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著名相声艺术家马季先生在新加坡的时候,由好心好大哥郝知本先生介绍,认识了当地知名的社会活动家、慈善家——徐粟莺女士。当天见面的时候,马季先生一边握手,一边问徐女士:“老人家,您精神真好,今年贵庚……”“千万别带‘老’宇,我不喜欢听这个字。”徐女士没让对方把话间完,立刻打断。她最不愿意听到自己的名字被冠上一个“老”宇,而且,女人的年龄永远是个秘密,即使当年她已经高龄刖,依然步伐轻盈地在众人面前跳了几个舞步,姿态美妙灵活,令在场诸人惊叹不已。徐紧莺女士,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新加坡社会活动家、慈善…  相似文献   

2.
枝叶 《今日南国》2007,(3):20-21
马季那双遐迩闻名的眯缝眼、圆鼓鼓的腮邦子和胖乎乎的身材,似乎永远放射出一种能让人开怀大笑的电波。他的相声陪着一代人慢慢变老,也伴着一代人渐渐长大。可他和他的另一半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初恋时我不懂爱情1958年,马季满打满算24岁了,还未尝过爱情的滋味,但有艳遇一桩。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夜,马季像平常一样在说唱团创作相声脚本。每逢写得兴起,或是遇上卡壳,他有个习惯,索性脱掉背心,赤膊上阵。忽然门响了,进来个人。马季以为是同事来找他聊天,便头也不抬地说:“对不起,我得写完这段。”来人不吱声,但久久不肯离去。马季抬头一看,不禁愕然。一位姑娘立于桌前,正宁神静气、含情脉脉地注视着赤裸上身的马季。她是外地来说唱团进修的演员,淡妆浓抹,衣着光鲜。  相似文献   

3.
他至少没有去经商、去演戏、去当县长,他是真正完全在说相声的人著名相声评论家薛宝琨与马季在1961年相识,那时薛宝琨刚从北京大学分配到中国广播说唱团担任创作员,与马季同属一个单位。在谈到马季的艺术生涯时,薛宝琨表示:"虽然现在对马季是不是‘相声大师’尚无结论,但他确实是一个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人。"新世纪:作为一位相声评论家,您怎样  相似文献   

4.
最后时刻     
评论家薛宝琨说:他是一个真正把自己投入到相声事业中的人,是一个在相声事业中耐得住寂寞的人自从演员傅彪逝世后,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的第一告别厅已经很久没这么引人注目了。由于马季的遗体告别仪式要在这里举行,石景山区很多警察赶到了现场,加上几十名保安的协助,维持秩序的人力不下百人。12月24日上午8点40分,马季的遗体刚一到达会场,早早在此等候的几千名吊唁者的情绪就被点燃。见到正要抬进告别厅的灵柩,人群中开始传出哭声。遗体在告别厅安置妥当后,马季的家属和徒子徒孙们开始接受吊唁。刘兰芳、朱军、郭  相似文献   

5.
《新天地》2007,(2)
相声大师马季算不上漂亮,身材也不伟岸,虽有不可多得的相声才华,但他“相对象”的年代正值“文革”,才华根本一文不值。然而他却有着一段令人称道的幸福婚姻。  相似文献   

6.
赖声川让女人说相声,是一出貌似喜剧的悲剧;余华的《兄弟》则在舞台上变得干净了国庆长假的时候,抽空看了两场戏,一场是赖声川的《这一夜,women说相声》,另一场是根据余华的小说《兄弟》改编的同名话剧,赶巧了,一个说的是女人,另一个说的是男人。《这一夜……》系列是赖声川的得意之作,像《007》一样可以一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王蒙同志在小说的创新和探索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发表了象《春之声》、《风筝飘带》、《蝴蝶》等等这样的一些作品,引起了广大读者和评论者的关注。这些小说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艺术描写上把焦点凝聚在人物心理的发展过程上,着意于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有些评论文章,把心理描写归之于“意识流”的专利,称这些小说为“意识流”小说。我们认为,王蒙同志的小说,并不是舶来品,而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继承了我国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当代小说艺术的“探险家“的王蒙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蒙是一位勇于推进中国文学的发展与创新,勇于为文学而献身的杰出的文体革命家和文学革命家。在差不多半个世纪中,王蒙的小说艺术探索,举其要者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或四个方面:1.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发表了《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这次文体革新使小说艺术摆脱僵硬政治的束缚,继承和发展了文学写人的情感世界的“五四”新文学传统;2.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王蒙发表了《蝴蝶》等小说,又一次发动了中国当代小说艺术的探险,它使中国小说艺术走向现代、开放、自由和多元;3.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王蒙还发表了另类小说《杂色》和《坚硬的稀粥》等,不但使当代小说获得了新的形态,更重要的是使小说在现实性的基础上,获得了文化哲学意味;4.上个世纪90年代王蒙的主要小说创作是长篇小说“季节系列”,他在小说叙事学上,在“叙”什么和怎么“叙”上的大胆的成功的实验,给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添上了浓彩重墨。  相似文献   

9.
相声天下     
马季的相声是一种"政治晴雨表", 除了娱乐外,它实际上承载着教育的功能对于大多数年轻观众来说,《宇宙牌香烟》应该是他们最早接触到的马季作品,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马季最早是凭借这个节目成名的。不过,年纪稍长的人应该还记得《打电话》、《找舅舅》这样的段子。这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马季经典作品,在广播一统天下的时代,成为很多听众一天之中最重要的期待。多年以后,他的弟子李增瑞还记得自己每天中午  相似文献   

10.
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马季先生的儿子马东第一次踏上了春晚舞台,第一次担任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导演,更是第一次子承父业说相声《五官争功》。  相似文献   

11.
张振旭 《可乐》2011,(7):3-M0002
一次,侯耀文到北京体育馆表演单口相声。“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功夫,我的强项就在唱功上。我的裘派唱得最有特色,我的演唱声震九鼎,余音绕梁。”“采一段,来一段……”台下人群高喊。侯耀文抖抖袖子,拉开架势,刚要开口学唱,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体育馆内的灯“啪”地熄了,台下一片骚乱。侯耀文机智开腔:“我说我不唱,大家非让我唱,这下可好。  相似文献   

12.
引进·选择·创造·输出——王蒙与苏俄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把苏俄文学称作中国人民和作家的“导师和朋友”,我国的中老年一代作家,大多深受俄罗斯苏维埃文学的影响。王蒙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 祸福与共 纵观王蒙的小说、散文、评论和讲话所提示的线索,大体可以这样说,在过去的五十年中,王蒙的理想、事业、成就、命运、前途,始终和苏俄文学结着不解之缘。 少年王蒙即接触苏俄文学。一九四六年和地下党建立联系后,更把《铁流》、《钢铁是  相似文献   

13.
王蒙20世纪80年代的革命历史书写是新时期以来反思“文革”最深刻的小说创作。现实主义的文风、身临其境的历史感以及知识分子的理性精神使得王蒙的人生思悟成为当代文坛“少共”人生书写最沉厚的篇章。本文集中探讨了王蒙20世纪80年代“少共”人生书写的最后一站——老境人生书写,揭示生命与革命、政治、信仰、当下现实及死亡各命题的复杂纠缠,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代文学书写人及革命历史的复杂图景。  相似文献   

14.
《世说新语》(下称《世说》)是一部以历史人物言行为题材的“志人”小说。它从《国语》、《左传》、《史记》以及先秦散文中的历史故事汲取了丰富的养料,开创了我国“志人”小说的先河,与“志怪”小说一起形成了我国古代小说的两大流派。“志怪”小说以虚幻神奇见长,而“志人”小说却以传神写照取胜。作为“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基本上是忠于史实的,是否还有虚构成分呢?弄清这问题,对于肯定其文体的属性,深入探讨其写作特色,追溯小说艺术虚构的历史渊源,都很有意义。本文拟就这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我们认为,《世说》的人物故事不完全是“实录”式地刻板记录“人间言动”,其中有不少虚构或想象成分。有的是选取历史上或当时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或事,加以虚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给喜剧下了一个定义,即“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从而与“把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悲剧相对。鲁迅的这种喜剧观,具体而深刻地渗透在他的小说创作之中,因而使他的许多小说具备着引人注目的喜剧性。我们研究这种造成喜剧性的喜剧手法,对于全面准确地理解鲁迅、学习鲁迅,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1 喜剧存在的前提是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如果反映于人物的身上,往往是表与里、言与行的不一致即“名”与“实”的错舛。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的:“剧中人物只有在自己并不严肃  相似文献   

16.
记得有一年春节晚会,马季是把明星做广告作为挖苦对象的,这是我国舞台上最早的对明星做广告的讽刺小品,他的“宇宙牌香烟”人们至今还记忆犹新。说来有趣,这之后,许多相声演员都把明星与乱做广告作为抨击的内容,但现在去看看,著名的相声演员还有哪个没有做过广告?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广告的作用再也不被小瞧了,做广告已经是明星演艺成功后的“马太效应”之一。当然,相声演员做广告,毕竟还是小闹闹的,与影视明星做广告不可同日而语,姜  相似文献   

17.
新闻制造者     
去世侯耀文马季去世的时候,一片唏嘘之声——相声界再也死不起了。侯耀文走了,有关相声未来的大问题再一次摆在了眼前。侯门内外的相声祖谱十分庞大,显示了相声的夕日辉煌。写在这张错综复杂的祖谱图边上的,则是沸沸扬扬的流派之争  相似文献   

18.
长篇小说《青狐》的深层寓意,主要是对80年代“极左政治思想回潮”与体制改革滞后的批判。王蒙把一个有关社会历史进程的宏大叙事的题材,巧妙地用“青狐”的恋爱与成名的故事作为包装,使之转换成以“边缘化叙事”的面目出现。这部小说,不仅是王蒙晚年小说艺术更臻成熟的标志,而且,也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话语与后现代主义话语互相磨合而产生新变的一种迹象。  相似文献   

19.
王朔日前的一篇《我看金庸》又触犯了众怒。他把金庸说得一钱不值,把全中国入惹得直跳,恨不得把王朔拉到火刑架上烧掉。 王朔的话当然说得很不客气,他先说金庸和琼瑶电视连续剧、四大天王、成龙电影是“四大俗”,再说金庸虚构了一群中国人的形象,代替了中国人的真实形象。总之极尽诽谤之词。这下好了,一大帮中国人像气球一样炸了!他们立即口诛笔伐,其路线不外三条—— 一是替金庸辩护,说他的小说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拥有庞大的读者群,怎么怎么远超琼瑶四大天王成龙之流; 二是拿王朔的作品开涮,说你的那  相似文献   

20.
《简·爱》与妇女意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历史是男人写的,写的自然是“他”的故事(History),而不是“她”的故事(Herstory)。简·奥斯丁的小说《劝导》第二十三章有一段写女主人公安·艾略特与哈维尔船长评判男子和女子的长短,二人各执己见,争执不下。哈维尔船长说,“所有的历史记载,所有的故事,不论是散文的还是诗体的,都不说你们的好话……当然喽,你尽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