化审美主体审美感知、呼唤内在律动、丰富心理图式、孕育高尚情操。因此 ,重视音乐的审美教育对于提高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解读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尹爱青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23-29
音乐审美教育作为人的思维存在和精神价值的存在,成为具有全人类定义的培养人的活动.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解读,就是以音乐审美教育中的人学问题为研究视角和路径,探讨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本质和人学价值,澄清音乐审美教育本应具有的人学内涵,以期在理论上排除音乐审美教育面临着的"物化教育"、"奴化教育"的干扰和"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困惑. 相似文献
9.
音乐审美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克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4):90-93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高等院校作为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园地,应该把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放在重要位置上,而音乐教育在素质培养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音乐审美教育,其在素质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可取代,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刘澜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83-84
音乐作为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之一,以其揭示人类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特殊而又巨大的功能,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伊甸园,也成为实现人类自身价值的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能使人从异化的现实世界中找到精神慰籍和心灵的愉悦,是现代化的人的主要审美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1.
论音乐欣赏中的审美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礼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21(1):93-96
音乐作品通过具有感知能力的欣赏者的知觉感知成为审美对象.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能够领悟作者意图的创造性的欣赏,使音乐作品进入听众意识之中,重建活动就显得有意义.音乐作品有它的自在性,知觉主体在感受音乐作品时要积极介入,但不能随意.在音乐欣赏的活动中,知觉主体总是带着某种审美标准去评判审美对象,对于不符合自已的审美标准的音乐作品,可能会作出与音乐作品原意相左的理解.在不同时期的音乐审美过程中,音乐审美的偏离也时有存在.另外,审美心理定势对音乐欣赏活动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论音乐美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6):213-215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音乐美学作为音乐和美学结合的边缘学科,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爱心、创造力和心理调控能力,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邓东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17-20
孔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几个要点都植根于音乐艺术自身的特殊性和当时的音乐文化现象."成于乐"即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音乐境界;"尽善尽美"表明孔子已经注意到音乐的独立自足性,并着重从审美体验角度去领悟音乐的绝对美;"思无邪"是一个动态的荡涤情怀、纯化情感的审美境界生成过程,道德自制的理性力量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新荣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4-19
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又体现了万物发展的规律。"道"是自然无欲的,人也应顺乎自然,清静无为。人有意为之的结果导致了祸乱,违背了道,故需"抱朴守静"、回到自然状态。老子的哲学观不是不要"利",而是不要害;不是不要美,而是不要丑;不是不要善,而是不要不善。但由于美与丑、善与不善、利与害"相伏"、"相倚",相伴相生,所以,为了不要丑、害、不善,干脆不要美、善、利。老子的音乐美学观与哲学观是一致的。为子避免音乐的丑,他连音乐也彻底抛弃,提出了"大音希声"的主张。 相似文献
16.
蒋晓音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2):123-125
孔子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善和美。老子的“大音希声”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一个著名论点,墨子的非乐观,对音乐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是不够全面的。上古“取和去同”的音乐美学思想,正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美学思想。作为现代人,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随时代的变革、发展、开拓出新的美学思路。 相似文献
17.
郭店竹简《性自命出》与《乐记》乐论比较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惠敏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6):40-43
《性自命出》为郭店竹简中一篇颇为重要的先秦儒家佚籍,篇中有论及音乐之源起、音乐之功能、音乐之宗旨等方面的内容,虽语焉不详,却与《乐记》表现出既相同也相异的音乐美学观念。《乐记》为孔门乐教传承的经典,浸润着孔子及其弟子的儒家思想,集中体现了先秦时期的音乐观。 相似文献
18.
陈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4):115-117
文章在前人关于音乐形式与内容纯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形式美的法则,结合具体作品进行音乐形式与内容关系的探讨与剖析,这对把握音乐美的整体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加深音乐爱好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何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4):147-150
本文通过对音乐技术的定位和对音乐技术美学、音乐技术与音乐表达、音乐技术的当下话语、音乐技术的异化诸问题的论述,以新的视角来审视音乐技术,力求把握音乐技术与音乐表现的关系,以利于音乐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4):142-143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部分人音乐欣赏的水平较低,基本上停留在快感的层面上,真正的艺术之美在欣赏中品味不出.文章就何为美感,音乐中如何体会美感进行研究.用以指导人们音乐欣赏的方法,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