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文秀是一个热爱祖国,拥护祖国统一,反对清朝统治者民族压迫,反对外国侵略,胸襟广大,深明大义的杰出历史人物。他响应太平天国号召,领导云南回民起义,只称兵马大元帅,不肯从部下的请求进位称王,就是表示不肯裂地割据,就是拥护祖国的统一。他的行动,昭然共见。他团结汉、回、彝各族,使他领导下的政权,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说的“三教同心,联为一体”。他曾对天主教神父勒格尔暹说过:“我了解你们的宗教,我念过关于你们的书,回教徒和基督教都是兄弟。”他对祖国大家庭内兄弟民族情同一体,对异教徒视为  相似文献   

2.
广西桂林甑皮岩、浙江余姚河姆渡等一系列属于“先越文化”的考古遗址的发现,表明我国华南地区是农业的发源地之一,壮侗语族各族的共同祖先越族是最早发明农业、栽培水稻的族群之一。然而,越族最初的农业究竟出现于何时?其最初的形态如何?是怎样产生的?诸多问题尚不甚明獠。本文试结合考古材料和民族学材料,对上述问题作简单论述。一、越族原始农业的产生及其最初形态最能证明越人已具有农业经济的材料,就是人们经常引用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在此遗址发掘出的距今六千七百多年的稻谷、稻壳、稻杆和稻叶以及骨耒等农耕工具,有  相似文献   

3.
论族际政治及族际政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族际政治是族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它在族际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并在民族国家出现以后发生了重大改变。作为一种族际互动的形态,族际政治有自己的特殊本质和丰富内涵,并对民族关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族际政治并未被作为一种正常的政治形态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经常化、越来越具有影响的族际间政治互动,逐渐把族际政治凸显为一种常态化的政治形态。现实中越来越突出的族际政治现象,也强烈地呼唤着族际政治研究。因此,必须拓展民族政治学的研究领域,开展族际政治研究。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贵溪县渔塘乡仙岩崖墓群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1979年秋经调查后得到确认;1976年秋冬又组织力量进行了清理。考古工作者先后清理了18座墓葬,共发现棺木39具,人骨架16具,出土各类随葬器物200余件。近年来,已陆续发表了一批研究文章,对崖墓的时代及墓主的族属、习俗、文化特征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确定崖墓时代的主要依据是出土的陶瓷器。这批器物有不少特征与上海金山戚家墩遗址下层文化几乎完全一样;在江苏、浙江春秋战国肘期遗址、墓葬中也可见到一批同  相似文献   

5.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每个民族也必然会产生具有本民族风格的乐器。建国以来,在我国古代百越地区出土和收集了大量古代錞于,显然,这应是古代越族的乐器。 史书对于錞于的记载甚少,其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周礼·地官·鼓人》说:“以金錞和鼓”。郑注:“錞,錞于也;圜如碓头,大上小下,乐作鸣之,与鼓相和”。先秦称铜为金,所谓“金錞”,就是錞以铜为之。其次,《国语·晋语》卷十一载:“赵宣子  相似文献   

6.
“越为禹后说”质疑——兼论越族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族(或称百越)是我国南方古代的民族。对于越族的历史,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关于越族的来源问题,历来的一些学者都曾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其中主张越王勾践为禹苗裔,或越族是夏族的遗民的说法,影响最大,这种观点,我们称之为“越为禹后说”。根据所接触的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代的少数民族,史称“百越”,指明其中还包括有很多族团。厦门大学林惠祥教授《中国民族史》指出在春秋有于越,战国有杨越,汉有瓯越、闽越、南越、骆越,三国时尚有山越。其分布地区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越南或至安徽、湖南诸省。他把“百越”和华夏、东夷、荆吴并列为汉族四大来源。  相似文献   

8.
从旧石器时代到汉代,越南北部文化经历了萌芽、缓慢发展、快速发展、兴盛、统一到融入中华文化圈的演进过程,人类特征也经历了从澳大利亚人种到蒙古人种与澳大利亚人种的混种、最后出现与现代越人相似的蒙古人种特征的演进过程.本地与外来文化及族群的长期融合与发展,最终形成了现代越族.  相似文献   

9.
试论达干尔族的族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达斡尔族的族源问题,过去有过不同的意见:有说达斡尔是成吉思汗的子孙的;有说达斡尔是契丹或白鞑靼的;也有说达斡尔是元末明初才出现的等等说法。根据我初步接触的材料和分析研究的结果,认为达斡尔族来源于契丹的说法是正确的。(当然不是说辽代契丹全部发展成为现代的达斡尔,也不是说达斡尔没有契丹以外的成分)。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供讨论参考,并希指正。  相似文献   

10.
何平 《世界民族》2004,(5):62-67
现代越族又叫“京族”和“安南族”。操岱依—泰语言的民族称他们为“交人” ,苗族和瑶族称他们为“交趾人”。现代越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 ,占越南全国人口的 90 %以上。关于现代越族的起源与形成问题 ,已有许多学者做过论述 ,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说透。例如 ,人们一般都认为 ,现代越族是由古代越人中的一支演变而来的。但是 ,对于古代中国的影响对现代越族形成的作用 ,却还论述得不充分。笔者拟对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我国秦、汉时期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中南半岛北部地区曾经分布着一些被称为“越”的民族群体。由于这个民族群…  相似文献   

11.
越、楚是我国先秦时期南方的二大民族,他们地域毗邻,各有所长,文化上相互影响,但史籍于此记载甚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越、楚遗物不断从地下经科学发掘出来,开始揭示出为人鲜知的越、楚文化相互影响的史实。然而,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多偏重于楚文化对越文化的影响,关于越文化对楚文化的影响似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就此略述管见,试补不足。  相似文献   

12.
母后干政、外戚擅权,是中国封建社会司空见惯的政治现象,也是封建专制制度中无法消除的痼疾。西夏建立封建国家后经历190年,传祚十帝,在占西夏王朝一半以上时间的景、毅、惠、崇、仁前五朝中,母后干政,与接踵而来的外戚擅权的阴影,相继笼罩着西夏政坛,对西夏的政治与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十分恶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朝鲜族农民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拓荒者和水稻种植的先行者,他们带着水稻种植的技术、经验和籽种迁居东北各地后,开发水田,改写了近代东北没有水稻种植的历史,改变了东北以种植旱田为主的单一种植结构,使东北地区发展成为中国的六大稻作区之一。所以,朝鲜族的稻作生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东北各地稻作生产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古代越族人民最早开发和经营西沙群岛林琳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象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明珠,散落在绿波如茵的我国南海上,给浩瀚的南海增添了绮丽多姿的景色。西沙群岛由30多座岛屿、礁滩、沙洲所组成,分布在北纬15°47'~17°08',东经111°10'~...  相似文献   

15.
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朝鲜族人民最大的聚居区。延边朝鲜族不是延边地区的土著民族,是由朝鲜逐渐迁移过来的。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朝鲜贫苦农民不堪忍受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和灾荒饥馑之苦,背井离乡,大批迁入我国东北地区,并逐步发展形成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朝鲜族。迁入初期,因地缘关系,朝鲜族人民大部分居住于东边道和延  相似文献   

16.
试论嘉绒藏族的族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嘉绒藏族是藏族的一个分支 ,关于其族源的讨论历来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本文运用汉、唐时期的史料 ,结合岷江上游和大渡河沿岸出土的石棺葬的考古发掘材料 ,认为嘉绒藏族是汉代《史记》记载的夷民族的后裔 ,即以汉代的冉夷、隋代的嘉良夷为主体 ,在唐代吐蕃东进的压力下 ,融合当地羌人而成的一个族群。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东乡族社会的家族等级制度主要依靠的原则有三个:性别、年龄与辈分。男性不管是在家庭地位还是在社会地位上都对女性具有绝对权威,但对女性本身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辈分的升级,她的家庭地位会有所升高。东乡族女性一生所经历的这种家庭地位的变化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既受宗教信仰的规制、儒家文化的渗透,又受区域经济水平的限制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要改变东乡族女性家庭地位低下的现状,就不仅要改变东乡族女性自身的观念和受教育程度,更要改变整个东乡社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改变本民族男性对女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上古越族的青铜器人面纹饰与祭先祖、禾神的礼俗有关,此俗可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实为原始农业血祭在装饰艺术形式上的反映;越族人面纹饰与南方民族的盘古化生神话皆为农业祭礼文化中的不同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东乡族社会的家族等级制度主要依靠的原则有三个:性别、年龄与辈分。男性不管是在家庭地位还是在社会地位上都对女性具有绝对权威,但对女性本身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辈分的升级,她的家庭地位会有所升高。东乡族女性一生所经历的这种家庭地位的变化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既受宗教信仰的规制、儒家文化的渗透,又受区域经济水平的限制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要改变东乡族女性家庭地位低下的现状,就不仅要改变东乡族女性自身的观念和受教育程度,更要改变整个东乡社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改变本民族男性对女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歌谣的韵律结构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它是鉴别歌谣的民族属性的最为可靠的尺度之一.壮族歌谣的韵律结构与越南越族歌谣的韵律结构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不仅像汉族歌谣那样押脚韵,更为奇特的是押腰脚韵和押腰韵.壮族和越族同为古越人的后裔,其歌谣有共同的韵律结构,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两个民族原始共同文化的遗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