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海文汇》2013,(4):27-27
<正>江苏省文化建设会议提出,要形成江苏"吴韵汉风"文化品牌的方向、思路、重点和对策。为落实中央六中全会和省文化建设会议精神,徐州提升区域人文素质和城市精神,要从徐州的历史文化中寻找渊源、根基、脉络和依据,打造特色鲜明的徐州文化品牌。一、对"吴韵汉风"的认识江苏的"吴韵汉风"概括说明了江苏省南北两大区  相似文献   

2.
《淮海文汇》2013,(1):50-50
正协同做大"舞动汉风"徐州市社科联围绕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把"舞动汉风——汉文化传承行动"作为贯穿全年的重点工作,以三大步骤和系列活动为抓手,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向深入,取得了具有突破意义和探索价值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淮海文汇》2013,(4):2-2
<正>近年来,我局坚持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开展文化环境建设。组织全市文广新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文化建设工作精神,以塑造"舞动汉风"城市品牌为统领,统筹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和产业发展,在加快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变中取得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4.
聂磊 《淮海文汇》2013,(2):29-32
文化软实力不是一个自我确认、自我命名的文化属性,而是一种通过广泛传播之后才能兑现的文化力量,因此有必要从方法和路径上探究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具体策略。本文以徐州"舞动汉风"为例,通过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并实现其现代转型、包容多元文化冲突、构筑文化传播平台、建构城市文化形象等策略,寻求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由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主办的"汉风墨韵——李可染暨‘彭城画派’书画作品展"开幕式10月22日下午2时30分在江苏省美术馆隆重举行。这次大型书画作品展旨在弘扬李可染大师艺术精神,延续并彰显大师在国际国内的文化名片效应,展示徐州书画艺术水平,进一步推动"舞动汉风"工程,提升徐州艺术家精神力量和创作活力,加快培育"彭城画派",宣传推介徐州籍书画名家,倾力打  相似文献   

6.
正四舞动汉风的领唱之作当数沛县刘邦文化节,与孔子文化节一样,它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盛世现象。1996年5月18日,首届刘邦文化节开幕式在新建的沛县汉文化广场上举行,此后刘邦文化节每两年举行一次,强调地方特色文化的内容内涵,追求唯一性、互动性、参与性和成果化、品牌化、市场化。随着一届届刘邦文化节的举办,刘邦文化、汉文化、龙文化在人们心中焕然新生。沛县人在刘邦文化节里找到了自豪感和自信心,也找到了奋斗和进取的精神力量。领导者喜欢它,  相似文献   

7.
张爱军(徐州市政协副主席,彭城画派研究会会长)彭城画派研究会的成立,是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文化建设决策的创新实践,也是实施"舞动汉风"工程建设文化强市的重大举措。更是顺应徐州人民热切推动徐州书画建设的迫切要求。彭城画派作为一个艺术创作的群体,是徐州及书画艺术家在传承香火,启蒙后学,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徐州古称彭城,五省通衢之地,有5000多年文明史和2600多年建城史,是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集萃地,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书法名城。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优越的交通区位,孕育了"楚韵汉风,南秀北雄"的文化特质,形成了以书画文化、军事文化、宗教文化、山水文化等为代表的地域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9.
吴文化生成与发展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与社会制度环境。正是吴文化生态的独特性,使吴文化几千年来得以传承和进一步发展。然而,苏州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却改变了吴文化生态依存的环境,使吴文化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保护吴文化生态就要坚持文化优化这一原则,即坚持和合的基本原则。从建立"吴文化生态保护区"这一角度出发,苏州应该在政策支持、科学规划、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广多样化保护方式、合理开发利用吴文化等方面着手对吴文化生态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0.
8月8日上午,彭城画派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开元宾馆举行。市领导曹新平、刘忠达、冯其谱、李燕、张爱军,省文化厅副厅长、省美术馆名誉馆长高云,张立辰、喻继高等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出席这次活动。书画艺术家邹佩珠、程大利、尉天池发来贺电。市委书记曹新平在讲话中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繁荣徐州书画艺术作为建设文化强市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舞动汉风"工程,精心打造"书画徐州"品牌,积极促进徐州书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推动彭城画派发展实现了艺术影响、理论研究、载体建设的“三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徐州市域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两汉文化”的演变,研究进行徐州市域“汉风建筑”设计的有关原则。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今天来研究"吴文化"、"江南文化"或者"海派文化",就必须要将其放置到长三角,甚至长江文明的背景下来进行,才能够历史地发展地对待,才有可能把握其文脉和精神核心。为此着重分析了长三角文化的历史和核心精神,提出我们今天倡导和弘扬长三角地区的文化精神,必须把握长三角文化的内涵,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更快更好地融入当前的"新海派文化"。  相似文献   

13.
以文柔著称的吴地文化其核心是和合,而和合文化成为吴地文化的核心则是经历了千年演变,容汇百川,和合多元而最终合成的。众多水系汇集而成的太湖之自然环境,养成了太湖古吴文化容纳众流的开放胸襟;始于泰伯肩荷着多元文化的历代移民顺流而来,在带来原居地文化的同时,亦明敏地接纳吴地文化,在双方的多次文化互动中,吴文化最终从"被发文身"、"轻锐难安"的"尚武"转向"文字之胜,甲于天下"之"崇文"。这一弃武转文、由刚转柔的历史进程在宋王朝"右文轻武"之国家意识的推行下得以进一步发展。滨海之交通使道、佛宗教在吴地民众中有着源远流长的信仰,"因缘和合"、"阴阳和合"的思想挟宗教之力深入民间。自然环境、多元移民、国家意识、宗教润泽,正是这些因素的因缘和合、多元辐辏促成了吴文化的千年演进,和合而成崇文、柔慧之特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站在历史和时代的方位,分别从原生态、次生态和新生态的角度,全程考察了吴文化的发生、成长和发展,探索吴文化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联,讨论吴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当代价值.本文认为,吴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和谐文化的特性,宋代以后吴文化就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在今天苏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进程中,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吴文化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吴文化本身也将得到创造性的转换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由江苏省吴文化研究基地与寒山寺文化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寒山寺文化论坛9月22-23日在苏州会议中心举行。寒山寺文化论坛由寒山寺文化研究院创办,已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论坛。本次论坛正值寒山寺建寺1510年,共有两百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研究学者和嘉宾出席。论坛以"和合吴地.和谐社  相似文献   

16.
论吴文化的开放气质与和谐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化地图中,地处长三角的吴文化特具一种开放气度,凸显一种和谐精神,此与吴文化生成的历史元素、特殊的地理区位以及长期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吴地文化精神传统有着重要的文化关联,在当下中国“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建构中,研究吴文化的这一特性,探究“长三角经济文化圈”形成的文化秘密,应是一个极有价值的课题。文章在中西文化的纵横坐标系中着力搜寻吴文化的“开放”“和谐”因子,以纯文化的思维拨开历史迷雾,解读吴文化潜在的文化内质,这种学理性的探讨,或许对进一步认知吴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价值、解开“长三角之迷”能提供一个有效的学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华人时刊》2009,(2):48-50
这里历史悠久。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分湖就是吴、越的界河,留有"胥滩古渡"的千古绝唱。这里环境优美。在水的浸润下,小桥流水人家、粉瓦青砖里弄构建了一幅幅  相似文献   

18.
陈永明 《南都学坛》2012,32(3):69-70
南阳文化对南阳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楚韵汉风的文化特质孕育和滋养了历代南阳文学,历代圣贤文化的人文精神影响了南阳作家的文学理想和创作精神,藏量丰富的文化遗存激发了南阳作家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激情,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和民间曲艺为南阳文学提供了原生态的创作素材,浓郁的盆地文明和乡土气息促成了南阳作家鲜明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9.
浅论吴文化资源与苏南高职院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富多彩的吴文化是苏南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在苏南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必须充分挖掘与运用.运用吴文化资源,可以发挥丰富的吴文化优势,弥补苏南高职院校文化的先天不足,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吴文化品格,提升人文素养,培育新一代苏南人,苏南高职院校应成为弘扬先进地方文化的基地.  相似文献   

20.
太湖流域先吴文化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学术界关于吴文化主源系北阴阳营文化和湖熟文化的观点,提出不同见解,认为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吴文化在史前有一个先吴文化阶段,而先吴文化则主要是在大湖流域发展的,至于北阴阳营文化及湖熟文化则是吴文化生成的次要源头。与此相联系,文章还考察了良渚文化与百越族的关系,得出百越族系吴地先民亦即吴人先祖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