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自珍小时候便有经世之志,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遭遇到人生挫折后,他选择了一种“选色谈空”的生活方式。可以说,入世与出世,在龚自珍的心态中客观地并存着。故探讨这种龚自珍复杂矛盾心态,对了解其思想及作品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龚自珍的《上镇守吐鲁番领队大臣宝公书》原未署年月。该信的受信人宝兴,即觉罗宝兴,字见山(一作献山),满洲镶黄旗人,嘉庆十年进士,自翰林院编修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卒谥“文庄”。龚自珍与他相识,是在嘉庆十五年(庚午年)。这一年的秋天,龚自珍参加顺天乡试,考中副榜贡生,而宝兴就是龚自珍的房师。因为有这层关系,所以龚自珍在  相似文献   

3.
王元化在《龚自珍思想笔谈》(1977)的论述结构中,把"横以孤"看做理解龚自珍人格之枢机,"横以孤"大意是指在自己的时代处境孤立。在王元化看来,这正是龚自珍在士气衰颓的近代史前夜,通过其生平行事和讽刺诗文所坦呈的,对情本位生命价值观的人格亲证。龚自珍的"横以孤"源于他情本位的人格:一方面挑战名教大限,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名教体制,因而备感个性与体制夹缝中的生存焦虑。尽管如此,他还是选择了对人格的终极坚守,最终摆脱了对体制的依傍。王元化1977年所以会被龚自珍击中心灵,是因为"横以孤"蕴结着近代思想史上的"个性解放"意识,而王元化与龚自珍有着共通的个性与境遇,即"性相近"、"制相承"、"势相仿"。王元化在"思想解放"前夜所达到的学思境界,比李泽厚借助康德"建立主体性论纲"(1979),比王若水们重温巴黎手稿而提出"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1981)都要早若干年。王元化之可贵不仅在于开新时期风气之先,更在于他从龚自珍的情本位人格中发掘"思想解放"的资源,是用中国经验回应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4.
龚自珍(1792——1841)生活在中国古代向近代过渡之际,其思想明显地反映了新旧交替的特点,即在旧的思想形式中蕴含着新的内容。如果我们不仔细地研究与分析,就会看不到其中新的思想的闪光,从而对其缺乏中肯的评价。作为一个有志于改革的知识子分,龚自珍一生“贯穿百家,究心经世之务”,“思所以掸简经术,通古近,定民生”,所以,反映其“更法”“改图”主张的经济思想和方案应是龚自珍整个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龚自珍主要特点和贡献在对旧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其实,对旧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只是龚自珍提出改革方案前的一个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5.
龚自珍的社会改革思想与乾嘉学术有密切联系,部分乾嘉学者主张以学术经世、常州学派弘扬《春秋》公羊学,都给予龚自珍重要启示。龚自珍思想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自24岁至34岁的十年是龚自珍思想发展高峰期,其间有不少重要的理论建树。龚自珍对晚清思想界和社会政治的影响,呈现出由渐盛而至骤衰的迁移轨迹。  相似文献   

6.
在《古史钩沉论》中龚自珍提出了史无所不包的观念,将历代置于史之上的五经,统统归属于史的范畴,并由此得出经为史之大宗的结论。龚自珍还以史之大宗、小宗来区分五经、诸子,将经、子都纳入了史的范围,并据以提出仲尼未生,先有六经之说,否定了孔子对六经的著作权。龚自珍对经史关系的这一定位说明,龚自珍的经学绝不仅仅是今文经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美学在生成之初亟需冲破理学传统和文化范式,以龚自珍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在向中国古典哲学溯源和求解的过程中,以主体性的自醒和个人志趣的自得为基础,从美学主张到诗文创作,全面吸收庄子思想。在诗文创作中,以丰富的自然意象、恣意的卮言手法传承并实践庄子美学,展现追求自由人生的内在境界。分析龚自珍诗文对庄子美学的传承与接受,是研究龚自珍启蒙思想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龚自珍的诗词不仅独具风格,而且其身当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其所承载的内心世界和试图担荷的历史责任交叉甚至矛盾地共存着。王国维《静庵藏书目》记有六本《龚定庵全集》,其对龚自珍文学、学术思想的涵泳应是情理中事。以龚自珍对王国维的影响为基本线索,从两者共同大量使用"人间"一词,揭示了王国维可能的语源所在及其两者的思想差异;龚自珍的尊情与王国维境界说所强调的真景物与真感情的自然表达之间,有着明显的理论呼应;龚自珍对"完"的解读其实正是王国维解读屈原作品的基本准则;在王国维接受龚自珍的若干思想中,曾校辑《定庵文集》、编撰《定庵先生年谱》的吴昌绶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从王国维身上,可以大致窥见龚自珍对于20世纪诗词创作和诗学思想影响之一斑。  相似文献   

9.
龚自珍是我国社会历史大转折时期一位承前启后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曾给予近代改良主义以重大影响。近几年来,对于龚自珍的社会改革思想,引起了一些爭论。爭论的焦点在于:龚自珍的社会改革思想,究竟有沒有包含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易梦虹同志认为:龚自珍“是为经营地主和富农、手工业经营者、中小商人立言”,他的思想“包含有一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因素”;吳松龄同志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龚自珍“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正> 张维屏与龚自珍同为我国近代前期重要作家,龚不仅以诗文名世,更为杰出的思想家,张则以反映鸦片战争的诗歌著称。两人都生活在清王朝由盛转衰之际,张维屏生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龚自珍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龚卒于我国近代社会开端的道光二十一年(1841),张卒于咸丰九年(1859),时我国已进入近代社会二十年。与张维屏的八十高龄相比,龚自珍享年仅五十,可谓是天不假年,英才早逝。张维屏和龚自珍又都是浙江  相似文献   

11.
龚自珍实效性的政论多为后世政治实践所验证,而其深度反省的政治理念建构却抉发者甚寥。以今观之,龚自珍的政治理念通过对古典政治形态的颠覆,成为中国现代政治意识的开端。古典政治注重三代,关注道德与政治的统一,追求自然秩序和政治秩序的合一。龚自珍认为政治应当关注当代本身,注意到了政治实践的时间性。立足于当代政治,他反对将政治实践等同于道德实践,主张政治与道德的分离,注重政治技术的必要性。在探索政治治理的过程中,龚自珍将天命与君命分离,确立以人类自身需要为目的的主权意识。主权意识的彰显,使得政治不再诉诸传统权威和习俗,而是诉诸政治主体的"制作"。  相似文献   

12.
以《龚自珍全集》收录的碑志文为研究对象,从中透视龚自珍碑志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龚自珍的碑志文主要是较为熟知的人所写,较少有"谀墓"的成分,其碑志文不仅在内容上表达了他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刻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而且反映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及社会的认真思考。他的碑志文具有很强的形象性、论辩性,在结构上比较注重开头的艺术,语言风格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13.
潘德舆是龚自珍同时代人物,他与龚自珍同为那个时代孵育的悲剧人物,各自唱响了一曲时代悲歌。但同为悲歌,性质却不尽同,龚自珍表现了那个时代先进人物的深刻的历史性悲剧,而潘德舆则表现了一个正直士子的悲剧,在传统思想的束缚下,他缺少龚自珍那样的锋芒与力量,更多一种失望的愤怨与失落的哀叹。他的诗作风格质实,有自己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出现了三位学识渊博而又奋勇求实的爱国志士,他们是龚自珍、林则徐和魏源。龚自珍首开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风气;林则徐是近代中国放眼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是近代中国力求“富国强兵”、倡言革新的先驱,明确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宏扬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文化传统,给后人留下了大大超过自身业迹的宝贵精神财富。1839年已亥,龚自珍预言“九州声气恃风雷”。1840年庚子,果然风雷滚滚;林则徐虎门烧鸦片,大壮国威;三元里百姓抗英军,民族振奋;魏源也在镇海亲身参与抗英军事筹划。1841年,岁在辛丑,龚自珍忧愤…  相似文献   

15.
龚自珍是站在中国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交汇点上的特殊历史人物。他的以饮食为始基的社会政治之道、社会批判与社会变革思想、"心力"论和尚"私"的伦理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批判性。在一定意义上说,龚自珍的社会政治哲学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终结,又是新思想的预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龚自珍的一首诗和六首词的阐释、考证,抉发了龚自珍的自20世纪以来一直未被研究者注意到的一次婚外恋情及其结局,勾勒了其大致过程。同时也揭示出龚自珍这些诗词的男性话语性质。  相似文献   

17.
龚自珍通过“破”面和“立”面较为全面地建构起了他的“今文学”理论体系,在整体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批判立场。龚自珍的“尊情”的诗学观念与诗学实践实际上传承了其“今文学”的价值旨趣,将诗学的主体维度(人格、情感、创造等)放在批判的场域来展现,体现出诗学自身厚重的学术底蕴和较强的批判意识。然而,龚自珍以“尊情”为核心的批判诗学在保持对既有诗学观念批判与革新的同时,又在一种幻灭感中走向了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发现和张扬,并试图以一种异端的方式表征个体生命的“在场”,从而使其诗学充满某种僭越行为与二律背反及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代会试同年<齿录>具有较高史料价值,以<己丑齿录>对照近现代各种龚自珍年谱,可订正这些年谱中有关龚自珍家世、经历的错讹缺失,还可增补世人所不知的事实.<己丑齿录>是清代历史人物研究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9.
仔细检核龚自珍的著述和时人对其的评议,可以发现一些与我们熟识的龚自珍形象诸如“以公羊义讥切时政”、晚清“今文学的健者”及“维新思想的先驱”等不尽相同的面相。撷取龚氏形象在19世纪后半期以来变化的一些片断,或有助于对“历史人物的形象是在历史中形成的”这一历史叙述中的重要现象的认识。我们今天对龚自珍的认识和评价,受19世纪末对龚氏评价和我们既有的有关19世纪中国历史认识叠加的影响。对龚氏思想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19世纪中国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正>龚自珍的人才观龚自珍在近代中国文化史上,不仅是一位以诗文名世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曾给予他高度评价:"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