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到了腊月,快乐的事情一件件的来,就如同爬楼梯一级级而上,总有惊喜!腊月里看着大人们忙碌的身影,似乎就已经闻到了年的气息。到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儿”的时候,这种气息就格外浓烈了。按照旧时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灶”,但那时候,我们家乡供奉“灶王爷”的已经不多了,虽然没有“灶王爷”,但是“祭灶”的一些习俗还保留着,比如说吃关东糖、放鞭炮等。我们把关东糖叫“糖瓜儿”或“大糖”,那是一种麦芽糖,特甜而且特粘,吃的时候容易粘牙。在当时那可是孩子们不可多得的零食呀。有的人家还把它们摆在桌子上,用来招待客人。过年最难忘的…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人腊月二十九要关门“过赶年”。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传说,有一年的腊月二十四,要过小年了,土王在宫殿里闷闷不乐,连他最宠爱的“小妈(即小老婆)找他亲热,也打不起精神来。大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提醒他说:“大王既觉没味何不请你的好朋友进宫来下棋解闷?”一句话提醒了土王。原来,土王有个好朋友,博古通今,琴棋书画样样都会,大王封他当总管家他不干,派他去当百户,他也不去。只是住在所城,三天两头进宫来陪土王谈古论今,下棋作乐,王很喜欢他。这个人姓唐,名字谁也不知道,连土王也只喊他“唐法官”。于是,土王连忙通知吏目,要他去…  相似文献   

3.
Guest 《民族论坛》2004,(1):10-11
整个春节期间,到处都是放烟花的大人小孩,家家户户门口都火树银花,流光溢彩,整条街都亮起来了……从前在东北姥姥家过年的时候,饺子里总要放个铜钱儿、栗子什么的,吃到的人据说那一年都有好彩头。不过后来听说有小孩子吃到铜钱会卡住喉咙,就不放了。母亲娘家是山东人,我姥爷年轻的时候闯关东到了东北。在关外生活多年,过节的传统却还是山东老家的习惯。那里过年,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就开始。这一天,家里灶上的神像要请下来烧掉,送灶王爷上天,还要吃包子吃灶糖(麦芽糖)。灶糖粘牙粘得厉害,把它糊在灶王爷的嘴上,他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报告…  相似文献   

4.
春节,或叫过年,各族都过,但惟独土家族是过两个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九和三十日各过一个年,若是小月,则是二十八和二十九日过年。为什么一岁喜过两个年?这里是有一段传说的: 相传古时,有一年土家族人民正在喜迎“团年”之际,不料敌人攻打来急。人们聚在一起,一参谋,估量敌人很可能利用大家过团年来偷袭,于  相似文献   

5.
打糍粑 湘西苗族一种很古老的习俗,每逢春节前、腊月末,苗家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忙着做这件事。有的家庭或家族每年都定在一个日子,比如“二十八,打粑粑”,就是指在每年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做糍粑。  相似文献   

6.
我们盼望过年的心情,有如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翘盼过个温馨的圣诞节一样热切。那时候,一看见家里墙壁上挂的日历一页页被翻过时,我就一心巴望着早一天撕到除夕那一页。“过年过年,有吃有穿又有钱”,对于那个时代的孩子来说,过年最大的喜悦莫过于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有压岁钱拿。虽然家中不宽裕,但年是喜庆的,是热闹的,再穷也得过个像样的年。撑持家计的大人们经过一年的紧张劳累,到过年了,总要尽量营造一种喜庆祥和的氛围,再怎么着也要给小字辈做上一套新衣裳。记得每到过年前夕,父母就会带着我们兄妹5个到裁缝店做新衣服。度量尺…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有过年的习俗.随着草原游牧文化的变迁,蒙古族的过年习俗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章利用田野资料探讨了当代蒙古族过年习俗的文化符号的传承与变迁.在研究中我们看到,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在碰撞和对话中,互相融合.它们都各自具有源远流长的传统,它们保持其原有的文化本体特征,而在交往中又不断更新,变成新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方可 《民族论坛》2014,(1):32-33
"二十八,打粑粑",湘西人素有逢节逢喜打糯米粑粑的习俗。特别到了腊月,湘西人很忙,糍粑也很忙,打一些存着过年吃,打一些给外地的亲朋好友捎过去。新年的气息在棒棰杵打着的糍粑中弥漫开来,并传递给远方的朋友。  相似文献   

9.
, 《民族论坛》2013,(1):48-49
正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土家年是土家族最隆重的节日。过年,土家语叫起卡,所谓过"赶年"(过大年),就是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大年,即若农历十二月大就是二十九日过大年,若农历十二月小就是二十八日过大年,因为总是要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大年,故叫做过"赶年"。永顺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隅,境内重峦叠嶂,溪谷纵横,澧水、酉水、猛洞河等河流两岸,梯田连天,村寨相望,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的永顺土家人在此留下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10.
相传农历正月十六日是伏羲的诞辰,每年的这一天天水伏羲庙都要举行庙会祭祀伏羲,灸百病习俗是庙会中的一大特色。本文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灸百病习俗的源流,指出这种习俗承历史上巫医易相通之理,结合了当地民间用艾草灸病传统,又与北方地区"走病"习俗有密切关系,是伏羲信仰与具有巫术性质的灸百病习俗合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和其他民族一样,都有过年的习俗,他们有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习俗和贺年礼节。由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的民族的贺年  相似文献   

12.
结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的采访,驱车进入云南省东南部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已是腊月底.沿途所到之处,过年的气氛日益浓厚.时间太紧,我决定不返回北京过春节。在文山州州长的帮助下,我如愿以偿地选择了一个位于中越边境的少数民族山寨,去度过2005年的春节。  相似文献   

13.
小同 《民族论坛》2005,(2):63-63
◇ 土家族(263.95万人):过赶年 打糍粑  土家族过“赶年”,即赶在汉族过年的前一天过年。关于赶年的来历,相传明嘉靖年间,倭寇屡犯我东南沿海,朝延下令征调湘鄂士兵前往征剿,而且限期到达指定海防前线。战事紧急,军令如山,可又新年在即,无奈,老人们决定,提前过年。让孩子们  相似文献   

14.
锡伯家狗     
佟伟 《民族论坛》2006,(1):29-30
腊月里,雪花在北风的伴奏下劲舞,辽西呈现出摄氏零下二三十度的“嘎嘎冷”天气,大地被撕开无数条横竖无序的口子;河沟坑塘都变成了巨大的结晶体,可以跑汽车;家禽家畜冬眠一样赖在窝里、圈里,不肯出来;人们采办完年货后也多是在家“猫冬”,创意着自己的冬日快活。可在村口的坨子地上,每天上午却总聚着一群健硕的大黄狗,它们仿佛天生就有抗寒基因,追逐嬉戏,使沉寂的小村又鲜活、躁动起来……这时也正是我回老家过年的日子。下车后,一记口哨吹过,“汪、汪、汪”,一条脖颈、四蹄、尾部都长着白毛,余体为褐色的大黄狗便会带着几个伙伴,从坨子上撒…  相似文献   

15.
丑石 《民族论坛》2001,(1):25-26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节日,历来为各个民族所重视。吃年饭、放鞭炮、扎花灯、舞狮子、耍龙灯……这些是大多数民族都有的庆贺新年的方式。除了这些外,许多民族还有自己独特的过年习俗。这些习俗无不打上了一个民族思想、文化、情感、心理和历史的烙印。在这普天同庆、喜度新春的欢乐时刻,本栏目特刊发一组介绍少数民族过年习俗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壮族对于土的崇拜及其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民间神话传说中的“泥土造人”;考古资料中的陶祖、象征男根的石铲;民间习俗中的男女青年“打泥仗”、“春祭犁圈”、祭田公地母、立土地庙祭土地公以及“人牲祭田”等仪式,都是壮族土崇拜的反映,其目的是祈求农业丰产,人丁繁衍。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黑龙江地区过年的习俗正经历着一个现代化渐进的过程,尤其是近10年来,过年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通过对这些变化的细致描述和深入分析,不难看出春节文化变迁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的现代性力量和传统因素之间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节日,历来为各个民族所重视.吃年饭、放鞭炮、扎花灯、舞狮子、耍龙灯……这些是大多数民族都有的庆贺新年的方、式.除了这些外,许多民族还有自己独特的过年习俗.这些习俗无不打上了一个民族思想、文化、情感、心理和历史的烙印.在这普天同庆、喜度新春的欢乐时刻,本栏目特刊发一组介绍少数民族过年习俗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节日,历来为各个民族所重视。吃年饭、放鞭炮、扎花灯、舞狮子、耍龙灯……这些是大多数民族都有的庆贺新年的方式。除了这些外,许多民族还有自己独特的过年习俗。这些习俗无不打上了一个民族思想、文化、情感、心理和历史的烙印。在这普天同庆、喜度新春的欢乐时刻,本栏目特刊发一组介绍少数民族过年习俗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侗族民间防偷惩盗习俗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侗族民间防偷惩盗习俗初探杨进铨(中央民族大学附中)侗族民间对偷盗有独特的防范、惩治方法,历史上曾形成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本文试图从民俗学角程探讨侗族民间这一习俗。一、历史背景及民间组织侗族先民的原始社会相当漫长,大约在隋唐王宋初才先后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