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社会转型与刑事政策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的转型中 ,刑事制裁不仅要完成自身的转型 ,而且要在自身转型的同时 ,既保证社会的合理分化 ,又促进社会整合 ,从而控制社会基本秩序。本文认为 ,我国现行的刑事政策 ,如“严打”政策、劳动教养、死刑、非监禁刑等需要调整 ,以适用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2.
刑事法治视野中的刑事政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刑事政策是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指导,刑法理论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的刑事政策观的确立。本文以刑事法治为视角,对我国的刑事政策进行检讨,并进而探讨刑事政策的基本问题,认为在法治社会,刑事政策受罪刑法定原则、罪刑均衡原则与刑罚谦抑原则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刑事政策的法源范围广阔,整体可以分为制定法源和非制定法源,刑事政策则是非制定法源中的重要一部分.基于将刑事政策作为刑法裁判规范之非制定法源这一研究视角的需要,可以将刑事政策分为作为公共政策范畴的"刑事政策"、作为特定领域政策的"刑事政策"和作为刑事法律规范的"刑事政策".在法治社会中,刑事政策通过其刑法化对刑事案件的裁决过程产生影响.其路径只有两条:转化为法律或者在法律内运作.刑事政策转化为法律,可以通过主动地刑法创制的立法过程完成;刑事政策在法律内运作只能通过被动"刑法化"的司法过程实现. 相似文献
4.
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策在我国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具体到打击刑事犯罪方面 ,因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没有制定刑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 ,基于“有法依法 ,无法依政策”的指导思想 ,刑事政策曾被广泛地予以应用。即使到了法律已经相对完善的今天 ,刑事政策在惩治犯罪、预防犯罪方面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以期能对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指导司法实践的重要方针,是在司法领域贯彻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重要举措。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重点要强化法治理念,用好轻缓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6.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48(6):108-115
所谓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态势,是指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当今及今后一定时期内刑事法适用过程中的倾向及其对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事执法的影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在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及严打的刑事政策基础上一种理性的选择,它以刑事法谦抑理念为基础,不仅引领着刑事法改革的方向,而且是贯穿刑事法全过程的全局性、根本性的主线,它既是刑事立法政策,也是刑事司法政策和执法政策。当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表层态势表现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用的趋重性、刑事和解机制适用的扩大性,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深层态势表现为呼唤犯罪分层的立法明确性、呼唤刑罚体系的多元化及引导刑法解释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的新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司法机关准确实施国家刑事法律的重要指针,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在实践中,司法机关认真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并取得了初步的政策效果,但还存在一些主观上和客观上的问题.为此,司法部门要树立新型司法理念,积极探索合法途径,提高政策执行能力,从而进一步推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刑事立法过度回应刑事政策的倾向渐露端倪,"以策入法"是传统刑法思维惯性的延续,这与理论中对于刑法与刑事政策关系问题研究的裹足不前也有很大关系。理论不仅没有为实践提供武器,反而在为实践合理性作注脚。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区别是明显的。刑法与刑事政策不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应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刑事政策的演进意味着国家通过刑罚权的运用,在配置罪与罚的问题上一直在作选择,而这种选择的结果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刑事立法.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形势的变迁,刑事政策亦审时而变,经历了由“镇压与宽大相结合”到“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再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演进历程,相应地,刑法也经历了一个制定后不断修正的完善过程.立足于刑事政策与刑法的互动关系的史实分析可知,刑事政策的理性化有利于指导立法的理性化,立法因时制宜回应政策的变化也有助于刑事政策的作用充分而理性地发挥. 相似文献
10.
美国环境犯罪的刑事政策及其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社会和环境犯罪的发展趋势,对现有的环境刑事政策进行调整,以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是非常必要的.文章考察了美国现有的环境犯罪刑事政策的特点,以此提出我国环境犯罪刑事政策的缺失,并给出了调整我国环境刑事政策的简单建议.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社会风险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期中的社会风险呈现出历时性的风险类型并存的特征。从广义社会风险的视角,可以将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风险形态划分为自然灾害风险、生产事故风险、公共卫生风险等七类。针对我国社会风险形成的背景与原因及当前社会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矛盾,应强化社会风险管理,重点做好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作用和加强对公众风险教育四方面的工作,构建起全社会参与的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刑事政策的新发展,同时也是对"严打"政策的反思和纠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都是"以人为本"的,因而内在地联系在一起.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存在着天然的契合,惟有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刑事保障. 相似文献
13.
运用政策指导工作、推动工作是一个政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刑事司法政策作为一个政党和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时,也从一个方面体现出了执政党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主张。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就必须强调对这一刑事司法政策的政治背景、折射出的价值观念、反映出的政治主张以及依据的理论基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孤立地认识"宽"或者"严",都不能全面正确地把握宽严相济这一刑事司法政策的准确内涵,"相济"才是实现两者辩证统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人格障碍是指因人格发展不协调而产生的长期不适应社会的状态.我国<刑法>没有专门对人格障碍者作出规定,司法实践中对人格障碍者多以正常人定罪量刑,不够科学.基于人格障碍者的病态特质,对这类特殊人群宜从宽处罚,贯彻以治疗为主、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特殊情形下免除其刑事责任,由政府进行强制治疗. 相似文献
15.
16.
郝晓娜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7-9
中国社会在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文化错位”现象。从表面上看,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深层次依然保持着古老而沉重的传统文化的“超稳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传统生活的经验主义和人情化的文化模式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是一种强大的文化障碍,影响着真正的现代性在中国社会生成。从根本上修正这种“文化错位”,才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效承接。 相似文献
17.
从语义上观察,“刑事政策”应该是“政策”的一种;从政策学角度分析,“刑事政策”概念也是契合了政策的基本特征。但是,由于“刑事政策”概念中的“政策”一词在我国历史和当前语境中的实际使用状况,使得该概念并不能承担起准确、完整且无歧义地表达其所指称对象的功能。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概念进行改造。相较之下,用“刑事公共决策”取代“刑事政策”是一个较好尝试。 相似文献
18.
自醉驾行为入刑以来,我国对于醉驾行为的治理一直坚持普遍入罪的刑事政策。这一政策既有悖于刑法的谦抑性理念,也与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相抵触,又会削弱刑法规范的权威性,还会带来相当规模的负面治理效果。因此,有必要将其向"合理分流"的方向调整。就合理分流刑事政策的贯彻而言,需要在实体法与程序法两个层面进行努力。对于前者,在立法中需要恢复对醉驾行为的二元制制裁模式,在司法中需要依据现行刑法对不符合犯罪成立条件的醉驾行为予以出罪;对于后者,需要以酌定不起诉制度作为主要的程序化出罪分流途径,并应当积极运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制度,对证据不足的醉驾案件予以程序化出罪处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美国采取了两极化的刑事政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犯罪控制效果。两极化刑事政策针对不同的犯罪类型,以多元化刑罚理念为支撑,促成了一系列刑事司法制度改革。以美国的刑事政策为镜,有助于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自我反思和完善。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两极化刑事政策的主要表现,探索美国刑事政策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管理体制的变化对社会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管理者选拔方法存在着一定缺陷,评定标准相对滞后.胜任力模型提供了一个整合人力资源功能和服务的通用的工具和方法,它能帮助所有员工、管理者、社会团体、组织甚至整个社会在未来最具挑战的年代中工作效率更高,本文在阐释胜任力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研究管理胜任力的目的、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