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旭 《南方论刊》2008,(3):54-54,45
蒋廷黻是中华民国时期公认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专家,学术成就斐然,史学界迄今仍受其影响。其史学思想内容主要有对史料的重视、注重史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用新的研究观念及注重史学的经世致用功能;史学实践主要是在南开和清华时期的教学活动等。蒋廷黻后来虽然走上从政的道路,但这些丝毫不影响他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史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2.
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长期以来忽略了近代著名传教士丁韪良在中国史研究方面的开创性成就.本文认为,丁韪良从包括进化论史现在内的当时西方主流历史哲学出发,在梳理和总结传统中国史学缺点的基础上,对重建和解释中国历史、特别是在寻找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和分期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和建设性的见解,开创了近代以来中西重建中国"大历史"的先河,是梁启超"新史学"和蒋廷黻、费正清等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先声.本文在充分肯定丁韪良对中国史研究方面的划时代贡献的同时,也对其西方中心论和神学目的论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3.
大凡对中国近代史有所涉猎的人。想必都知道一本名叫《中国近代史大纲》的小册子。其作者蒋廷黻(1895~1965),湖南邵阳人,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任教于南开、清华两所名校。提起蒋氏,就连一向孤傲自矜的狂人李敖也曾给出极高评价:“胡适之是给中国哲学史开山的人,蒋廷黻是替中国外交史导航的人。”  相似文献   

4.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山之作",它具有以下突出的史学特征:以"近代化"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以外交史作为撰写该书的切入点;以"以史经世"思想作为统帅全书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大约是十几年前,读《费正清对华回忆录》时始知晓蒋廷黻的名字,书中就有一节是“蒋廷黻与现代化”。因为时间较久,内容大半忘记,但特殊的名字却是忘不掉的;而且有一句他的演讲词也依稀记得:“历史已经使知识分子阶级成为中国人民的领袖,我们无意谦让。”后来在许纪霖先生论中国  相似文献   

6.
王宪明 《河北学刊》2004,24(4):134-143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虽然受美国"新文学"诸大师的影响不小,但更重要的是受到了美国汉学家马士的影响.此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近代史的分析框架和某些重要论断上,但不是简单地承袭,而是结合中国历史文化的实际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并在档案文献的使用等方面补正了马士的缺陷,为此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玉龙 《云梦学刊》2004,25(2):16-18,54
蒋廷黻是民国史上一位特殊的历史人物。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学界即开展对蒋廷黻的研究。迄今为止,学界主要以蒋氏的近代史观和学者从政前之政治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以后的思想演变和政治实践较少涉及。解读与析评蒋氏近代史观乃此一时期的中心论题。全面而深入地对蒋廷黻其人其学进行研究仍是学界努力的方向,而历史主义的态度、对史料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出版以及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无疑是达成这一研究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大约是十几年前,读<费正清对华回忆录>时始知晓蒋廷黻的名字,书中就有一节是"蒋廷黻与现代化".因为时间较久,内容大半忘记,但特殊的名字却是忘不掉的;而且有一句他的演讲词也依稀记得:"历史已经使知识分子阶级成为中国人民的领袖,我们无意谦让."后来在许纪霖先生论中国知识分子的书中又遇蒋廷黻,标题是"瓷器店中的猛牛",对蒋的生平事迹才有较详实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刘超 《社会科学论坛》2013,(10):208-220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蒋廷黻是清华史学系的主要领导者,也是清华史学近代化的首要推动者;他同时还是北大史学系近代史课程的主要担当者。其在北平学界影响深远,在国际上亦有较高的知名度。蒋在北平仅任教六年,但建树极丰,在人才培养方面贡献尤大。其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突出成就,使其成为当时中国近代史学界的头面人物之一,并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史学界在北方的首席权威。其成就突出的弟子有何炳棣、邵循正、郭廷以、夏鼐、费正清、吴相湘等。这些弟子大都在上世纪30年代中前期开始起步,并迅速成长;由于政局鼎革,他们在1948年分别成为中国大陆、台湾及美国等地中国近代史学界的主要头面人物。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治学风格各异,但都贡献卓著,蜚声遐迩。蒋本人虽在上世纪30年代已淡出学界,但仍通过众多门徒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近代史学科在上世纪中后期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王兴 《学术研究》2024,(2):121-133+178
接受考古专业训练之前,夏鼐求学过程几经转折。由国难刺激而激发的忧患意识以及渴望获取历史知识,是他择定转入清华历史系的主要原因。他侧重研治中国近代外交史和经济史,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在当时均有新意。他不仅强调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必要性,并重视利用新材料、综合比照中外资料以求得较准确结论,希望将中国史学特别是近代史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夏鼐专攻中国近代史并有研究心得,可视为蒋廷黻主持清华历史系期间培养史学人才的成效。这一学术训练,也深刻影响了他日后的考古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大约是十几年前,读《费正清对华回忆录》时始知晓蒋廷黻的名字,书中就有一节是“蒋廷黻与现代化”。因为时间较久,内容大半忘记,但特殊的名字确是忘不掉的;而且有一句他的演讲词也依稀记得,即“历史已经使知识分子阶级成为中国人民的领袖,我们无意谦让。”后来在许纪霖先后论中国知识分子的书中又遇蒋廷黻,标题是“瓷器店中的猛牛”,对蒋的生平事迹才有较详实的了解。从此得知他曾获哥伦比亚大  相似文献   

12.
马强才 《浙江社会科学》2012,(12):114-120,163
清华国学院在短短四年(1925~1929)间培养出诸多学有所成的学界中坚,形成20世纪文史研究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映照着中国现代社会学术转型的历史背景。在当时"国学"语境下,清华国学院的教育训练,以小学和史学为主,而清华国学院的70余位同学中,只有少数同学选择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视野多偏"历史",所涉时代多为宋前。上述特点,是清华国学院教育培养的偏向所致,也与当时"国学"研究多关注中国历史和传统学术的文化倾向息息相关。考察清华国学院的教育训练、时代思潮与同学研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学术生态及其特征,管窥现代学术在"国学"场域中的展开过程,并反思学科专业化后所带来的研究误区。  相似文献   

13.
"清华学派"是基于共同文化背景及共同工作学习环境而产生共同治学情趣的一个群体,其主要特征是:"会通古今"、"会通中西"、"会通文理".清华学子杨联陞沐浴在这种博通与专精相结合的学术环境下,转益多师,亲炙陈寅恪、雷海宗、陶希圣、赵元任等先生的教导与督励之惠,吸收了当时史学风潮中最好的质素,走出了一条"训诂治史"的会通之路,致力于提升汉学研究水平,成为打入国际汉学界之第一人.  相似文献   

14.
这篇文章是拙作《蒋廷黻的文化史观与中国近代史》(刊于《人文杂志》1988年第6期)一文的继续。因为写法上有所不同,只好改用现在这个题目了。如果说那篇文章侧重于史观和中西关系方面的问题,那么这篇文章则侧重于国内历史事件方面的问题。两者合在一起,始能反映出蒋廷黻史学观点的全貌。  相似文献   

15.
我选中探研历史学科,主要原因是,认为学史可以“鉴往知来”。怎么“鉴”法? 我摸索过许多年。章太炎、柳诒徵那一套太旧了,我多少学过一点资产阶级社会学、经济学的知识,看得出国学大师信古太甚的问题,觉得接受不了。倒是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原名《中国历史教科书》)里用人口论观点对封建王朝周期性兴亡的解释,使我曾经觉得颇有胜义。另外便是胡适、蒋廷黻的一套,特别是蒋廷黻把中国近代的落后完全归咎于顽固派掣了自强派(即洋务派)的肘的讲法,觉得完全正确。这种看法曾经支配我几年。但是,中国的现实和这种历史观点有不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社会各个角落的展开,清华园里相应地出现了一股文化运动的思潮,当时称之为"清华文化运动"。在这场文化运动中,感染时代精神的清华师生们,开始以犀利的眼光,反省清华教育中的"美国化",重新检讨清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形成了中西文化调和的校园思想氛围。深处其间的清华学子们,同时感受"整理国故"运动的强烈影响,于是从批评学校忽略中文教育发端,而后扩展至呼吁学校加强国学教育,直到最后在多重因素的衡量之下,校方遂在清华改办大学之际,创立了旨在"中西并重、新旧沟通"的国学研究院。  相似文献   

17.
大凡对中国近代史有所涉猎的人,想必都知道一本名叫<中国近代史大纲>的小册子.其作者蒋廷黻(1895~1965),湖南邵阳人,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任教于南开、清华两所名校.……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中国史学谱系中,邵循正史学的特点及其变化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最初邵循正师从蒋廷黻,专攻中外关系史,他撰著的《中法越南关系始末》是"第一部中国人自己写出的中外关系史",中国学者开始在中外关系史研究领域以及对相关涉外历史事件的定性方面具有了话语权。在欧洲留学期间,邵循正改习蒙元史,大量参证中外文献,坚持语言学与史学考订相结合,成熟运用对音法、考证转借词、史文互证等方法是其蒙元史研究的突出特色。1949年以后,邵循正积极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转向近代史研究,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其史学研究的又一个高峰期。系统探析邵循正治史领域的前后变化,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其治学之路的特点,亦可从中窥见史家、史学与时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蒋廷黻(1895~1965),湖南邵阳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南 开大学历史系奠基人,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的先驱,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 究的拓荒者”。 1912年,蒋廷黻赴美留学。1919年夏,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专攻历 史,1923年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担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后任 历史系主任并兼文科主任,开设“西史大纲”、“欧洲近代史”、“法兰西革命 史”等课程,并最早开展中国近代外交史的研究。1929年,任清华大学历史系 主任。1935年,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1936-1938年,任驻苏联大 …  相似文献   

20.
吴钩 《社会科学论坛》2007,(17):153-157
蒋廷黻先生著《中国近代史》,在总论中提出:"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