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湖南省麻阳县岩门村。有一个赫赫有名的“致富大王”,名叫张福生。在他的家庭面粉加工厂的墙壁上,贴着一份份感谢信。记载着他扶植“穷朋友”的生动事迹。 59岁的张福生是一个苗族老汉,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他发挥自己一技之长,除种好8亩责任田之外,利用组里折价分给他的一台手摇面粉机加工面粉和面条,年终一算,获纯利1000多元。打这以后,他坚持自力更生,从小到大,使家庭面粉厂越办越红火,年产值突  相似文献   

2.
龙文玉,1939年12月10日出生在湘黔边境一户苗族书香世家,祖父曾在清代取得过科举功名。龙文玉从小受到苗族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表现出了异常聪慧的天资。196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学院中文系,毕业后从事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工作,其后历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学校长、州教育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主任、党委副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副州长。龙文玉一生酷爱民族文化,在他长期从事民族教育研究的实践中,曾提出“要念好民族教育‘经’,必须争做民族文化‘通’”的口号。为此,他终其一生不懈地致力于广泛搜集、翻译、整…  相似文献   

3.
刘智,字介廉,回族,南京人.我国清代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他出身于经学世家,自幼诵习《古兰经》,青年时期熟读儒家典籍,并广泛涉猎佛道经义与西方有关书刊.后来又专攻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深入钻研伊斯兰教教义并游学国内穆斯林地区,求师问道,交流思想,搜求遗经,增广见闻.在深厚的学养基础上,他冥思苦想,会通诸家,闭门译著,写下了很多闸扬伊斯兰教教义的著述.他的译著数量多、范围广,流传下来的主要有《天方典礼》、《天方性理》和《天方至圣实录》.“天方”是我国古代对阿拉伯半岛的通称,系伊斯兰教兴起之地.这三“天方”书,系统介绍了伊斯兰教的宗教哲学、教义及穆罕默德兴教的实践过程.她们既是姊妹篇,又是系列书.三部大作象一座丰碑.矗立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为中国伊斯兰教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前人评论说:“刘智著书三种,其中心之著,为糅诸经而总著一经,谓之经,伊斯兰大义于是乎显.”又说:“中国之伊斯兰教义,在以往千年中,从事译著者,只以刘智为云霄羽毛.”这是在大约半个世纪前,汉族学者对他的评论.这种评论,恰当地表彰了刘智及其译著在我国伊斯兰教史和思想史上的地位,对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刘智译著,宏扬伊斯兰学术,促进与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交流,当是一种鼓午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老特和他的三部﹃大史﹄文\本刊记者黎曦﹃老特﹄创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两个﹃第一次﹄第一次由一个少数民族主编出一部︽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一次将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个体系写进中国当代文学史一位藏族诗人面对《中国当代文学史》“有一种感觉:56个民族都平等了。...  相似文献   

5.
拉萨河上游进入墨竹工卡县境一带,形成一条名叫雪绒河的沟谷。沿着雪绒河深处去寻访止贡堤寺,一股思古之幽情不禁油然而生。这一带曾是西藏历史上彪炳千古的松赞干布出生和初建伟业的地方。建筑在今墨竹工卡县甲玛地方的古代甲玛明久王宫,不仅孕育了一位英俊少年快乐王子,而且这座王宫还给十三岁的松赞干布提供了登上王位、穿越历史的舞台。从此,松赞干布由这里挥师西进,在一片不毛之地上创建了一座举世闻名的拉萨城,并进而成就了西藏统一的帝业伟绩。  相似文献   

6.
一个警察和他的三次“死亡”文/张无论直面或回避,什么时候“死亡”永远都不会是个轻松的话题,在和平年代里,最不能回避这个黑色字眼的大概要数警察。这在我接触缉毒勇士、公安战线二级英模李兴忠后,感受尤为深刻了。李兴忠是滇南山区一个普通景颇族农民的儿子。穷...  相似文献   

7.
1987年4月25日,在自治区党委担任秘书的阿迪雅被任命为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校长. 阿迪雅出生于大青山北麓一个普通的苏木(乡)干部家庭.“文革”中,父母被打成“特务”和“反革命”,不知去向,家也被查封,他成了社会的弃儿.两年后,父母又成了“内人党”,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送到矿上去挖煤,到农村去插队.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歧视使他得以磨炼和早熟,迫使他自辟蹊径,自闯生路,具有了不向困难屈服,逆境中获得生存的本领.他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博得人们的赞许,被提干担任秘书和人事干部;以小学文凭而入大学,并以优异成绩留校当教师;在没有任何门路和关系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勤奋和卓识成为所处环境中的佼佼者,被选拔到上级教育部门以至政府部门的处级领导岗位上,很快又被选拔担任自治区领导的秘书.他曾在自治区  相似文献   

8.
梁黎 《中国民族》2007,(2):12-16
音乐人陈哲花了1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土风计划”从实践到理论的构建,我们面对的是如何更快更好地推广“土风计划”,尽可能多地抢救和保护,最重要的是传承那些随时都在消失的民间文化艺术,因为在这个全球一体化加速的时代,我们已经没有机会再拥有更多的10年了!  相似文献   

9.
处在民族大家庭中,每一个民族除其自称之外,还有他称.然而,令人费解又值得深思的是苗族他称之多,可谓居于全国各族之冠.曰"黑苗"、"白苗"、"青苗"、"红苗"、"花苗"者有之,曰"长裙苗"、"短裙苗"、"尖头苗"、"长角苗"者有之,曰"背牌苗"、"锅圈苗"、"盘头苗"、"歪梳苗"者有之,曰"鸦雀苗"、"斑鸠苗"、"四卯苗"者有之,曰"古董苗"、  相似文献   

10.
在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地,至今保留着一种用亦唱亦跳的歌舞表演来悼念亡人的习俗,谁家的老人去世后,在入土安葬的前一夜或几夜,邻近的乡邻、亲戚在亡人灵前摆一面大鼓,由一人击鼓,两人或多人对跳,亦歌亦舞,"笑着哭"来陪伴、追悼亡人。这种习俗,土家人称之为"跳丧"、"打丧鼓"或  相似文献   

11.
正罗刚,中国建筑加固行业的优秀代表,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高级国际注册建造师,国际注册岩土工程设计师,国际注册地基处理管理师,教授级高工。先后担任湖南众创特种工程施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湖大高科土木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科学家论坛常务理事,中国民族产业联合会常务所长,湖南湖大土木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检测室主任,湘高协副会长,湘高协房地产经理人分会会长等职务,也是湘高协、长高  相似文献   

12.
作为“他者”研究的人类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人类百年历史 ,可以发现他者无论作为研究对象和研究角度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不同的理论和流派之中。虽然他者开始于遥远的异邦 ,逐渐回到本土 ,但只要有差异存在 ,就有他者存在的必要和可能。而且 ,作为试图认识和理解人类文化和人性的人类学 ,研究他者已经成为其独特的学科特色和专长 ,尽管研究他者最终仍然是为了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13.
朝鲜族中年作家郑吉民,中等身材,脸色微红,五官端正的脸庞上架了副宽边眼镜,衣着朴素、随意,一介书生模样。现任本溪市《辽东文学》杂志副主编的郑吉民,出生于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山城子乡久才峪村一户农民家庭。屈指算来,在人生的旅途上,他已刻下了42个年轮。在这数十年的风风雨雨中,他不改初衷,始终如一地酷爱他家乡的一草一木,酷爱那里纯朴、憨厚的父老乡亲。于是,随着他的出名,他家乡——汤沟山区也出名了。说起郑吉民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还颇带点偶然  相似文献   

14.
谁都知道,“天府之国”的四川有自流盐井,但你知道是谁开凿了第一口盐井吗?他就是古代彝胞梅泽。据史书记载,原先四川自贡、富顺一带本是不毛之地,汉武帝在此建立南中郡,梅泽生活的晋代又改称犍为郡。这里吃盐困  相似文献   

15.
“新兵”和他的新思路——记山东省民委主任于学田文/沭河于学田担任山东省民委主任不到两年时间,因此,见了各地的同行总是说,自己是民族工作战线上的新兵,总是认真虚心向人家求教。今年6月份,他接待由国家民委组织的九省市民族工作考察团,他的一系列新思路及取得...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从布莱希特理论的核心范畴"陌生化"理论入手,强调了这一现代戏剧创作手法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指出了该理论与亚里士多德戏剧理论的反拨与不同,文章通过梳理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戏剧理论与西方传统戏剧及与中国戏剧的关系,使更多的戏剧研究者们深化对布莱希特独树一帜的戏剧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人一辈子漫长得很哪 !多少时光流于无知无觉的平淡和平常。但是,却有一些瞬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那一次,母亲带着小小的王家祥到苗寨去行亲。那些年里,藏在大山深箐里的、连接苗寨与苗寨之间的小路,偶尔总是会看见一些或者因为患病或者因为过劳躺在路边呻吟的人。这一次,母亲就低低地惊叫了一声,她看见了一个苗家壮汉,面色铁青倒在路旁。只见他紧咬牙齿,深陷的双眼对天翻白。小家祥蓦地骇住了,小小的身影闪在母亲身后。但没有迟疑地,他看见母亲向壮汉走了过去。家祥移过去,与母亲一道听见了倒地的壮汉那微微的呼救声。母亲…  相似文献   

18.
在足球场上,人们把玛尔蒂尼和克鲁伊夫的儿子称为“小玛尔蒂尼”和“小克鲁伊夫”;同样,人们也很自然地称李小可为“李可染之子”。但李小可要成为有自己个性的李小可。这种内在的心理驱动,李小可称之为“寻找新的心理感受和绘画语言”。于是,李小可把目光投向了与父亲笔下秀丽的江南山水截然不同的雪域高原。于是,有了十进藏区的曲折、传奇的经历……李小可并不“小”。1999年6月我们采访他时,他已经54岁了。但他皮肤白晰,语言清亮,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作为一代国画大师李可染的儿子,李小可自幼受家庭的影响而喜爱绘…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三月里的一天,北京荣宝斋经理蓝若天夫妇来到民族文化宫二楼东大厅。大厅四壁,悬挂着近百幅国画,作者是名不见经传的广西壮族画家罗鼎华一家三代。其中画得最多的是鲤鱼。围观者啧啧称奇,叹为观止。而蓝若天夫妇却不动声色,默默静观。蓝若天,这位经理可不是一般的参观者。他是带着鉴赏家的挑剔目光来的。可是,当他参观完毕,步出大门,来到摊开的留言簿前时,却不假思索,挥笔写下了“壮家瑰宝”四个潇洒的大字。  相似文献   

20.
新疆地区民族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一直是传播学关注的热点问题。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形象传播的过程中,民族形象的塑造是一个核心环节。本文通过对新疆纪实纪录片和民族电影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他者塑造"和"自我建构"两个角度进行透视,以案例分析作为主要研究手段,努力寻找正确的新疆民族形象的影视建构方法,从而将新疆的形象更好地传播出去,能够走出新疆,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