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肃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十分落后,全省民族地区仅有小学302所,学生1.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363人,不到学生总数的1/4;仅有的两所师范学校,只有105名少数民族学生;适龄儿童入学率只有5%;边远牧区几乎没有什么学校,民族地区特别是牧区95%以上的人都是文盲;东乡、保安两个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少数民族地区未来各项事业的大发展,不能没有今天的教育发展做基础。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和牧区,经济方式落后,生产  相似文献   

3.
<正> 寄宿制民族学校是我国民族地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办学形式,它对民族地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振兴民族经济产生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从一九八二年开始,湘西自治州在抓普及初等教育和大面积提高中学教育质量的同时,就着手抓了寄宿制民族中小学建设。几年来,全州共创办寄宿制民族中学16所,寄宿制民族小学31所。寄宿制民族学校的产生,丰富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如: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十年来为高  相似文献   

4.
<正> 少数民族地区和居住分散的边远山区,为适应普及小学教育,满足学龄儿童就近入学的需要,农村小学的教学点、简易小学、单班校愈来愈我,这是近几年来各级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民族基础教育所取得的一个很大成绩,其作用应该充分肯定。但这类学校规模很小,主要分布在穷乡僻壤的边远山庄和散居的村民点。目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要发展民族教育,必须在民族地区大力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是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办学形式,它极大地改善了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整合了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6.
回顾凉山中、小学30多年办学实践,民族地区举办三类寄宿制民族班(校)是一条成功之路。凉山幅员辽阔,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在国家财力物力都还很困难的情况下,提倡村村办学、寨寨有校是极不现实的。所以,1980年以后,凉山决心调整中小学布局,大力推行三类寄宿制民族班(校)。即乡中心校举办半寄宿制高小民族班,区中小学举办普遍寄宿制民族班(校)和县城中小学校举办重点寄宿制民族班(校)。目前,已有三类学校310所1137个班、33245人、占全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总数124442人的26.72%。以半寄宿制,普遍寄宿制、重点寄宿制计,各有11870人、12196人、9179人,分别占三类寄宿制学生数的35.7%、36.69%、27.61%;以小学、初中、高中生数计,各有22083人、8675人、2487人,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们眼界不宽,思路狭窄,一提到"民族",往往只想到边远落后地区的少数民族,把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和个别先进地区放在"民族"概念范畴和民族工作范围之外;提到民族理论的教育和民族政策的贯彻,就把对象局限于少数民族干部群众、边远落后地区,把先进地区和广大汉族干部群众列到"教育"和工作对象之  相似文献   

8.
刘如云 《民族论坛》2005,(10):58-59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是国家为扶持西部贫困地区“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而设立的专项工程。即从2004年起,用4年左右的时间,在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新建、改扩建一批以农村中小学为主的寄宿制学校,使各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均衡化,办学行为规范化;使确需在校寄宿的学生能进入具备条件的寄宿制学校学习,从而缩小各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差距,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综合办学能力,实现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一、湘西自治州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由于经济和历史的原因,湘西自治州教育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深入调查认为,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着中小学代课教师迅速增多,中小学生流失严重,中小学民族班难于巩固,大中专学校招生并轨后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下降等问题。提出当前必须继续贯彻党的民族教育政策,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加大民族教育投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等建议。(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民族教育取得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是,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小学三率比过去高,在校少数民族学生增多,教学质量有了提高,上大中专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年比年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  相似文献   

10.
杂散居的少数民族,很多居住在交通不便、文化落后、生活困难的边远山区。像杂散居我们县的少数民族就是这样。要使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尽快富裕起来,就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而要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角镜     
广西龙胜县照顾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是被国务院有关部门列为扶贫对象的一个穷县。这个县的边远贫穷山区,居住着侗、苗、瑶、壮等少数民族。多年来,许多家庭由于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无力送子女上学读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县政府规定,每年从县财政中拨出一批经费给边远贫穷山区的村校和教学点,让这里的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免费或半免费入学。目前,全县享受免费入学的有135个教学点,学生4400多名,享受半免费入学的有88个教学点,学生4500多名。这两类学生近9000人,占全县在校小学生总数的45%。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保山地区民族教育事业得到稳步发展。目前,全区各类学校共有民族教师1036人,占全区教师总数的6.1%,在校民族生2708人,占全区在校生总数的8.3%。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在93%以上,普及率、及格率均达省颁标准。寄宿制、半寄宿制民族小学、初中班也办得很有起色,培养出了一批具备一定文化素质的毕业生。保山地区师范学校、民族干  相似文献   

13.
民族贸易既是商业工作的一部分,又是民族工作的一部分.适应民族地区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大力做好民族贸易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任务和政治任务.党和国家对民族贸易工作十分重视,把它做为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建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曾多次召开民族贸易工作会议,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例如对边远山区、边远牧区的  相似文献   

14.
桂林市辖12县5城区,境内有壮、侗、瑶、回、苗、仫佬等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民族地区。桂林市的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和15个少数民族乡大部分位于边远山区,自然环境较差,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教育落后,劳动者素质相对较低。针对这一现状,为确保少数民族地区适龄儿童和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加强对民族地区教育的领导,大力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桂林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培训要针对边远民族地区的教师和教育现状,要建立有利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模式,即"请进专家、送出骨干、校际联网"三级递进的培训模式.进行校际之间以专家、培训、网络为一体的对口支援培训,从而保证全体教师都得到培训,全体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整体教学水平都有真实而全面的提升,并逐步建立起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是关系到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件大事,是摆在各族人民面前的一项历史任务。全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已经两年多了,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贯彻执行如何?最近我们对田阳县进行了调查,感到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少,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地区,困难就更大。所以,振兴民族教育,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一直都“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规定,为了照顾少数民族学生,在他们报考高等学校或一般中学时,应当“适当规定一个入学成绩标准”;当他们入学后,还应当“给以适当补习条件”;60年代、70年代还对此规定作了一些补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作了进一步的充实,例如,高等学校在录取学生的时候,“对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巨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其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一百年前,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出现现代学校教育,但发展非常缓慢。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只有为数不多的中小学,高等学校寥寥无几,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学校。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缺乏受学校教育的机会,文盲率很高,有的达到80%,有的甚至在95%以上。有一些少数民族仍然依靠刻木、结绳记事和计豆计数。然而历史的时针指向今天,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不仅逐渐普及了小学教育甚至中学教育,还建立了一大批门类齐全的高等学…  相似文献   

19.
百色地区是红七军的故乡,与滇黔毗邻,和越南接壤,总面积36,14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95%以上,所属十二个县都是边远山区县份,是个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全地区聚居着壮、汉、瑶、苗、回、彝、仡佬等多种民族,总人口3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87%,文化落后,经济不发达,人民较贫穷。我们在全地区范围内就民族山区教育投资问题作了专门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民族山区教育经费不足情况非常严重我们在调查中,从农村到城镇,处处感到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20.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牧区,如何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狠抓初等教育普及的经验,为回答这个问题探索出一条新路子。这里地处青藏高原边缘的高寒地区,由于历史及自然方面的原因,教育十分落后。解放前没有一所学校。50年代末期,全县有了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基层办了几所牧读小学和帐篷小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9年间,这个县已有中学2所,有学生436人;小学12所,乡级寄宿制小学8所,有学生1530人。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中,曲玛县积累了哪些成功的经验呢? 用合同形式保障适龄儿童的入学率,靠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