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孙琴安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对于刘禹锡的诗歌,一般人多偏重于他的绝句、七律或仿乐府民歌的研究,对于他的五言律诗,几乎无人问津,而笔者认为他的五言律诗也有相当成就,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本文通过对刘禹锡五律的全面探讨,将其怀古、写景写情之妙句、晚年所作之精切老成等方面的成就置于整个唐代的五律中加以比较,揭示他在唐代五律诗中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2.
唐骥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4)
刘禹锡散文多作于被贬时期,表现了他被贬后的痛苦、愤懑,尤其是不屈的精神。其艺术性,主要表现为富有激情,借古讽今,婉妙幽远;语言运用骈句占了相当的比重,对秦汉散文语言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孙琴安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2):61-63
刘禹锡不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刘禹锡唯物主义的发展变化的哲学思想 ,不仅体现在他的散文中 ,而且也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其诗中所含的哲理较一般的诗人丰富得多。主要体现在两种类别中 :一、以发展的新陈代谢的眼光看待事物 ;二、以唯物的客观的眼光看待人事的变迁和历史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中唐文人中,刘禹锡的士大夫情怀是很突出的,因而其诗文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这同样影响了他的词创作。政治生涯的受挫,使得作者选择了词这种新型的文学样式,他的词表达了贬谪生涯的感受和思考,也充溢着对人生事物的哲理化思考。作者虽然明确提出依曲拍为句的词创作理念,但其创作实践依然还是以齐言为主,韵律上也和近体诗创作相类似。这些因素使其词有着明显的诗化倾向,但这并不是词人在词创作上的新探索,而是与他的士大夫情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贺秀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94-100
刘禹锡之佳诗多产生于贬谪时期 ,其中描绘巴山楚水的部分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 ,景物色彩明丽 ,寓含乡国之思。其描述当地的民俗风情 ,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 ,充盈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当地的劳动生产习俗、崇巫好祀风俗、喜好歌舞风情。这些与诗人坚定的信念、豁达的心态 ,及其心系朝廷、关心百姓疾苦 ,受南方文学、文学传统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屈原是中国文人精神的高标,对后世文人、文学的影响巨大,中唐时期的刘禹锡在行为和创作上都深受屈原精神的影响。他一直关注纪念屈原的建筑物和民俗活动,这些都成为其文学书写的重要题材。他追步屈子精神,初心不忘、坚韧不拔,为政一方则关注民生、抚恤爱民,深受百姓爱戴。刘禹锡效法屈原改造民歌,创作《竹枝词》,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创作中借鉴了大量屈原的经验,善用比兴手法,发扬屈原“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探讨天人关系,提出“天人交相胜”,是中唐时期哲学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7.
8.
同样是向民间诗学习,刘禹锡所达到的境界是委婉含蓄,白居易却流于直露。而就通俗哲理诗而言,白诗缺少锤炼,风格俚俗,比较而言,刘诗却多了几分锤炼和雅驯。白知己之短,推人之长,这是真正艺术家的态度。他特别钦佩刘禹锡的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诗句,应当从这个角度来理解。 相似文献
9.
刘禹锡久贬南方巴楚地区,其殊异的风物民俗在诗中多有反映,尤其对于生产劳动、衣食住行、婚姻恋情、宗教节庆、自然景观、物产等方面探论深入,充分展示了刘禹锡诗歌的历史和民俗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梦初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刘禹锡在贬谪期间的诗歌表现出他特有的豪壮诗风 ,而有别于屈原以来骚怨感伤的迁谪文学传统 ,有别于同时代文人的价值取向。形成刘禹锡诗豪品格的主因是他特殊的生活经历和辩证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肖瑞峰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2):17-24
刘禹锡与裴度的唱和诗,虽然创作目的主要出于交际应酬,却不仅显示出圆熟老到的艺术技巧,而且也有真情实感流转于其间。他们唱和的黄金期是大和二年。在刘禹锡对裴度连篇累牍的称颂之辞中,往往不动声色地寄寓着其用世渴望。他们联袂出游时创作的“曲江联句”虽属游戏笔墨,却可借以观照早已远逝的时代面影。大和三年以后,他们的酬唱并没有因各自辗转多地而中断。在刘禹锡此时的唱和诗中,可以察见其心灵曲线的波动和色彩斑驳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相似文献
12.
贾名党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1):65-71
柳宗元与刘禹锡是中唐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由于有着与屈原类似的资质才能、时代境况、理想追求及政治遭遇,故他们对屈赋皆有着不同程度的接受。考察柳、刘赋作,他们在承继屈赋关心时政之忧世情怀、嫉恶刺邪之批判理念、九死未悔之斗争精神及志端行直之高尚人格等方面有着相同的一面。然在赋体形式、创作方法、内涵特质、赋作精神和赋体发展等诸多层面,他们的认识又有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刘梦初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1):66-69
作为中唐两位著名的文学家 ,刘禹锡和柳宗元不仅在诗歌、散文领域成就卓然 ,他们的赋体文学也应受到重视。两者的赋作具有若干共同特征 ,同时又分别在精神上和体式上呈现出不同风貌。 相似文献
14.
15.
邓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1):26-29
作为中唐时期的重要文学家,刘禹锡的很多诗歌呈现出与医药相关的内容。这些诗歌或体现作者对医药、养生的留意,或记述作者所见、所患病证。这些诗作的出现主要与作者久病成医、心志不舒且长期被贬谪的巴山楚水生活有关。对刘禹锡的涉医诗进行分析、整理,不仅可为刘禹锡研究及中唐士人心态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还可为中晚唐时期的医学研究提供文献依据,而其中关于养生内容的记述对后世的养生保健也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元和诗豪刘禹锡作为中唐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由于独特的人生经历而在多种诗歌题材领域有所涉猎,以政治讽刺寓言诗、咏史诗与仿民歌体创作最见功力,咏史之作更是当为其中翘楚.他在对前人大量优秀经验成果继承的同时,结合自身的独有见地,使咏史诗的创作质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于文辞、风格、意境等诸多方面树立法门,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可资借鉴的宝贵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17.
张煜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1):63-66
以往学界谈到刘禹锡的乐府诗,多集中在其《竹枝词》上,很少全面论述其整个乐府诗,至于专门研究其新乐府的文章,就更少见了。其实刘禹锡是中唐元白之外重要的新乐府诗人,他不仅有大量的新乐府创作,而且有鲜明的新乐府理论。文章在对其新乐府进行重新认定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他的乐府观,并对其新乐府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肖瑞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2(1):98-105+155
唐诗之路与唐代诗人是相互依托、相互成就、相互辉映的。有必要从深层次上揭示代表性诗人与这条蕴含着多种政治元素和文化基因的道路之间的交涉与互动。在唐诗之路形成与固化的过程中,中唐诗人刘禹锡是功不可没者之一。他一生命途多舛,因屡遭迁谪而与唐诗之路结缘殊深。一篇篇华章便伴随着他跋涉唐诗之路的脚步适时而生,又反向滋润与丰富了这条道路,赋予其文学史及文化史意义。而他对唐诗之路形成的最大贡献就是通过风景画、风俗画与风情画的勾勒与融合,赋予了这条诗路横亘千古的生气,使它变得鲜活、明媚与生动。 相似文献
19.
刘禹锡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贬谪文人。贬谪的困境使他身心受到双重的磨难,但正是因为贬谪的激励与抗争使他的情商丰富、饱满,呈现出调控自我、超越苦难的豁达情怀;激励自我、昂扬奋发的精神气魄;忧国忧民、矢志不悔的坚毅品行。他所表现出来的丰富情商为后世所景仰。 相似文献
20.
于伟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1):76-79
楚地和楚文化历史悠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永贞革新"被贬楚地的刘禹锡在他贬谪诗的创作中受楚地敬巫祝、日火崇拜等风俗影响,其诗显现出新的光芒色彩;对楚地的古迹风物这类人文意象的描写,使其诗有了深刻的内涵;对楚地风雨四季这类自然意象的描绘,使其诗有了更多的灵动气息。不幸的遭际却让刘禹锡的诗歌创作有了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