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农村的婚姻与家庭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人类发展中曾以家庭为单位占有生产资料,组织生产劳动,实行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生息和繁衍后代。社会生活离不开家庭,家庭是社会生活的细胞。而家庭又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由平行的夫妻关系和垂直的父(母)子(女)关系组成,正如《易·序卦》所言:“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即“合二姓之好”达到“上以事宗庙,下以续后世”之目的。就是说,婚姻从形式上看是男女两性生理上的结合,而本质则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结合,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婚姻与家庭的变迁不仅反映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习俗的变异,而且涉及到伦理道德、社会意识和心理学等许多领域,是社会的缩影。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旧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被彻底推翻,文化意识和社会习俗因之而产生了很大变化,延续近三千年的婚姻与家庭制度亦伴随着一个个政治运动,在每一个历史时期表现也具有浓郁时代气息的特征。经济在发展,政治在进步,社会在前进,作为社会生活细胞的家庭与组成家庭之先导婚姻自然而然地也在向完善的方向发展。本文拟就建国四十年来中国农村的婚姻与家  相似文献   

2.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人,在农村,这一主体就是农民。改革开放以来已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农民内部已分化为经济、政治及社会地位不同的阶层。这一变化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针对农民群体分化的现实,选择、确定精神文明建设具体目标模式,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民群体的阶层分化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体内部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几十年来整齐划一的人民公社社员群体已不复存在。如何概括农民群…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婚姻家庭研究所根据对全国六个省市1140户农民家庭调查结果得出结论:我国绝人多数农村青年的通婚圈直径不超过25公里。有人给这种现象一个学究气很重的描绘──“小盆地婚姻”。本文将利用笔者在甘肃省甘谷县实地调查得来的资料,描综甘谷农村通婚圈的现状,探讨小盆地婚姻的成因及其后果。结合甘谷农村通婚圈的实际情况,笔者将小盆地婚姻定义为:凡农村社区通婚圈直径在6公里之内的婚姻为小盆地婚姻。在被调查的甘谷县282对农村已婚夫妇中,通婚距离在3公里之内的有126对,占调查总数的44.7%;3~6公里的有90对,占31.9%;6…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人口村成中,由于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所以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精神文明,就没有全社会的精神文明,也就不成其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郊农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在加快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把城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是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在城市的影响下,与偏远农村相比较,城郊农民较早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有了…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我在四川某地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农村调查,深感在农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件十分迫切的任务。农村实行责任承包后,大多数农民都把眼睛盯在责任田和副业上,经济效益、纯收入是实打实的,看得见,摸得着。什么是精神文明,怎样建设精神文明,似乎无关紧要。不少干部和社员把精神文明理解为仅仅是打扫卫生,搞精神文明就是搞卫生。四川某县“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按文件规定,应设主任、副主任各一人,并配备两至三名工作人员。但是,1984~1985年来,这个委员会一直只有一个人在工作,他忙上忙下,偏安一隅,无人问津。没有宣传工具,有关精神文明的文件他自己写;无人帮忙装订,只好找家里人帮助。他把文件拿给县委书记过目签字,这位书记不耐烦地说:“这样的文件还要让我签字!”州委召集会议,常常忘记通知主管精神文明工作的干部;领导讲话很少提及精神文明工作;两年来,县委从未开会研究过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这位主管精神文明工作的干部要去成都进修,请组织部找人接替他的工作,得到的答复是:等你走了再说。据调查,大部分农村干部对精神文明工作的认识很差,甚至没有精神文明这个概念。认为精神文明是虚的,货真价实的是物质文明,是经济效益。农村精神文明现状如何?目  相似文献   

6.
原工业化时期西欧的家庭、婚姻与社会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帆  陈钦庄 《浙江学刊》2002,(5):207-211
1 970— 80年代 ,门德尔斯将 1 4-1 8世纪末的西欧农村家庭工业 ,给出了一史“原工业化”的概念 ,引起较大的反响。“原工业化”是指以市场为主导向 ,以农村家庭工业的迅速发展 ,并与商品农业相共存为特征。农村家庭工业经济是以“劳动—消费平衡”原则运行的。原工业化促使西欧的家庭、婚姻与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家庭作为劳动单位组成 ,男女的劳动能力是婚姻的主要前提条件。家庭的规模扩大了 ,家庭的劳动分工也导致家庭角色的变化 ,同时促使了社会的演变。农村工业生产者在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均产生较大的改变 ,一种“平民文化”得到体现 ,产生消费“过量的”奢侈品的倾向 ,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的提高。这种演变最终将导致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王学居 《社会福利》2006,(12):37-39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涵盖了民政职能的多个方面。“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对甘肃省农村殡葬改革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李之洋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面临着更大的课题。一方面它要扬弃农村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它又要迎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正是从这两个方面深层地探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内容、实质和任务,在指...  相似文献   

9.
“婚姻以爱情为基础”的观点被批判了近几年,中国文坛就婚姻的基础问题展开了讨论。其规模之大、文章之多超过了“五四”前后对家庭改革问题的讨论。近年来的讨论同“五四”时期的讨论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能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五四”时期的论者,虽也有讲社会主义、讲阶级分析的,但是可能都没有读过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而在这次讨论中,大多以恩格斯的论述为依据。不论是理论文章,还是文艺作品,一提到婚姻基础,不引用恩格斯名言的,不多。  相似文献   

10.
十年改革以来,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粮食连年获得丰收。林、牧、渔业和乡镇企业有了新突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89年锦州市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40%,人均收入增长近7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全市农村经济发展,政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但是,在大好形势下,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是: 一、忽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致使一些农民的国家、集体观念淡薄。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一些基层干部认为  相似文献   

11.
一婚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流动方式。通过结婚,一个人可以从一个群体进入另一个群体,从一个地区迁入另一个地区,从而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文化生活环境。由婚姻导致的社会流动可以分为垂直流动(或称上下流动)与水平流动(或称横向流动)两种基本类型。一个人通过婚姻从较低的社会阶层进入较高的社会阶层,是一种向上的流动,反之则是向下的流动。水平流动是在社会地位不发生上下变动的情况下,通过结婚,一方由一个家庭进入另一个家庭,由一个地区迁入另一个地区,其生活的群体和居住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许多研究婚姻社会流动的学者指出,由婚姻导致的社会流动,无论是垂直流动,还是水平流动,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社会开始相对独立起来,农民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农民收入并没有被合理利用,农民被浓厚的丧葬意识观念所束缚即是突出表现之一。当前农民丧葬意识观念浓厚,主要表现在农民有着很强的风水观念,农村社会的跪拜礼太过复杂,丧葬程序越来越繁琐三个方面。由于农民的丧葬意识观念日趋严重,使得文明农村的建设受到了严重影响,这无论对于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还是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3.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便有了与之相伴的婚姻和家庭,纵观人类社会的婚姻发展沿革史,关于婚姻缔结和解体的方式,无外乎有传统意义上的“礼”“俗”调控和现代含义上的依“法”管理两种。从社会控制的角度而言,婚姻礼俗和婚姻管理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婚姻行为实施干预的两种不同的手段和措施,两者一软一硬,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婚姻监控体系。然而,现行的婚姻管理工作实际存在着重行政管理、轻礼俗改革的问题不能不说是婚姻调控系统中的重大缺憾。本文以早婚习俗为例,剖析婚姻礼俗改革,  相似文献   

14.
婚姻和家庭是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两者是密切联系的,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是男女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这种结合形成了为当时社会制度确认的夫妻关系,而家庭则是缔结婚姻的结果。是以婚姻、血缘和共同的经济生活为纽带而组成的集属团体。我国社会主义的婚姻家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们对江西省婺源县5个乡镇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严重滑坡,农民得不到系统的思想品行和政治教育,群众思想十分混乱,对一些孰是孰非总是模糊不清,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现状与特点现状一,政治观念淡化。一是无远大理想。部分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对走共  相似文献   

16.
当代德国是属于西方文化范畴的发达工业国。德国人民历来有重视婚姻与家庭的传统,政府也十分重视家庭对社会发挥的作用,作为联邦德国立国大法的《基本法》第六条开宗明义地规定:“婚姻和家庭处于国家的特殊保护之下”。尽管40多年来,德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令人瞩目,婚姻和家庭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围绕婚姻和家庭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德国的婚姻依然延续,家庭并没有解体。德国家庭的变迁轨迹宗教改革前的德国家庭是传统型的家庭。尽管当时德国经济有显著的发展,商业也很繁荣,但还是落后  相似文献   

17.
所谓包办婚姻,就是指婚姻的缔结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不是由男女双方自行缔结婚姻。包办婚姻是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提倡婚姻自由,反对包办婚姻。但是,目前在我国落后的农村,仍然实行包办婚姻。怎样正确认识这一婚姻制度呢?有些同志一见包办婚姻就说它“违背男女意志”,“摧残男女幸福”,我则认为,要评价一种婚姻制度,只能看它是否适  相似文献   

18.
人们为什么要结婚?换句话说,婚姻有什么作用?常听到一些大龄女青年说:“我结婚是为了让別人看的,是为了得到社会承认的”。农村的小孩子则会对大人说:“娶媳妇是为了给我做饭缝衣服的”。这正表现了各自的一种婚姻观念。这个最简单的问题却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我们可以设想,婚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存在于婚姻开始,在男女婚姻问题上就存在“男高于女”或“女高于男”的现象。但自从一夫一妻制家庭出现以后,这种男女双方的差异演变成单一的普遍的“男高于女”。这种一般而论的“男高于女”的现象,社会学家巴纳德叫它“婚姻梯度”。“婚姻梯度”何以会存在?又会带来什么后果?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探讨,并就“婚姻梯度”的存在而导致我国青年在择偶方面出现的一些现象作一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简称“AAMFT”,是婚姻与家庭领域的专业协会,代表美国、加拿大及海外24000名婚姻与家庭治疗师的专业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