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赋与汉代奏议属于不同的文体,前者属于纯文学范畴,后者为应用性文体,它们都是汉代高度发达的文体。这两种文体看似毫不相关,但在汉代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汉代文人基本上都能兼擅奏议与赋;从这两种文体对汉代政治强烈关注的角度来看,二者内容上具有较强的趋同性;汉赋与汉代奏议在写法上也互相渗透。汉赋与汉代奏议齐头并进、互相渗透,形成汉代一种繁荣而又特殊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昝风华 《兰州学刊》2008,(9):167-170
汉代风俗文化对汉赋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为:风俗文化是汉赋题材内容的重要来源;汉赋喜用铺陈夸张手法、风格闳富奇丽等艺术特点的形成与汉人喜爱奇谈虚语的风气、汉代的神仙信仰、汉人追求完整繁富的审美风尚以及其他种种多姿多彩的风俗事象都有一定关联;汉代文人赋对本时期民间文学有较多借鉴。  相似文献   

3.
冯维林 《兰州学刊》2008,(6):153-155,126
谶纬是两汉神学-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谶纬不仅在汉代政治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对汉赋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赋创作的实际情形基本上反映了谶纬在汉代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谶纬在汉赋中的出现,既强化了汉赋的政教功能,也增添了汉赋的美学趣味。汉赋创作的实际成就显示:谶纬之学对汉代文化的影响并非完全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4.
汉赋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体,其中还包含了十分丰富的文化意蕴。将汉赋还原到汉代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把握汉赋的精神实质。汉赋和汉代政治和汉代帝王息息相关,并随着汉代政治而勃兴或衰微、随着汉代帝王对汉赋的喜恶而或盛或衰;汉代经学占据汉人思想的主导地位,辞赋之士受经学影响最深,经学中的大一统观念、天人感应观念、君权神授观念在汉赋中得到了积极的传播和浓重的渲染;汉赋有自己独擅的艺术意境,总体上讲究辞采华丽之美,讲究音韵之美,细分之,大赋小赋又有不同的审美趋向;汉代赋家多有论赋,从司马相如到王充,汉代的辞赋观大抵由全面肯定到折中批判再到全面否定。  相似文献   

5.
论汉代游艺风俗对汉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游艺风俗对汉赋的创作和传播、内容和艺术都具有突出影响,这主要表现为:汉代游艺风俗推动了汉赋的创作和传播;汉赋多方面地描写和反映了时人的游艺生活和娱乐用品;汉赋反话正说的艺术手法与汉代倡优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关;汉人以辞赋娱悦耳目的风习是造成汉赋奇丽之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刘邦的《大风歌》与刘彻的《西极天马歌》给汉赋的发展定下了"宣汉"的基调:这就是关注汉家天下的长治久安、宣扬它的雄奇阔大。在汉代统治者的积极引导下,汉代的文学主流——汉赋就成了"宣汉"的载体,有了自觉为政治服务的成分,具备了大一统专制下的文学色彩。汉赋的"宣汉"不完全等同于"润色鸿业",汉代赋家以"宣汉"精神构建社会新文化的意识反映出一种深远的政治视野与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7.
颜色词具有丰富的内涵,绝不阈限于色彩的属性.由于文化、风俗、传统的不同,汉代人对色彩的使用也体现出自己独特的风采.本文以《全汉赋》颜色词为基础,探寻颜色词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挖掘汉赋所蕴含的丰富的色彩文化,以期勾勒出汉代人独特的审美文化意识,并从中判断汉代人审美取向的平民化特质.  相似文献   

8.
汉代赋家深受传统的"士"文化精神的影响,有着担负天下命脉的济世理想,希望能像战国策士那样为帝师为帝友,战国策士"以布衣取卿相"的辉煌仍然激励着汉代士人建功立业.正因为汉赋家有着战国策士献策劝谏心态,故讽喻、劝谏的意图一直贯穿汉赋的始终.  相似文献   

9.
汉赋渊源初探辛保平,夏立华汉赋是继承先秦文学而形成的一种崭新文体,是汉代文学的主潮。汉赋从内容和形式上看大体可分为三类:骚体赋、散体大赋和抒情小赋。通常所谓汉赋,或者说严格意义上的汉赋是专指散体大赋的。因此,本文所论汉赋仅就汉大赋而言,汉初的骚体赋和...  相似文献   

10.
汉赋作家强烈的侍从意识、对成功赋作的盲目崇拜心理、汉代经学的陈陈相因思维模式和对诗骚美刺叙志文学传统的全盘接受,是造成汉大赋模拟成风的主要文化因素。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造成汉赋模拟的文化土壤的渐次消失,汉赋创作在体式上和题材上出现了超越,由汉大赋的兴衰不难窥见中国文学史上文体嬗变的规律:文体自身的逐渐呆滞和文化风尚的不断改变,是一切文体嬗变不可或缺的内因和外因。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赋的研究出现了空前的热潮,其内容的发掘可谓全尽矣。不过,从汉代文化的视角来观照,汉赋对民俗文化阐释的功绩被忽略了。有的论文虽有所涉及,但未能从这个角度作系统的讨论。本文就这一专题试作初浅的探讨。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牢笼宇宙之态”的汉代赋家已予以极大的关注,他们在思想上已认识到“风俗之移人”的巨大教化作用,在生活实践中又注重“历九土而观风”,在创作上更是追求无所不写的大全美。出于这些原因,汉赋对民俗文化的阐释显得丰富多采,因而为宏扬和保存汉代灿烂的民…  相似文献   

12.
汉代建筑风俗对汉赋具有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为:风水术的流行使汉赋中的建筑描写体现出某些风水观念;法天则地、仿生象物的营造理念的流行使汉代赋家特别重视对建筑物之象征性特点和意蕴的表述.从建筑风俗的角度考察汉赋,可以使我们对于汉赋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更为合乎情理.  相似文献   

13.
从汉赋看汉代的手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关于手工业的相关史料匮乏,今人多依据出土文物与历史文献研究汉代手工业。其实汉赋,尤其是咏物赋中包含了大量的汉代手工业的信息,完全可以作为研究汉代手工业的补充材料。本文析选出汉赋中关于汉代手工业的资料,从矿冶、纺织、日用品三个方面全面再现汉代手工业繁荣的盛况。  相似文献   

14.
在一般文学史或赋史研究著作中,对汉赋发展的描述常以骚体赋、大赋和抒情小赋为顺序展开,然而这并不符合汉赋发展的实际。因为东汉末年的抒情小赋与西汉初年的骚体赋可以说是汉代抒情言志赋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而与抒发“士不遇”情结的抒情言志赋一样,苑猎京都大赋和咏物赋在汉代也有一条贯穿始终的发展线索。而且赋家常选择不同的体式表达不同的情感需要。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以上三种汉赋体式的类别流变过程逐一进行区分和细究,即以汉赋三种体式的类别流变来描述汉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于汉赋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铭 《北方论丛》2005,(1):22-28
赋文体有固定特点,应该区分赋体和受赋体影响的文体,以及影响过赋体的文体.荀子、宋玉赋特点代表了赋体文学和<诗经>传统的联系,赋体文学受骚体影响,是在汉代以赋体命名骚体诗歌以后.汉赋繁荣是汉代皇帝儒雅精神及汉赋作家自觉继承和发扬<诗经>讽谏传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汉代士人以禁释琴,把琴视为禁邪节欲之具。这种定性不是汉代士人对琴所作的牵强附会的解说,而是渊源有自。从字源学角度考察,琴在造字之初就具有封藏、收敛之义。从乐器的音质特点来看,琴声轻柔婉曲,与之相应的弹琴动作也以抑敛为主。以禁释琴理念滥觞于先秦,汉代士人对琴所作的定性与之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7.
当今对汉赋的研究,一般都肯定其总体的价值和成就,而忽略了创作的个性特征,甚至贬之为没有个性可言。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汉代赋家作赋的认识及其体式的理解有偏颇之见。汉代赋家诸如扬雄、马融等确有过仿效前人之作的创作,但他们的模拟只是在文学体式上.而不是在技巧和内容上。汉赋的体式是多元的,且形成了一种定式,如骚体式、答难式、七体式等,这些体式的出现,应当肯定其对赋体形式多样化的贡献,不可视为“了无新意”的模仿。今人探讨汉赋的繁荣原因,多着眼于社会的政治背景、经济条件、文化因素,却极少提及赋家的创作个性的促…  相似文献   

18.
汉赋中的神仙鬼怪,来源十分复杂。这些神仙鬼怪,统一于汉赋作家的笔下,蕴涵了汉代政治大一统的社会实际,体现了汉人尚奇的创作风尚。同时也表现了汉赋作家在黑暗污浊的现实中的归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赋是汉代主要的文学表现形式,但汉赋在中国却一直被学术界所忽视,尤其在1949年至70年代,几乎成为学术研究的禁区。龚克昌教授是最早真正对汉赋进行认真的学术研究的学者之一,《汉赋讲稿》就是他1988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讲学期间的讲稿。《汉赋讲稿》既有对汉赋在总体上的全部评价,又有对汉代具体赋家及赋作的独到见解。尽管《汉赋讲稿》只是龚克昌汉赋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但从中却可以看出他的开创精神和“深远的洞察力”,以及“对赋及汉朝文明坦然自若的热诚”  相似文献   

20.
汉赋与汉瓦当艺术是汉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物态化反映,二者相互印证,呈现出相似的美感,共同展现了汉代长安的精神气质,分别作为一种文学话语和建筑艺术话语受汉帝国意识形态的操纵.文章从史料印证、美感呈现、艺术功能等几个角度揭示汉赋与瓦当艺术在史料学和形式美学等多个层面上的相似性,重新认识汉赋与瓦当艺术对中国后世美学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它们在当代美学构建中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