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岸教育交流与互动是沟通大陆和台湾同胞民族感情的纽带和桥梁,是推动、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渠道。近些年来,随着祖国大陆对台湾学生在大陆就学、就业政策的开放,台湾学生赴大陆求学人数迅速增加,这对两岸人民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推动两岸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增强台湾青少年的祖国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都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如何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加大同台湾教育界交流合作的力度,做好台湾人民工作,让两岸的青年人携起手来,共同促进中国的统一大业早日实现,这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文信息》2005,(12):80-87
11月6日,中国旅游协会会长邵瑛伟在圆满结束为期10天的台湾旅游考察时对媒体表示:目前,台湾各类旅游产品相当齐备,而总体服务的水准也很好。可以成为大陆居民旅游的最佳选择地,他还强调,大陆会尽快完成大陆人民到台湾旅游的管理办法。未来会承揽高素质的大陆观光客到台湾旅游。 台湾观光协会会长张学芳代表台湾观光业界也对此给予了积极回应,台湾观光协会会尽快将大陆方面的上述建议上报有关部门,以促成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3.
台湾人文景观与中华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是我国文明开发较晚的一个省份。在我国中原与沿海地区早已迈入文明发展之时,台湾还处于蛮烟瘴雨状态。到了宋、元以至明末清初,由于天灾与战乱,大陆沿海住民大量移居台湾,这才给美丽之岛带来开发之机,使其政治、经济、文化慢慢跟上祖国大陆。台湾移民社会这种特殊的人文结构,决定了台湾文化主要不是土生土长的,而是由较为先进的祖国大陆移植而来。随着大量移民的不断东去,“汉族人民从大陆带去语言文字、耕作技术,也带去了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所以台湾文化是纯粹的中国文化。长期保留着汉族文化的传统。”①近四十年来,由于…  相似文献   

4.
岛内“台独”步伐加快,令两岸关系前景堪虞。台湾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预言,两岸走向冲突将难以避免,几年内极有可能兵戎相见。“今天台湾最严重的问题是,没有哪一个政党能够真正代表台湾人民的利益”,许信良忧心忡忡地说,两岸问题本是台湾人民的关键利益所在,但国亲在选举期间却不敢谈论,避之不及,更没有人敢站出来为中国大陆政策辩护。  相似文献   

5.
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侵占台湾。《马关条约》是不平等条约,日本窃取台湾是非正义的。中国人民从未放弃收复失地。通过《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美国、英国承认台湾为中国失地并支持中国从日本手中收复台湾。1945年10月,台湾光复,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是在践行《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具有强烈的正义性与合法性。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台湾省实行有效治理。因中国内战导致台湾与大陆再次分离。美国为干涉中国内政,借《旧金山和约》,制造台湾地位未定论,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旧金山和约》改变不了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历史事实与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6.
如何实现中国统一,是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都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在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我们实现了香港回归祖国,在今年内澳门也将回归祖国。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问题上,现在仅剩台湾问题还没有得到最后解决。自1949年国民党逃离大陆盘距台湾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就形成了长期对立的局面,国民党叫嚣反攻大陆,中国共产党内也曾有和平或武力解放台湾的两种主张,邓小平同志以现实主义态度告诉人们,“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吞不掉谁”。如何实现统一?邓小平同志以超人的智慧向…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的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比较利益观点出发,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两岸三地”在经济层面上存在高度的互补互利性,把这三个地区的经济力量联合起来,以大陆为中心,实现大陆、香港、台湾三个华人经济体的经济一体化,不仅可以赢得世界各方面的重视,提升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国际地位,而且能够与美国、日本和欧共体诸列强争个高低,增强对世界局势发展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七、八十年代,台湾文学界发生了一场所谓“台湾情结”和“中国情结”的争论。在这场时断续时的争论中,有人认为:中国情结只是中国大陆去台作家的创作意识,与台湾乡土作家无关。我以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也是不符合台湾乡土文学实际的。所谓“中国情结”,是台湾作家和人民在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共识的基础上,对祖国的挚爱和眷恋,它是中华儿女爱国意识的表现。这样的爱国情结,不仅时刻萦绕于大陆去台作家的心头,而且鲜明地表现于台湾乡土作家的理论和创作实践当中,陈映真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相似文献   

9.
高路 《江汉论坛》2003,(6):67-71
辛亥革命肇始于台湾被割让日本之际,初期台湾曾被作为民主革命的基地之一,而且辛亥革命领导人一直注重动员台湾民众投入到争取国家民主、祖国统一的革命运动之中,视台湾的抗日复国斗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组成部分。正是牵动两岸民众共同期盼的辛亥革命,使台湾虽孤悬海外仍生发着与大陆民众一致的政治向往和信念,使受日本殖民统治的台湾民众始终保持着与大陆人民的同胞之情与民族认同。当今,辛亥革命史学术交流又在两岸走向统一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近20年来,经贸交流频繁,台湾地区人民进出大陆与内地人民接触日多,乃至有内地女子远嫁台湾的现象,其虽可划分为老夫少妻型、假结婚真打工或卖淫类型及生儿育女型,但由于结婚双方感情基础薄弱、社会阶层较低、经济状况不佳等等因素,其婚后往往伴随家庭暴力等等问题;又因《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的规定,使嫁到台湾的妇女面临不平等的差别待遇。鉴于两岸法律制度迥异,嫁入台湾的大陆妇女(或称"大陆新娘"),面临因两岸婚姻所带来的困境,这需要我们予以正视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大陆开放民众赴台湾旅游,给台湾人民送出大礼,拒绝或不欢迎是没有道理的。大陆的诚意与善意顺应了台湾的主流民意。民进党当局自我矛盾的心态及阻碍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肤浅论述是没有道理的。特别是闽台旅游合作潜能有待释放。  相似文献   

12.
台湾少数民族的教育理论初探李继生(台湾)一、前言少数民族分布在全中国大陆及台湾省各地,暂不论中国大陆少数民族来源如何,依台湾省之少数原住民的来源分析,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完全定论。有人以北来说,认为台湾原住民来自北方,这是因为有少数原住民分布在桓春相峤...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内的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抬头,台湾也不例外,最突出的表现是台湾人民为摆脱日本殖民统治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其开始是政治经济的民族解放运动。但其影响,却是深渗于思想、文化、科学、文学等方面,特别是文学方面受影响最多,其成就也最大。””尤其是对小说创作的影响最深广,成就最显著。现代台湾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决定了现代台湾小说创作的特点。一、现代台湾小说深受中国大陆小说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爱国的民族主义精神和鲜明的反封建倾向。在“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巴金、老舍、…  相似文献   

14.
台湾海峡两岸的文学,都是中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有着共同的母体渊源和血缘关系。台湾文学与大陆文学之间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密切关系,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台湾新文学兴起以后,随着历史的、社会的和文学的各种条件的变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呈现出复杂的面貌。回顾和探讨白湾新文学诞生以后,与大陆文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相互联系、交流和影响.这对于认识台湾文学与大陆文学不可分割的源流关系,促进它们之间新关系的建立,推动其共同繁荣发展,都将是有益的。大陆“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五四”新思潮、新文学的兴起,对台湾…  相似文献   

15.
区际法律冲突是指一个国家内部具有独特法律制度的不同地区之间的法律冲突,它是在一国内部不同地区的人民进行民事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或者说是在一国内部的跨区域民事交往中产生的。世界上许多国家,诸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瑞士等,都存在区际法律冲突现象。〔1〕随着中国已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即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以及日后台湾与大陆实现统一,最终可能出现“一国两制四法”的局面,使中国成为多法域的国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陆与香港、澳门和台湾之间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相互之间的区际法律冲突,其中势必包括收养方面的法律冲突。而香港与大陆在收养方面存在的区际法律冲突问题又具有典型性和先行性。因此,本文全面透析了两地在收养实质要件、形式要件以及收养效力等方面存在的种种法律冲突现象,并就解决冲突问题的原则、方式和途径等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解决好中国大陆与香港的区际收养法律冲突,不仅有利于促进两地人民的民事交往,而且有利于维护收养关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保护儿童权利,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解决大陆与澳门、台湾的区际收养法律冲突提供范式  相似文献   

16.
大陆与台湾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陆与台湾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季耘刚1949年10月,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篇章。从此,中国大陆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勇前进,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台湾则沿着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不断改革、调整,成为亚洲的一条“小龙”。比较和研究这两个地区两种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全体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并由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34号主席令公布实施。这部法律把大陆与台湾以后的发展方向问题,通过全国人大立法的方式,上升成为国家的意志、13亿中国人民的意志,将两岸关系正式纳入了法制化的新页。  相似文献   

18.
试比较大陆与台湾的土地改革晓邢土地改革亦称土地制度改革,其内容,因时代、因地方等不同而有所不同。作为同一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大陆与台湾在同一时代都进行了土地改革,但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抛开政治背景,现仅从经济领域比较如下:-、土地改革的指导思想不同台...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虽然对台湾的政策有所改变,但是一直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而坚持中华民国的蒋介石虽然要由台湾收复大陆,但在美国的压力下,也能坚持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极力反对台湾独立,对台独分子进行惩罚。可见毛泽东和蒋介石在中国统一的观点上是一致的,都坚持只有一个中国,只是都要统一掉对方而已。可是现在的台独分子,竟然试图将台湾独立于中华民族之外,背离祖宗,真实可恨之极,这是中国人民所绝不容许的,其必将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20.
台湾人民始终是我们的手足同胞。大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信念不会动摇,即使这一点需要时间的考验。民进党的二度“当选”,改变不了其作为台湾民主制度下一个“怪胎”的身份。如果两岸仅仅为了民进党当选就停止了对长期融合的努力,失去追求统一的信心,那只能说我们这个民族太不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