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儒家的诚信思想,内容比较丰富。孔子把“信”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与“、行、忠”并列。儒家的“信”主要是指守信、信实、履行诺言,含有诚信之意。儒家视“信”为人的基本道德修养,为人的行为准则。儒家的这些诚信思想,形成得非常早,有其合理、深刻的内容,正符合现代社会对诚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范化 《天府新论》2003,(4):100-101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正日益受到中外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经济生活中信用危机的出现 ,儒家诚信思想倍受社会关注 ,为现代企业文化所青睐 ,建设企业诚信文化的意识和行动如雨后春笋般在企业界不断扩展。毋庸置疑 ,儒家诚信思想对当今企业文化的建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的重要范畴。儒家认为"诚"是人的本性,是道德之根本,诚与信既是因果关系又是统一关系,并强调诚信并非绝对的,而要以"义"为前提。同时,儒家强调,诚信在社会生活中是为人之道、人伦之道、兴业之道和为政之道。当代社会,继承儒家诚信思想,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调谐人际关系、保障经济发展、建设廉洁政治和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4.
儒家的诚信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诚信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项基本规范。在以往的社会生活中 ,儒家的诚信思想对于中华民族诚信不欺、讲求信用的文化传统的形成 ,对于理想人格的培养 ,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并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 ,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尤其是在出现了所谓“信任危机”的情况下 ,批判地继承和弘扬儒家的诚信思想 ,深入挖掘诚信资源 ,对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对于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以及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都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诚信原则形而下的功利主义起源和形而上超功利的道德地位,并以此为基础,认为诚信 原则的法律本质在于,诚信是一项基本的法律义务-诚信是互利合作的利益调节器。诚信原则不必然包含道 德善意;同时指出,诚信原则是民法的两大根基之一。  相似文献   

6.
儒家诚信伦理与当代大学生廉洁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云强 《船山学刊》2009,(1):210-213
诚信是儒家伦理的重要规范,它作为一种精神资源在现代社会仍具有强大的生气和活力。科学挖掘和借鉴儒家诚信伦理的思想精华,使其与当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融为一体,对于促进大学生诚信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实现廉洁教育的目标,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儒家的诚信学说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诚信问题贯通古今 ,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为普遍的伦理道德要求。在中国思想史上 ,儒家对诚信问题尤为关切 ,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学说 ,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的诚信理论具有时代性和局限性 ,但它又有超时空的恒常价值 ,对于建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诚信理念和机制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徐佰义 《理论界》2023,(5):73-80
仁与礼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要旨,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考察仁与礼的文化思想需要追溯到先秦时期的五经元典之中。方东美先生将先秦时期尚未被政治化的儒家思想称为原始儒家。在原始儒家的思想体系中,仁与礼是最为重要的两大思想。周公制礼作乐,强化了礼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孔子则建构了仁的德性基础,提出“克己复礼”的思想,使得“仁”与“礼”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仁与礼作为儒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当代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银红玉 《南方论刊》2022,(5):35-36+44
从古代儒家官德建设思想的内涵诠释入手,在对其内涵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儒家官德建设思想的积极意义和社会局限,最终从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官德建设;以民为本,持续深入走群众路线;俭以养廉,有效开展行政道德建设;行之以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四个方面得出儒家官德建设思想的启示,旨在为更多人员深入了解儒家官德建设思想提供借鉴,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讲诚信、守信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也是历代中国人崇高的价值追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精华之一,儒家的诚信伦理包括诚实不欺、言行一致和诚信合一等丰富内涵,它在儒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作为求真务实价值意蕴的"常道"、"常理"深刻地烙印于民族心灵之中,成为人们的立身之方、交友之道和为政之纲。诚信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而传统儒家诚信伦理为培育和践行诚信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必须对儒家诚信道德作创造性转换,以便更好地发挥它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法不单是一种制度 ,更主要的是它蕴藏了一种文化。民法以其对人的终极关怀 ,致使民法成为文化现象的根源 ,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规则和社会成员对权利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永州古代民居蕴含的儒道文化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社会民法缺失的法律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文化,其特征分别表现为集团权力本位,注重法律的惩罚功能和对法的本质认识上的“法自君出”观念。这种特征的法律文化,与民法的形成和存在所需求的以个人权利为本位、以保障人民自由为功能、以理性为法律建构的灵魂的法律文化存在着根本的背离和冲突,在这样的传统法律文化背景之下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民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有律学而无法学,我国部门法学研究水平不高,几乎成了清一色的法典注释学。法律是需要解释的,但仅此则不能为人们提供可靠的发现法律“真理”的方法。中国民法学研究应不断把新的科学方法引进民法学领域,吸纳创造性思维,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抽象思维法则作为民法学研究方法的认识论基础,采用行为法学方法,结合案例研究民法,为现实的民事法律运动提供思想和理论源泉,吸取外地民法学的优秀研究方法,采用历史、综合、比较的、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的与实际相结合的等研究方法,建立起以“公平”为核心的民法学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15.
民法基本理念的历史渊源及其在我国缺失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基本理念是指民法所体现的深层次的人文价值追求和内在的人类基本精神意蕴,它以主体平等、意思自治和追求公平为最高理念诉求,调整着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市民社会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民法基本理念的形成和发达在西方具有悠久的历史,而在我国,由于缺乏其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和法律环境,它们从来没有成为社会政治和民众生活中的主流意识,因此,中国正在制定的民法典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理念是事物的最高价值和终极目标。民法文化的理念就是通过民法所体现的私权神圣、人格平等和私权自治表现出来 ,反映了民法对人所具有的终极关怀和价值取向 ,成为构筑民法大厦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17.
民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乃民法性质的集中体现。市民社会孕育了民法,民法符合市民社会的内在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市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公民政治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种政治形式。公民文化是公民对政治体系和政治行为等政治现象的认同意识和价值判断。西方的公民政治和公民文化有着自已独特的价值取向。两者的互动对西方代议制政府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西方国家政治与政治制度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发展中国家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显冬 《晋阳学刊》2005,(5):111-116
近年来法律史研究中对中国古代有无民法的考证,都肯定中国固有民法强调禁与罚而非正面地肯定权利,其通过对公权力的规定相对界定出私权活动范围;古代法典是在实定性的私法体系外设想和构筑民事法律秩序的,正律正典仅仅是一种作为民事活动底线的最基本的要求;既然中国古代调整商品交换关系的大量的行为规则和裁判规则的存在不容置疑,那么,以成文法为表现形式的民法的直接渊源之外的民法的间接渊源,是理解中国固有民法的关键,从广义的实质意义上的法律渊源多元结构的角度,不但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固有民法的实在体系,而且能够概括出其特有的调整模式。  相似文献   

20.
傅健 《社会科学家》2000,15(4):48-50
民法和经济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两种法律调节机制,应加强和完善这两个部门法的立法和实施工作;民法和经济法也必须互相配合,才能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